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鱼肠和巨阙(2/2)
说完,越王举起教鞭,以开玩笑的口吻说道:“我有一把剑,名叫‘大大口子’!”这话一出,引得在场的孩子们哄堂大笑,纷纷举手想要发表自己的见解。</p>
苏轼微笑着点了一名孩子,那孩子站起来,一脸认真地说道:“子瞻哥哥,据我所知,铜锡合金制成的是青铜,其硬度虽高,但远不及钢铁。所以说,那时的铜釜和铁砺质量不佳,或许才是宝剑能够轻易穿透的原因。”</p>
苏油连忙打断道:“咱们现在是在上文字课呢,这些科学原理要当作美丽的传说故事来听。其实,这些故事是古人对锋利坚韧神兵的一种浪漫想象和神化,它们承载着人们对英雄与奇迹的无限向往。”</p>
“就拿我们亲手淘制的铁沙兵器来说,虽然无法与传说中的巨阙相提并论,但足以轻松穿透薄铜皮锅,划破装满粗铁砂的竹筒。这样的成就,已经足以让我们感到自豪了。”苏油的话语中带着几分自豪,随后将话题引回正轨。</p>
苏轼接着说道:“‘珠称夜光’,这讲的是隋侯之珠的传奇。相传隋侯出行时,偶遇一条受伤断成两截的大蛇,他心生怜悯,命人以药救治,大蛇得以康复,离去前留下一颗明珠以表谢意。</p>
这颗明珠直径超过一寸,洁白无瑕,夜间能发出如月光般柔和而明亮的光芒,足以照亮整个房间,因此得名‘隋侯珠’,亦称‘灵蛇珠’或‘明月珠’。这段记载出自《搜神记》,与和氏璧一同被誉为春秋二宝,它们的故事,成为了后世无数诸侯争夺的焦点。”</p>
孩子们听得如痴如醉,仿佛穿越时空,亲眼见证了那些古老而神秘的故事。而苏轼与苏油,则以他们独特的方式,将这些故事编织成一幅幅生动的画卷,让知识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p>
在那悠远的历史长河中,楚国的辉煌最终如潮水般汇聚,将和氏璧揽入怀中,仿佛是大自然最瑰丽的馈赠,静静躺在王宫的深处,闪烁着智慧与权力的微光。</p>
待到秦始皇的铁骑踏遍六国,一统天下,这块见证了无数风雨变迁的宝玉,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它被雕琢成国玺,其上镌刻的不仅是文字,更是始皇帝睥睨天下的雄心壮志。</p>
岁月流转,故事如丝般缠绕,穿越了汉唐的烟云,一直绵延至烽火连天的三国时代,而和氏璧的传说,也成为了后世传颂不息的佳话。</p>
至于那传说中的隋珠,却如同昙花一现,绚烂之后归于沉寂,再无半点音讯,只留下后人无尽的遐想。或许,它已化作黄土下的一抹幽光,陪伴着某位帝王长眠于地底,成为了永恒的秘密。</p>
然而,在夜空的另一端,夜明之珠的传说并未就此断绝。张衡在《西京赋》中以诗意的笔触,提及了另一颗能与隋珠媲美的宝石——悬黎,它同样能在黑夜中绽放光芒,如同星辰落入凡间,点亮了人们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p>
喜欢二十一世纪的宋朝厨神请大家收藏:()二十一世纪的宋朝厨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