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登高4(1/2)
洛阳。
李白对此非常不屑 “哼,我当日在长安便是看不惯李林甫口蜜腹剑的样子,权奸误国,竟使模母衣锦,西施负薪,可悲可恨
杜甫也没想到还会有这样荒唐的事,不过他犹有幻想 “陛下看到水镜,应该会引以为戒,惩处李林甫,不被他蒙骗吧
李白没有说话,他说不了解李隆基,但他了解自己。水镜上说后来的他选择离开长安,那必然是李隆基与他所想的明主相去甚远,也难见转变。就算处理了一个李林甫,难保不会还有张林甫吴林甫的。
这次考试彰显了唐王朝的政治不再清明,权臣只手遮天,君主荒唐昏聩,可这时的杜甫能说什么呢他只好悲愤咽下。
参加那场考试的,除了杜甫,还有元结和孔巢父。元结,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是元稹、白居易新乐府运动的先声,普在安史之乱中募兵抵抗叛军,保全十五城。
刘彻又开始酸了 “能写诗能守城,这样的人才不要可以给朕。”李隆基能不能不要这样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豪政也不理解 后世的皇帝这么不将人才当回事吗李世民又急又气 “这还能叫野无遗贤”
青史留名是何等难事,不说杜甫,那元结、孔巢父能留下名字,可见才华了得,名世的就有三个,其他人呢
“科举选才何等大事,竟被当成儿戏,他耽误的不仅是天下士子么还有大唐江山”
房玄龄等人心里也颇有不乐,前些日子他为科举事宜夙兴夜寐,付出不少心血,如今看玄宗与李林甫把科考当儿戏,就像自己的半个孩子被糟蹋了似的。但李隆基到底是大唐的君王,陛下骂得,他们却骂不得。
杜审言满腔怒火“李林甫这个老贼,也敢欺负我的孙子,让我遇到看我不打死你”本来也有些生气的杜闲好像,本来也遇不到吧
“你闭嘴”杜审言怒气冲冲, “都是你,没用的东西,儿子被欺负了也不知道给人出头。”中唐。
白居易和元稹对视一眼,眼中俱是激动“新乐府运动,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是谓乐府,微之兄,这是水镜在给我二人指路
元稹也兴奋非常“我素来佩服杜工部的怨刺诗笔,元次山的
箧中集与子美诗同调,我二人当日还说以诗笔记时事,不只是水镜指路,是未来的我们在给我们指路啊
“如今诗风靡弱,真是我等倡风骨之时,我这便引笔,将我二人的想法述来,为新乐府运动张本
洛阳。
李白对孔巢父印象颇深 “孔弱翁逸兴风流,为山东名士,当年我曾与他及韩、裴诸公于竹溪隐居,不想他后来也会有此等遭遇。
他突然觉得自己与这一众友人俱是同病相怜。
杜甫也听过孔巢父之名,闻言也是感叹“李林甫奸小误国,希望陛下能有所醒悟吧”
承载着无数士子青云梦的考试就这么荒唐地宣告落幕,可杜甫此时已经三十五岁了,这是他,干古名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喷薄而出。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的喊声振聋发聩。
水镜上出现了诗作原文,众人忍不住倒抽一口凉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是何等辛辣的讽刺
奉天殿。
朱元璋摇头叹息 “咱当年给地主放牛的时候,看到他们一个个绫罗绸缎、山珍海味,他们都那么有钱了,却还要苛待咱这些穷人,历朝历代权门豪家挥霍不知凡几,谁看到老百姓受了多少苦啊
太极宫。
李世民也是心惊,他素来爱民如子,听的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道理,杜甫这几句诗简直将血淋淋的现实抖在他的面前,他已经无暇去骂李隆基了,年轻时普看过的黎民苦难一幕幕浮现在他面前,他开始反思
“杜甫此诗,说的不只是那天宝年,朕的治下是否路有冻死骨的情况下这首诗,发人警醒啊
他让侍臣赶紧将这首诗抄下来,准备挂在寝殿时时诵读,提醒自己勿忘百姓疾苦。
兴庆宫。
李隆基却是恼羞成怒“什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我大唐粮稻充足国力强盛,杜甫他莫不是在抹黑朝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