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232节(1/2)

好书推荐:

巧巧小声道:“员外,那我们姐妹怎么办?”</p>

严员外道:“我偌大宅子,你们去做个使唤丫头,又有什么不好!”</p>

巧巧看看芍药,再不敢说话。她们这个年纪,被关几年,每日净是些不好的事,想法早已跟普通人不同。若是普通人,不过是出城时吃了一顿饭,换了一身新衣,事态平息下来早就离开严员外了。但这两人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什么样子,糊里糊涂就跟着严员外,说到东胜州,就跟着走。</p>

正在这时,北边传来隆隆的马蹄声,烟尘里面翻滚着看不清多少契丹骑兵的身影。</p>

严员外见势不好,急忙拉着巧巧,带着其他人向路边小山上跑去。到了山坡,就看见从北边来了不知多少契丹大军,一眼都看不到头。马蹄隆隆,烟尘翻滚,一路向南边的唐龙镇而去。</p>

有人躲闪不及,被骑兵卷入了尘土里,千军万马踩作肉泥。</p>

严员外看得胆战心惊,急忙问北边跑过来的人:“哥哥,怎么又有北朝兵马?”</p>

那人道:“北朝官家听说唐龙镇吃了败仗,亲自点起兵马杀来,非要血洗唐龙镇不可!后边北朝军兵漫山遍野,到处抢人,你们还是早早躲进山里去!不然被捉住,男的为奴,女的为妓!”</p>

严员外听了不由着急,自己虽然在东胜州有房屋店铺,说起来是契丹人,可契丹人打仗的习惯,可不管这些。路上劫掠所得,不管是财物还是人口,都是将领的私产。大军所过之处,除非军纪约束,不然什么都会被抢一空。这里没有出谷,理论上归属唐龙镇,不是契丹土地,碰上军兵必然被抢。</p>

万般无奈,严员外只好带着两个姑娘,还有其他随从,向山里面躲避。</p>

一边走,严员外一边训斥芍药和巧巧:“看见没有?你们还要回唐龙镇,不是自寻死路!杜待制虽然败了耶律重元,不过是趁北国兵马不备,以多打少而已。现在北朝官家亲自带着大军前来,杜待制再是厉害,手下官兵再是勇猛,又如何抵敌得住?躲过了这一劫,随我回东胜州是正经。”</p>

唐龙镇里,杜中宵正在处理文牍,游骑急急来报,契丹大军再次从东胜州大举南下。</p>

放下手中事务,杜中宵急急请了石全彬和几位重要将领到自己帅厅,商量此事。</p>

已经赶到唐龙镇的刘几听了游骑所报,不由皱眉:“按现在得到的消息,契丹国主带了十万重兵南来,要与我们争唐龙镇。虽然刚刚败了耶律重元,但我们终究人数太少。这两天炮兵到了,全军到齐,也不过三万人。以三万对契丹十万虎狼之师,这仗可不容易打。”</p>

石全彬道:“不只十万。现在的消息是十万,东胜州和云内州尚有大军十余万。契丹是以倾国之兵攻党项,数十万大军云集河曲之地。</p>

刘几摇了摇头:“这了一座唐龙镇,契丹真要跟我们大打一仗?此事当立即上奏,我们紧守。”</p>

杜中宵道:“报当然是要上报的,但我们守城,三万对十万,数量不少了。不管怎样,保住唐龙镇不失,朝廷即使不发兵救援,契丹又能待到几时?”</p>

石全彬小声问道:“如果契丹不在唐龙镇这里止住脚步,南下劫掠火山军几州呢?”</p>

杜中宵道:“那有什么办法?敌兵来了,我们打就是了。只要唐龙镇不失,契丹人敢南下,不想回去了吗?这几日多派游骑,每隔两个时辰,报一次军情!”</p>

耶律重元败走过了黄河,杜中宵没想到耶律宗真会亲自带大军南下,实在过于孟浪。杜中宵这里三万兵马确实不多,但据城而守又要多少人?契丹总不能真纵大军南下几州劫掠,那大战就无法避免。想来想去,只能是契丹刚刚打服了党项,在唐龙镇一败失了面子,不顾一切要找回来。正好收兵,河曲几州聚集了大量兵马,不必征集,顺便南下来打一仗。</p>

虽然兵力较少,杜中宵现在对营田厢军有了信心,守住唐龙镇还是有把握的。炮兵已经到了,占据周围高地,唐龙镇的通道就被彻底卡死,并不怕契丹大军南下进犯。</p>

商量了一会军情,杜中宵对刘几和姚守信道:“唐龙镇军城不大,城墙上摆不开炮兵。这两日,你们在城外的高地选择阵地,与军城连在一起,以炮为中心布置阵地。战场就选在城下的那片谷地,一部步兵和骑兵守炮兵阵地,另一部机动,随时依军命进攻。”</p>

刘几和姚守信称诺。</p>

前几天战耶律重元的时候,刘几和炮兵都没有赶到,虽然也记了军功,总是差得远。炮兵因为一炮未发,只是把军官的假摄两字去了换成实任,没有升迁。这次终于有机会,姚守信极是兴奋。</p>

