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共度难关(2/2)
苏油脸上露出疑惑:“这可真让人费解……”</p>
石通一拍胸脯,自信满满地说:“这有啥难理解的?关键在于名声!道德名声!这可是仲先公留下来的无价之宝,比金山银山还珍贵!”</p>
苏油恍然大悟,一拍脑门,像是突然间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明白了在这个大宋时代,一个好名声的家族,其社会地位和影响力,远比任何物质财富都要来得深远和持久。</p>
石通见状,更是来了劲,一拍大腿,讲起了仲先公的传奇故事:“说起仲先公,那可真是个妙人!眉山人都爱种红嘴芋,可那玩意儿味道不咋地,大家都不爱吃,偏偏仲先公,每年都会收集一堆,用河沙稻草精心储存起来。”</p>
“更绝的是,每当丰收年景,他还要用稻子去换粟米,为啥?因为粟米比稻子耐放,能存个好几年。结果呢,有一年大旱,家家户户都愁眉苦脸的,仲先公却从容不迫地拿出那些红嘴芋,蒸熟了摆在家门口,任人自取。然后,他又用存下的粟米熬粥,救济穷人。”</p>
“还有啊,他把家里多余的田地都卖了,换成了稻米,这样一来,苏家上下没人挨饿,连周围的乡里乡亲也都跟着沾了光,度过了难关。”</p>
“您要是不信,随便去眉山城里,或者可龙里四里八乡问问,苏家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那可是杠杠的!只要苏家有事,一呼百应,大家都愿意帮忙,那可是毫不含糊的!”</p>
苏油这下彻底明白了,难怪那次嘴炮堂哥一篇题记差点把首富程家给“炮轰”了,事后还能安然无恙,原来背后靠的就是苏家这份深厚的民心。</p>
“原来,苏家在眉山赢得的是人心,这才是真正的‘不好惹’啊!”苏油感慨万千,心中对苏家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p>
石通说得兴起,继续补充道:“仲先公的好,不光体现在灾荒面前,他平时的一举一动,都透着一种难能可贵的人情味和远见卓识。这样的家风,才是苏家真正的财富。”</p>
在那个灾后重建的艰难时期,有一段关于土地流转的温馨插曲悄然上演。曾有位幸运儿,在灾难之前抢先购置了几片肥沃的土地,然而世事无常,他手头一时周转不开,竟萌生了将这份来之不易的财富重新归还给苏家的念头。</p>
石通闻言,笑声爽朗:“哈哈,说到仲先公的好脾气,那可是远近闻名!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牙牙学语的孩童,只要在路上相遇,他总会主动让路,邀请对方先行。若是熟人,更是会停下脚步,笑语盈盈地聊上几句,让人如沐春风,无人不喜爱他。”</p>
苏油拍手笑道:“对了,我还听说仲先公偏爱骑驴,时常悠然自得地骑着驴子四处游历。说起来,驴子与我们苏家似乎有着不解之缘,连程夫人怀孕时都梦到了张果老,说是因此怀上了子瞻呢。”</p>
喜欢二十一世纪的宋朝厨神请大家收藏:()二十一世纪的宋朝厨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