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反对的不是科举(1/2)

好书推荐:

“哼,我也知道杨宪那小子没有别的意思,不然你以为换了其他人我还会是这个反应吗。”朱元璋冷哼道。</p>

他看着朱标,原本以为自己的这个好大儿,已经磨炼够了。</p>

如今看来,还远远不够。</p>

起码在帝王心术这一点上,还需修炼。</p>

对于朱元璋这些帝王来说,朝廷能人志士不能少,可也不能多。</p>

比如像杨宪这样的人才。</p>

朝廷上有这么一个杨宪,那是大明幸事。</p>

有十个杨宪,大明疆域够大,也是好事。</p>

可要是大明王朝有一百个杨宪这样的人,朱元璋认为自己就该头疼了。</p>

在朱元璋看来,这样的聪明人一多,朝廷必乱。</p>

首先内斗就无可避免,如果是庸才造成的破坏力还不明显,可这些聪明人就难说了,指不定搞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来。</p>

到时候朝堂动荡,甚至整个天下都会发生动荡。</p>

对于朱元璋来说,科举取士,他宁愿要一群忠心的庸才,也不能要一群思想活跃的聪明人。</p>

因为越有思想,越有本事的臣子,也就代表着越难控制。</p>

其中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刘基,刘伯温。</p>

在朱元璋看来,刘伯温这个人,表面上看上去平静、心细。</p>

其实里头啊,心高气傲着呢。</p>

他是敬畏咱,但却不亲近咱。</p>

这也是为什么刘伯温开国后,只被授封一个三等爵位的原因。</p>

当然这对刘伯温来说,也是好事,他正乐于如此。</p>

可这样的臣子,他朱元璋都只能做到这个地步,更何况是之后的皇帝呢?</p>

像刘伯温这种只是骨子里看不起上位的人还好说,朱元璋最怕的还是那种有野心的聪明人。</p>

他能够降服得了这些豺狼虎豹,朱标能够降服得了,可再往后,比如到了雄英这一代,还能对付的了吗?</p>

如果一群既聪明又有野心的官员,结党营私,到时候文官们直接做大。</p>

相权与皇权本就是一堆相生相克的冤家。</p>

既然不能废除,那就削弱相权。</p>

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会出台一些限制相权的制度,相权与皇权漫长的拉锯战,延续了上千年之久。</p>

朱元璋最怕的就是,自己后人权力被架空。</p>

如果满朝都是平庸之辈,那么这个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p>

毕竟,从只知道忠心的庸碌之辈手里夺权,可比从那些满是野心的聪明人手中夺权要容易得多。</p>

太和殿内。</p>

朱元璋继续向朱标传授着他的帝王心术。</p>

历史上大多数皇帝,都是喜欢忠臣多过能臣的。</p>

这个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中庸思想也有关系。</p>

不过分优秀,也不至于太差,能够在自己掌握之中,忠心于自己的大臣,对于这些帝王来说才是完美的臣子。</p>

可事实上,从四书五经内选拔出来的人才,真就能做到永远忠心大明吗。</p>

要是朱元璋知道,他大明朝后期能选出“水太凉”的这种官员,非得气死不可。</p>

这个没有骨头的家伙,正是明万历三十八年进士第三。</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