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宝典(1/2)

好书推荐:

雕版,那些承载着千年智慧与韵味的木质模板,被小心翼翼地翻制成泥版,仿佛是古老智慧的克隆。匠人们手持特制的标尺,如同艺术家般在湿润的泥版上勾勒出精准的分割线,每一条线都预示着未来的无数可能。</p>

随后,柔韧的丝线轻柔划过,切割出一个个字迹清晰的泥块,它们在被细心晾干后,轻轻分离,如同初生婴儿般娇嫩,却又满载着沉甸甸的文化重量。</p>

这时,卡尺登场了,这位精确度的守护者,逐一检验着每一个字码的尺寸,确保它们都能完美地融入未来的印刷体系。在老工匠灵巧的双手和智慧的火花下,一天的时间,整个工坊竟能翻制出上万枚标准统一的陶码,这是一场效率的革命,让人叹为观止。</p>

相比之下,老于一家显得有些“另类”,他们正忙着修补那些因年代久远而略显磨损的泥码,虽然进度稍缓,但每一份努力都是对文化的深情守望。</p>

而在这一场文化生产的盛宴中,程夫人赠予苏油的两部宝典——《唐韵》与《广韵》,无疑是最佳的翻版素材。</p>

这两部浩瀚的字典,不仅是文字的海洋,更是知识的宝库,大小字码一应俱全,就连“之乎者也”这样的高频词汇,也是数不胜数。若是仅凭手工雕刻,恐怕耗尽十年光阴,也难以积累如此庞大的字码库。</p>

而现在,有了新工艺的加持,老于估摸着,仅仅三天时间,就能创造五六万枚字码,这样的速度,简直是奇迹!</p>

程文应兴奋得几乎要跳起来,他拍着手笑道:“贤侄啊,你这脑瓜子是怎么长的?这效率,谁不服都不行!”当他看见苏油缓缓走来,脸上的笑容比春花还要灿烂:“贤侄,你可是我们的福星啊,去哪儿了?”</p>

苏油微笑着回答:“我去了趟铁匠铺,打算定制一套铜尺和铜规,这样测量起来更精确。”</p>

程文应豪爽地点头:“需要多少银两,去账房说一声便是。”</p>

苏油摆手拒绝:“不必了,铺子的掌柜石通,已经认我做了师父。”</p>

程文应的表情瞬间变得微妙起来:“哦?你都已经知道了?”</p>

苏油一脸茫然:“知道什么?”</p>

程文应笑而不语,转而问起:“他怎么突然要拜你为师呢?”</p>

苏油解释道:“哦,原来他与家父的老友亨之老丈是父子,我们算是有些渊源。”</p>

程文应恍然大悟,双手合十:“原来如此,石富也是我们江卿的耆老之一,看来是我多虑了。”</p>

苏油恭敬地行礼:“小子无知,让姻伯挂心了。”</p>

程文应朗声大笑:“你所行之事,必定胸有成竹,每一次出手,都精准无误,我算是看明白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