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玻璃河上(1/2)
而粉蒸肥肠与粉蒸排骨,则是这场盛宴中的另一对黄金搭档。肥肠处理得恰到好处,既保留了特有的韧性,又融入了米粉的温柔;排骨则肉质鲜嫩,每一根骨头都吸饱了米粉的香气,轻轻一咬,满口留香。</p>
随后,一系列以头蹄下水为主题的料理轮番上阵,如同乡村故事的连续篇章:卤得恰到好处的猪蹄,软糯中透着卤香;猪尾则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既有肉的鲜美,又不失筋道的口感;凉拌猪头肉,酸辣爽口,唤醒了夏日的味蕾;大蒜莴苣烧肚条,两者味道相互渗透,成就了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至于粉肠猪肺汤,则是清淡中带着丝丝甘甜,为这场盛宴画上了完美的句号。</p>
这一桌菜,除了咸蛋与皮蛋这两位“低调的贵族”,其余几乎都是以猪为原料,构成了一场关于猪肉的盛宴。</p>
最先被这香气吸引的是村里的孩子们,他们像小探险家一样,围在两口大灶旁,眼睛瞪得圆圆的,看着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菜品被送入蒸笼,口水在嘴角悄悄汇聚成小溪。</p>
乡亲们也陆续到场,他们带来的礼物朴素而真挚——一只自家养的家禽,或是两条活蹦乱跳的鱼,更有甚者,因为今年家禽饲料充足,鸡蛋丰收,直接带来了二十个温热的鸡蛋。礼金?在这里,人情味比金钱更加珍贵。</p>
就在这时,石家人带着一份特别的礼物出现了——石通手中捧着一个古色古香的匣子,打开后,一尊四斤八两重的铜香炉映入眼帘。香炉上,一朵镂空的菊花纹圆珠钮盖优雅地绽放,底部则镌刻着一段铭文,诉说着它不凡的来历:“清氛委布,和韵嘉纯,灵孚善享,保贻子孙。奉敕造赐赵郡苏氏,延载元年秋月谷旦。”</p>
苏油见状,惊愕之余更多的是感动:“这……这太珍贵了……”石宽却笑得风轻云淡:“这本就是你家的东西,现在不过是物归原主罢了。”苏油对着石宽深深一鞠躬:“家主大恩,苏油永生铭记。”</p>
石宽望向正领着孩子们围着大灶转的石薇,苦笑中带着几分无奈:“看来,要想改变称呼,还得靠这些小吃货们慢慢接受呢。”</p>
苏油连忙请来家中几位长辈,当他们听完这香炉背后的故事后,整个苏家都沸腾了。这份厚重的礼物,不仅是一份物质的馈赠,更是两家深厚情谊的见证。 正当纷争如夏日午后的雷暴,在天际肆虐得难以平息之时,一抹不同寻常的风景悄然滑入了这幅喧闹的画卷——玻璃河上,悠然荡来一艘古朴的乌篷船,宛如时光之舟,自历史的深处缓缓驶来。</p>
船头并肩而立的是两位青年,一位体态丰腴,笑眼盈盈,另一位则身形瘦削,眼神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他们便是闻名遐迩的二苏:苏轼与苏辙,人称“大苏”与“小苏”。</p>
苏油,这位村里的智者兼活宝,一见此景,立刻像孩子般雀跃,三步并作两步跃入湾子,仿佛迎接的是久违的春风。</p>
待那乌篷船悠悠靠近岸边,苏轼轻盈一跃,稳稳落地,嘴角挂着那标志性的豁达笑容:“此地风水绝佳,玻璃河宛如一支精雕细琢的竹笔,而这湾子,不正是那滋养文采的砚池吗?你瞧,后方的山峦起伏,是否恰似一座天然的笔架,静待文人墨客的挥洒?”</p>
苏辙则保持着那份温文尔雅,微笑着俯身行礼:“小幺叔安好。子瞻近日沉迷于堪舆之术,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p>
话音未落,船舱中又探出一个倩影,明媚如春光,正是二十七娘,她向着苏油热情地挥手,仿佛是在呼唤久别的亲人。</p>
苏油哈哈一笑:“原来如此,难怪二位兄长甘愿吹拂河风,原来是佳人相伴啊。”</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