前些日子杜中宵的手下已经测过了地形,只是耶律重元败得太快,全军没有展开。此次耶律宗真带军前来,一切就都用上了,可以以军城为中心全军展开。</p>

姚守信道:“以我们重炮的射程,城下的山谷尽皆覆盖。待制,要不要把重炮集中起来,如果契丹国主到了,被我们盯住,一轮重炮要了他的性命!”</p>

石全彬听了,吓了一跳。想起自己到枣阳观军的时候,一波开花弹覆盖的情景,不由眼皮直跳,问姚守信:“炮主,若是真盯住了契丹国主,重炮全用开花弹时,有多大机会,毙——毙其于炮下?”</p>

姚守信想了想道:“七八成的把握总是有的。纵然不死,也是重伤。全军二十八门重炮,千步之外犹有准头。一炮所及方圆一两丈,二十八门,方圆三十丈内难以生还。”</p>

石全彬听了,呆呆看着姚守信,好一会才道:“那岂不是说,契丹国主死定了?”</p>

杜中宵道:“凡临战,为帅者不必亲冒矢石,能够临机处置就好。敌军前来,契丹国主未必上前。”</p>

刘几点头:“不错,营田厢军演练一向如此。临战时,指挥使以上,都不许亲监战阵。不然被敌军盯住,一轮炮火下来,哪里还有生路?”</p>

石全彬连连摇头:“军主,你们是如此,契丹人哪里知道?他们的炮我们缴获了在这里,你们去看了没有?太过笨重,又无准头,又不能及远,哪里知道我们用的炮什么样子?契丹人的习惯,临战时国主也恨不得亲自上阵拼杀,耶律宗真怎么会不上前来?依我看,此次布置大胆一些,就照着契丹国主到阵前的想法,集结重炮。此事真做成了,那可——”</p>

说到这里,石全彬兴奋得直搓手。打败耶律重元,对宋朝已是了不得的军功,这几日朝廷中已经吵翻了天,很多官员都不相信。前方战报言之凿凿,不少人还是认为胜得不会像前方说的那么轻易。如果真阵前灭了契丹皇帝,那该是怎样的军功?澶州城下射伤萧凛,就保了四十年和平,那不过是大将而已。</p>

内侍出来带军,贪生怕死的有,胡作非为的有,但他们对军功的渴望,还有高于其他官员。有一大军功在身,建节不在话下,那向乎是内侍们的终极梦想了。</p>

按常理来说,两军作战不应该这样布置。作战部署不能基于侥幸心理,这是基本原则,不然一旦落空会付出巨大的代价。不过石全彬说的也有道理,契丹人对这营田厢军并不熟悉,火枪发了一次威,打跑了耶律重元,说不定他们就以为那是这支宋军最强的武器了。</p>

可实际上,营田厢军的作战,一切都是以炮兵为核心的,上次恰恰炮兵没到。</p>

与刘几商量许久,杜中宵沉声道:“好,石团练说的不错,既然打了,就瞄着契丹国主!二十八门重炮而已,少了也不会影响太多!打不到契丹国主,最少也要他们几个前方的将帅!算起来,这样打法我怎么都不会吃亏!上次放走耶律重元,是本朝没有准备,不想大打。既然契丹大举南下,这样的顾虑就可以去了。拖住契丹十万以上大军,本朝没有准备也有来得及做准备了。若是阵前击毙契丹国主——”</p>

刘几道:“待制的意思——”</p>

杜中宵一摆手:“先不说那些!飞马并州,报韩相公,契丹国主统大军南来,我军应战!”</p>

杜中宵是河东路经略副使,实际上的一路主帅。整个河东路有好几个军事路,由经略使韩琦统一指挥。这种重大军情,要第一时间报到他那里。</p>

想了一会,杜中宵觉得石全彬说的有道理。自己数年整训营田厢军,很多时候形成了思维惯性,作战计划过于稳重了。亲临战场数百步外,是契丹皇帝常做的事情,这个年代没有威胁。自己的重炮能够覆盖近千步,契丹人怎么会知道?连宋朝官员大多数也不知道。</p>

第268章 备战</p>

唐龙镇位于火山军北上谷地中一处开阔的地方,底部一条小河流过。小河雨季涨水变宽,到了枯水季断断续续。此时河中的水不多,窄而且浅,水几乎全成了冰,不影响军队行动。军城建在东边高处,背靠群山,面对谷地和小河,地势极为有利。攻城只能从谷地仰攻,极为艰难。</p>

姚守信选择的重炮阵地,在离城不远的一处高地上,可以俯瞰整个谷地。数百匹马,把沉重的炮车拖上高地,各自布置好,选择合适的地方备好开花弹。</p>

炮兵虽好,花销却如流水一般,小国根本就用不起。这二十八门重炮,相当于几个骑兵营,不管是成本还是战时开销,都跟数千骑兵相差不多。装备是从铁监来,平时演练不觉得,到了战场,一算花的钱让人心惊肉跳。炮弹全部是用铁路运到保德军,再用大车运到这里,数量不多,打一仗还是绰绰有余。</p>

站在山顶上,姚守信和几个炮兵指挥官手持望远镜,仔细观察着山谷阵地,计算炮位布置。</p>

铁监制了玻璃出来,制了镜子,最终还制出了望远镜。不过此时望远镜价格昂贵,炮兵较多,骑兵和步兵较少,他们只有到指挥使以上才有。</p>

杜中宵与刘几站在城头,仔细观察着地形,对照地图,安排其余炮位。以火炮为中心,布置保护的步兵和骑兵。自军城延续下去的谷地南头,则是铁甲骑兵和杨文广与赵滋的步兵。窦舜卿的步兵,布置在军城内外,与周围的六千骑兵一起,作为中军和总预备队。</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