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造不如买——中夏光刻机夭折始末(上)(2合1)(2/2)
直到张思明拿出了赵德彬收购ai和n的合同,上面“12亿”加“1000万”丑元差点亮瞎了俞忠钰的双眼。</p>
俞忠钰数了好几遍,才确认合同上的数字确实是“亿”,还是丑元。</p>
这还不算,在这之后,张思明又轻描淡写地补充:</p>
“ai在得克萨斯州首府的晶圆厂已经开始动工了,为此,我们赵总要从彗普在硅谷的晶圆厂买一批设备,可能又要花一亿丑元。</p>
建好以后,ai的晶圆厂以后要生产这个,还有那个叫‘586’的东西。</p>
赵总说了,这东西的技术在他自己的公司手里,不在ai那边。</p>
等洪港晶圆厂建好后,可以授权给洪港的工厂,让他们代工这个。”</p>
说着,张思明把拉扎他们生产的486 cpu样品拿了出来,在俞忠钰面前好一顿显摆。</p>
俞忠钰接过486样品看了半晌,最后好不容易憋出一句:“赵总真是大手笔啊!”</p>
自此,赵德彬虽然跟俞忠钰还没见过面,但他的“钞能力”已经给俞忠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
也正是见识到了赵德彬的财力,俞忠钰立刻想到了水木大学的一个项目,忙不迭地介绍给了张思明。</p>
“你说的是水木大学的光刻机?唔,我好像有点印象……”</p>
说着,张思明从包里翻出来两大叠资料,那是清北给他准备的许多项目的介绍材料,他将其中一份副本给了俞忠钰,先请俞忠钰帮忙筛选一下对建芯片设计中心和晶圆厂有用的项目,然后将资料翻到了其中一页,指给俞忠钰看。</p>
“对,对,就是这个,徐端颐领头的‘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至此,徐端颐才相信了元亨集团是真的有实(财)力支持光刻机研究。</p>
待众人落座后,徐端颐对张思明缓缓说道:</p>
“张总,我们团队是一个很大的团队,成员来自学校五个系,人数多达上百人。</p>
我们团队是1971年组建的,只用了一年多,就研发出了中夏第一台光刻机和分步重复照相机,这个成果在1978年获得全国科技大奖。</p>
从1975年开始,我们采用了直接在半导体晶片上光刻集成电路的方法,开始研发‘自动对准分步投影光刻机’。</p>
前后历时五年,我们在1980年研制出了中夏第一台‘自动对准分步投影光刻机’,这是咱们中夏第二代光刻机,获得过国都首届科技成果一等奖。</p>
第二代光刻机在当时已经能批量生产,最细可以加工08微米的线,能在单晶片上刻下精细准确的集成电路,填补上了国内的技术空白。</p>
在1987年,我们团队又开始研发更先进的第三代光刻机。</p>
当时我们瞄准的是国际先进水平,设计标准是很高的,可光刻的芯片最大面积为10x10平方毫米,实际有效分辨率为125微米,工作台行程160x160毫米,可加工4至6英寸的晶片。</p>
去年年底,第三代光刻机研发成功了。</p>
我们一共生产了三台,一台留在我们学校的研究所,一台给了中夏科学院109所,一台给了国都半导体器件厂。</p>
经过大量的实验,我们第三代光刻机与上一代相比,成品率提高了27。</p>
我们的成果报上去以后,上面非常重视,领导亲自到学校里考察。</p>
到了今年1月,上面召集了一大批权威专家,在学校里组织了一场规模很大的鉴定会,对我们团队的第三代光刻机进行鉴定,由物理学泰斗王首武先生担任评审组组长,上面的领导也来了好多。</p>
鉴定会的每一环节都特别严格,我在水木这么久,这样的排场还是第一次见。</p>
王守武先生很肯定我们发明的‘在光刻掩模上增加保护膜’这一新方法,还帮我们介绍了一家丑国公司合作生产。</p>
这之后,我们的第三代光刻机连同使用的镜头一起获得了‘国家科技成果奖’,我们学校也成为了国内唯一一个能够自主研发高端光刻机的单位。</p>
能得到王首武先生的赞赏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而且我们的第三代光刻机也通过了非常严苛的鉴定,还接到了很多国内单位的订单,这让我们非常高兴,还以为国产光刻机的前景一片光明,很快就能追上国际一流水平。</p>
万万没想到,我们统共只高兴了两个月。</p>
等到今年3月,国内各单位纷纷取消了订单,就连跟我们长期合作的中夏科学院109所也不要我们的设备了。</p>
如此一来,我们的光刻机没了市场,根本卖不出去,上面和学校也不再拨给我们经费,我们的研究项目也不得不中止,现在组里成员都已经解散了。</p>
光刻机项目没了以后,我只好转去光盘研究。”</p>
说到这里,徐端颐长长地叹了口气,脸上一片愁云惨淡。</p>
喜欢重生之互联网致富手册请大家收藏:()重生之互联网致富手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