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编练新军(1/2)

好书推荐:

冬月十三</p>

第一批移民已经陆续赶到了辽东城。</p>

一路风餐露宿加上天气转冷,纵使有赵峥提供的棉被与棉大衣,依旧有不少身体孱弱的老人和妇孺减员了。</p>

第一批抵达辽东城的百姓,被就地安置。</p>

辽东城原来的百姓已经被迁往大唐了,这里别的不多就空房子多。</p>

一众百姓有序的领取自己的房屋编号,然后搬到新家里。</p>

集中被养的牛也开始陆续分发下去。</p>

第一批移民的百姓,赵峥给了这么多补贴自然不会让他们全闲着。</p>

现在百废待兴,农活忙不了,可以搞搞基础建设。</p>

当然是有钱的,而且还管饭。</p>

赵峥不打算让他们服免费的徭役。</p>

从陈胜吴广起义,隋末知事郎王薄起义,再到黄巢起义,元末红巾军起义。</p>

这四起知名的起义都是受不了苛重的徭役而造反的。</p>

赵峥自己给钱招工,而且管饭。</p>

当初办钢厂教出来的建筑工也被高薪聘请到辽东。</p>

大基建先搞起来,赵峥变卖了一批宝石,手里有的是钱。</p>

石灰、水泥、砖头、螺纹钢管够。</p>

大量的工地设施也被赵峥买了过来。</p>

当然塔吊什么,那肯定是用不上的。</p>

赵峥直接跳过了预制板盖房技术,直接上了钢筋混凝土浇筑。</p>

第一个工程就是建军营。</p>

关于征兵的公告与待遇在百姓即将到辽东时就已经公示出来了。</p>

虽然现在学校与所谓的养老机制还是空头支票。</p>

但是出发前领了30贯安家费,一堆物资,到了地方又白领一头牛的百姓。</p>

这会儿就算赵峥说他放屁是香的都有人信!</p>

不少家中不止一个儿子的纷纷踊跃参军。</p>

虽然待遇比不上雇佣军,但是一个月一贯总比地里刨食强的多。</p>

如果立功了,还能授衔,福利待遇就更好了。</p>

第一批一万余户百姓,赵峥成功的招募了三千士兵。</p>

这三千士兵目前正在校场上被赵峥亲自抓训练。</p>

校场自然是建立了围墙的,围墙上也都书写了大量标语。</p>

诸如: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p>

英勇无畏,忠诚卫国。</p>

训练有素,战斗有力,团结一心,勇往直前。</p>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卫家卫国,男儿担当。</p>

训练的内容开始从站军姿,踢正步开始。</p>

这些被许多后世之人极度吐槽认为没什么用的东西,为什么能沿用至今,自然是有他的道理的。</p>

古代为什么讲究严密军阵?</p>

军中还要搞连坐?</p>

究其本质是因为士兵素质不行。</p>

大部分士兵就是农夫,都是农家出身,能识字的都是凤毛麟角。</p>

现代大学生都有左右不分的,更何况这些唐朝百姓?</p>

连坐处罚是为了让他们形成集体意识。</p>

站军姿踢正步左右转向是为了培养他们整齐军容与令行禁止。</p>

只能说遇到笨的不给他长长记性是不行的。</p>

三千人的训练,赵峥不可能全部抓的过来。</p>

所以这三千人被分为了20个队,队正大概也就是后世的连长。管着150个人。</p>

每4个队设置一名校尉。</p>

程处立、程处寸、薛仁贵、苏德、裴敬贤等五人成为新兵校尉。</p>

苏定方则挂旅帅之职。</p>

每个队推举出队正副队正和三个伙长</p>

这群初代的新兵队长队副,乃至伙长,大多是出自裴、薛、苏三家。</p>

队长队副都是识字的。</p>

一个队一共5人的领导班子,共同组成共100人的班级被赵峥亲自训练。</p>

然后再由他们充当教官去训练其他士兵。</p>

值得一提的是牛大虎,林石头等三个上次刚刚被赵峥提拔三个队正被转到新兵营做队正了。</p>

他们的家人也亲自被赵峥全部接了到了辽东。</p>

经此一事,三人对赵峥完全死心塌地了。</p>

队正对应的是少尉军衔,待遇是3贯一个月。福利待遇对比普通士兵直接翻倍。</p>

而且直接配马。</p>

这会儿赵峥就被看到一众新兵队长队副被气的七窍生烟。</p>

“裴度,你tnd再左右不分,就给我滚去跑十圈!”</p>

“苏小七,你tnd又转错了!你前后都不分吗?”</p>

“薛宣,你给我出列!你的同袍犯错你觉得很好笑是吧?罚你跑10圈!三伙长,带着你的人一起受罚!看看你带的兵!”</p>

</p>

时间即将到中午的时候。</p>

赵峥坐在训练场的观察台上,从百姓家雇佣来的一众妇女已经把今天军队的伙食准备好了。</p>

浓郁的肉香、油香飘散而出。</p>

离得近的第一大队有鼻子尖的士兵,隔着数十米远都闻到香味。</p>

“今天好像是吃肉!”</p>

“什么?居然有肉?”</p>

“肃静!再喧哗都罚去跑十圈!”</p>

第一大队的队长牛大虎眉头一皱,眼睛圆瞪,目露威胁的扫视着这群新兵。</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