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231节(1/2)

好书推荐:

石全彬点了点头,情绪慢慢平复下来。确实,现在看来,如果军队用火枪,败契丹人不难,但总有将领投敌,可不是什么好事情。唐龙镇这里的宋军契丹很熟悉,不管是火炮,还是火枪,契丹人都是从这里得到的消息。他们所认为的宋军火器,都是以唐龙镇为准,耶律重元才会认为并没有多么厉害。</p>

俞景阳贪财,只要给钱,就没有他不敢卖的。城上的炮太醒目,卖了瞒不住,他不敢卖给契丹,只让契丹人来仔细观察测量,回去仿制。火枪就没那么显眼了,当年杜中宵留下来的那些,他卖了一部分给契丹,耶律重元见过,也用过。不过技术不够,契丹人仿制成本太高,没有使用。</p>

大局已定,石全彬对杜中宵道:“待制,契丹人既已退去,我们进城吧。”</p>

杜中宵道:“先回帅帐,各将报了之后,再一起进城。”</p>

十三郎看着退去的契丹兵,对井都头等人道:“我们且先进城。俞景阳投敌,城中乱子不少。”</p>

井都头道:“敌兵既然已经退去,何不先查清楚,今日杀伤多少,好记赏钱。”</p>

十三郎道:“不必,我们的军功不是这样算的。战后自有专人来计战果,评战功,那时再论。现在最要紧的,是进城把局势稳定下来!”</p>

井都头看了看那边的敌尸,舔了舔嘴唇,觉得有些可惜。依规矩,每个首级都有赏格,朝廷按数字发钱下来的。今天契丹人虽然攻的时间不长,却非常勇猛,自己这些人每人都斩敌不少。</p>

开了城门,周肃向十三郎叉手:“将军,城中已经平定下来了。乘乱抢劫财物者不少,还有一些契丹细作,都已经拿下。如何处置,还请示下!”</p>

十三郎道:“拿下看好,待制来了再说。我们打仗的,哪里会审案!”</p>

说完,对周肃道:“刘淮尸身在哪里?带我去看。还有,当时作乱的攻击刘淮等人的,带过来!”</p>

周肃应诺,带着十三郎等人,到了衙门那里。</p>

十三郎看刘淮的尸身停在衙门院里,几个亲兵守在四周,忙快步上前。看刘淮的面容未改,想起从前种种,不由悲从中来。在随州练兵数年,这是自己最看好的一位将领,没想到没死在战场,却被内贼所杀。刘淮孤身一人,以军营为家,临行前才相了一次亲,却再也没有结局。</p>

下令为刘淮擦洗,换上一身新衣,十三郎命人摆了一把椅子,放刘淮上去坐着。</p>

看着站在前面的二十多个作乱的俞景阳亲兵,十三郎厉声道:“你们叛国作乱,杀刘将军,罪不容赦!刘将军英灵未远,便在这里结果你们的性命,给他送行!”</p>

说完,亲手拿起一把斩马刀,把第一个亲兵踢倒在地,一刀砍了他的脑袋。</p>

井都头见了,拔出腰刀,高声道:“我等也送刘将军一行!”</p>

几个将领各持腰刀,上前把剩下的俞景阳亲兵,一刀一个,杀死在刘淮尸身前边。不多时,血流满地,几颗叛军的脑袋在地上翻滚。其余的城中守军看见,人人心惊。他们从军多年,在俞景阳手下的时候也曾穷凶极恶,但这样杀人如麻的情形,还是第一次看见。</p>

第265章 使节</p>

唐龙镇后衙,石全彬对杜中宵道:“待制,杀降不祥,你不杀捕获的契丹人明白,也觉得对。可武都指挥使在敌军已退,入城又不审讯,杀了二十余军兵,此事该当问责。”</p>

杜中宵淡淡地道:“刘淮是他爱将,被叛军所杀,许多人都看在眼里,何必审讯。”</p>

石全彬道:“那些人罪也应得,可也不是一个将领能擅杀——”</p>

杜中宵摆了摆手:“此事就这样了,不必再多论。朝廷怪罪,自有我扛下来。”</p>

石全彬见杜中宵神情不好,便不再多说。一场大胜,正是该庆功的时候,没必要为这么一件事情跟杜中宵争论。虽然说是副帅,实际石全彬在军中没有任何具体职权,还真就是个监军。</p>

