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夫子之言诚不欺我(2/2)
老于听闻此言,猛地一拍脑门,双眼如同被点亮的明灯,闪烁着智慧与惊喜:“哎呀,我这榆木脑袋,怎就未曾想到如此妙招!多亏小先生点拨!您放心,这图纸简明扼要,一眼便能洞悉其奥秘,今晚,您和诸位归来时,定能见到数把焕然一新的尺子,精度更上一层楼!”</p>
苏油微微一笑,仿佛想起了什么,补充道:“还需注意一处细节,那便是刻度辅尺的灵活性。世间万物,皆受气候水分影响,卡尺亦不例外。万一主副尺在闭合时,零刻度因细微变化而不再吻合,这便是我们所说的‘偏差’。因此,我提议将副尺设计为可调式,如此一来,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轻松校正这微妙的误差,确保测量的绝对准确。”</p>
老于听后,心中对苏油的敬佩之情如江水滔滔不绝,简直视其为当代鲁班,对其言听计从,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地保证定不负所托。</p>
告别之际,程文应体贴地为苏八娘备好了软轿,转身欲为苏油也安排一辆,却不料苏油摇了摇头,表示更愿意徒步而行,享受一番眉山古城的风土人情。程文应见状,只能无奈却又尊重地让他去了。</p>
一行人各自启程,待走出一段距离后,八娘轻声对苏油表达了感激之情。昨晚因急于见子,匆匆将苏油留下,如今母子重逢,八娘的心情如同春日的阳光,明媚而温暖,心中的阴霾一扫而空,只觉浑身轻松自在。</p>
沿着青石板路,苏油踏上了探索眉山古城的旅程。那些青石板路两旁,是精心设计的阴沟,上面覆盖着平整的石板,与那些贫困之地只能以阳沟代之的简陋形成鲜明对比。石板之上,是错落有致的屋檐,雨水自屋檐滴落,长久以来,竟在石板上留下了两排细小而规律的坑洼,记录着岁月的痕迹。</p>
更令人称奇的是,每隔一段距离,阴沟上的石板便巧妙地镂雕着大铜钱状的进水孔,既美观又实用,仿佛是古人智慧的结晶,静静地诉说着这座古城的故事。</p>
苏油漫步其中,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亲切感,仿佛这一切都与他记忆中的某个片段重合,那些曾经帮扶过的偏远乡镇,与眼前的眉山城,在某种程度上,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p>
在那悠长而错落有致的街道上,两旁矗立着中国历史上首批崭露头角的新群体——市民阶层的温馨居所。这些房屋,不仅仅是砖石与木头的堆砌,它们是服务业与手工业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如同一幅幅细腻的画卷,缓缓展开在眉山古城的心脏地带。</p>
走在这样的街道上,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回响。小食肆里,热气腾腾的包子与面条诱惑着过往行人的味蕾;干果肆中,核桃、杏仁等干果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让人忍不住驻足;粮油肆里,金黄的稻谷与雪白的面粉诉说着丰收的喜悦;酒肆的门楣上,酒旗随风轻摆,仿佛在邀请每一位过客品尝那醇厚的佳酿。</p>
喜欢二十一世纪的宋朝厨神请大家收藏:()二十一世纪的宋朝厨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