第三十九章 归程(1/2)

好书推荐:

回首向来萧瑟处,</p>

也无风雨也无晴。</p>

——宋苏轼《定风波》部分</p>

——————————————————————————————</p>

第二天清晨,海铭子邀请郭大悟去用早餐。幸喜他已经从海边赶回,便随其来到宴会厅。</p>

主食是泉州有名的面线糊。用海鲜和猪骨熬过的汤煮了极细的面线,白胡椒粉的味道十分开胃。</p>

为配这小小一碗,桌上摆了卤大肠、醋肉、鸭肫、牡蛎、鱿鱼圈等等十多样小菜。</p>

虽说面线糊最宜与油条同食,厨师们还是额外备下了小笼汤包、碗糕、卤面、肉粽等等一干当地名吃。</p>

郭大悟刚练过剑经,胃口正好。美食当面,他也不客气,狠狠吃了一回。</p>

此间主人都是顶尖的江湖人物,知道奇人必有异处。见他饭量极大,自然不会去笑话,只是喊后厨不停添来。</p>

饭罢,云鹤子等人鉴赏了一下郭大悟的随身兵器“灭灵棒”,纷纷赞叹不已。</p>

见时候不早,几位道长各自要去做功课。只余曹老贤陪着他将多宝观上上下下参观了一遍。</p>

~~~</p>

“真正值钱的宝贝都锁在地下保险库里,需得好几把钥匙才能打开。我也只是去过两三次。”曹老贤在摆满了各色藏品的收藏室里,神神秘秘地对郭大悟说道。</p>

郭大悟笑道:“曹大师,您自己收罗的至宝,岂不是也全都藏在了地下室中?”</p>

曹老贤道:“怎可同日而语?我那些玩意儿与本门几百年来的珍藏相比,简直如同小孩子过家家一样寒酸。”</p>

转过头又叹气道:“其实归根结底,所有这些东西都只是微支末节。本派真正的精髓,尽在门口的“炼心为宝”四个大字上!愚兄就是舍本逐末,沉迷于小道,才荒废了自身修行。如今悔之晚矣!亏师父当年还说我体质通灵,天赋最高……”</p>

见他几乎要垂下泪来,郭大悟连忙改变话题,询问道:“我听人说,江湖中的珍贵物品,相互交易时,几乎都是以物易物。不知其间可有什么标准?”</p>

曹老贤答道:“哪里有什么标准?但凡勘破了天人之道的修行者们,大多淡泊钱财。若是寻常法器,偶尔还能以高价求购。再厉害些的东西,便非金钱所能企及的了。至于“轩辕镜”或者“灭灵棒”这等神物,没有同等份量的宝贝交换,谁肯给人多看一眼?”</p>

郭大悟闻言,心中暗暗估量:此言非虚!即使现在有人开价百亿美金,自己也绝不会将“灭灵棒”售卖——除非,有谁能够拿出那本不知是否存于世间的《剑经体内篇》……</p>

话题赶到这里,曹老贤想起一事,于是向郭大悟科普道:“说起来,有件好玩的事情你大概还不知道……”</p>

对方忙竖起了耳朵倾听。</p>

~~~</p>

千百年来,江湖上流传的各种天材地宝、神兵利刃、法具法器、功法秘籍,林林总总,浩如烟海。</p>

可再好的东西,若落不到合适的人手上,终归是无用。</p>

而一些门派劳心费力炼制的丹、药、符、器等物,也总要有个去处。</p>

为了方便江湖同道,自二十年前起,每年的新春正月初八日,“江湖驿馆”便会主持举办一场大型集会。</p>

参与者公平交易,各取所需。私下里找不到合适买家的物件,还可以按照主人的意愿进行公开拍卖。</p>

“噢?居然有这等热闹?”郭大悟来了兴致,“场地设在何处?我下次定要前去看看。”</p>

曹老贤回忆道:“至于开在哪里,总也没个定数。每次都是大年三十晚上,方由各路驿馆掌柜通知给大家。我记得有一回,是在一处皇陵地宫里开的市。好几伙土夫子提前准备了七日。还有一回,开在天上……”</p>

“天上?”</p>

“是啊。妙手陈家的几名弟子领着人制作了四个巨型热气飞艇,都用大船拽住,将场子悬在了半空中。上面摇摇晃晃,下面海浪汹涌,若是胆小些的,根本不敢上去。”</p>

郭大悟听他说的好玩,不禁更加向往。</p>

~~~</p>

待到午饭时分,东道主们免不了又是一番盛情款待。</p>

后厨早早备下粥底火锅,各色涮菜铺满桌面,几乎将附近一带的新鲜海味上了个遍。</p>

餐罢,郭大悟打算即刻返京,便和众人告辞。</p>

曹老贤难得回一次“家”,即使没有古镜之事,他也要盘桓些日子。如今因这个由头,更须小住上一两个月。</p>

郭大悟生性喜欢独处,拒绝了云鸥子派车送他回京的好意。也不肯收“多宝观”给的现金报酬。</p>

与几位道长叙礼后,又转头对曹老贤笑道:“我这一路多有不便。那套“三打白骨精”,便辛苦曹大师返京时帮我带上吧。”言罢,便要起身离去。</p>

云鹤子急忙叫住他:“郭少侠如此高义,我等若再客气,倒显得见外了。贫道这里有一物相赠……算是蔽观的微薄心意,少侠千万莫要再推辞了。”边说,边从破旧道袍的袖子中取出一枚青黄色玉坠。</p>

</p>

听云鹤子语气恳切,郭大悟只好伸手接过。定睛一瞧——两寸大小的玉雕,猴首人身,双手平端一根短棒,端坐在云朵之上。竟是一枚齐天大圣孙悟空的神像。</p>

此物用料看似普通岫玉,刻工也颇为粗糙简单。偏偏一瞧上去,便让人觉得生机勃勃、极富神韵。</p>

福建自古就有拜大圣的习俗,各地大小神祠不下百处。</p>

郭大悟幼年时曾读过《聊斋志异》中《齐天大圣》一篇,文中即活灵活现地描述了闽地闽人的大圣崇拜之风。因他喜欢《西游记》,连带着对此文也印象深刻。</p>

云鹤子见他翻来覆去地看,说道:“莫谈小说家言,终归有心则灵。此物乃本门一位长辈于多年前无意间获得。其中灵力充盈,持之有凝神定意之功效。”</p>

郭大悟遗憾道:“可惜了,我天生愚钝,感受不到万物灵动。这件宝贝在我手中,只怕没有用武之地。”</p>

云鹤子却打起机锋:“不怕,不怕。正所谓——无用之用,方为大用。”</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