前面衙门里,几人正在起草上奏的捷报。时间太紧,所有人的军功不可能这个时候算清楚,只能先提几个重要人物。这些人中,刘淮最重要,杜中宵亲自定的军功第一,让许多人发愁。</p>

一场大战,外面宋军的死伤人数,还没有城中因为内乱死的人多。刘淮在关键时候,把这座军城守住,没有让契丹人进来,避免了无数的意外。仗打成这样,跟刘淮的关系非常大。</p>

阵亡的最高级别将领,竟然是死在自己人手里,让杜中宵非常不舒服。胜利的喜悦,被这件事冲淡了许多。这是当年自己建起来的城池,没想到几年时间就沦落到这步田地。</p>

正在这时,一个亲兵进来,叉手道:“报,城外两个契丹人,说是契丹皇太弟耶律重元使节!”</p>

杜中宵听了,道:“让他们进城,前来见我。”</p>

亲兵出去,杜中宵对石全彬道:“契丹人撑不住了,这是来求和了。”</p>

石全彬奇道:“他们大部都已经退走,死伤不过数千人,逃了为什么来求和?”</p>

杜中宵笑着道:“近万大军,一天怎么过得了黄河?再过一两天,契丹大军才能到黄河岸边。耶律重元逃的时候,可没能带走军粮,后面数千骑兵跟着,跑得了他!——团练,我们去见见契丹人。”</p>

说完,长身而起,与石全彬一起,到前面正堂去。</p>

正堂坐定,不多时,卫士领了两个契丹使节进来。一人契丹装束,一人汉人装束,正是契丹传统。</p>

两人上前,契丹装束的人拱手:“奉国节度使萧良德、卫尉卿陆孚,奉本国皇太弟命,来见将军。”</p>

杜中宵没有起身,拱手道:“天章阁待制、河东路经略副使、管勾六州兵马杜中宵。来呀,给两位使节设座,上茶。”</p>

两人落座,萧良德道:“原来是杜待制,大王命我等问好。”</p>

杜中宵道:“有心了。两位前来,不知带了贵国皇太弟的什么话?”</p>

萧良德道:“此次两军战于唐龙镇,一切皆因守将俞景阳而起。他派人告诉大王,此地原是党项所属,不久前党项向本朝称臣,划此地为本朝之地。俞景阳听闻,欲将此地献于大王,致有今日。”</p>

杜中宵道:“这些话不说也罢。此地归属明白,来家本就是宋臣,这里又有大宋兵马,岂有归属党项的道理?此战是你们侵宋地,最后被赶走,是非清楚明白,不必再说其他的了。最后两国如何,自有朝廷与你们理论。我奉命守城,如此而已。”</p>

肃良德面色有些尴尬,不再说话。打赢了,什么都是借口,打输了,借口只是自取其辱。</p>

陆孚道:“待制如此说,我们也无话可说,便先搁置此事如何?”</p>

杜中宵道:“我是奉命守城,其余的两位不必跟我说,自有朝廷处置,没什么好搁置的。你们要议论此事的是非曲直,我派人送你们去并州,自有韩相公在那里跟你们理论。”</p>

陆孚忙道:“是,是,待制说的是。今日来,不议那些。皇太弟欲说的,此战多有误会,以后说清误会就是。既然战事已经结束,待制何必派兵蹑我大军之后?”</p>

杜中宵听了就笑:“那你回去告诉耶律大王,这里城是大宋的城,地是大宋的地,他带数万大军入宋地攻宋城,岂有大宋不闻不问的道理?他现在还带着大军留在宋地,我不派军监视,如何向朝廷交待?”</p>

陆孚道:“怕只怕,待制不只是派人监视,而是等我军师老兵疲,再起战端。”</p>

杜中宵道:“在大宋境土,我派兵歼灭来犯之敌,还要问问你们愿意不愿意吗?!”</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