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一章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1/2)
<b></b>与电视里演绎的朝堂争执不同。</p>
也与很多人印象中的朝堂争执不同。</p>
真正的朝堂争执,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大白话,剩下的百分之三十,只有一半的量是对皇帝陈述个人意见的,剩下的一半和那百分之七十的大白话一样,全都是攻击自己政治对手的。</p>
也就是俗称的“喷人”。</p>
林朝辞也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场面。</p>
就像范闲第一次目睹“大国雅量”的名场面一样。</p>
吓倒是没吓到。</p>
只是觉的挺有意思。</p>
如果只是文官间的争执,喷人还能偏向优雅一点,可武将这边一掺和进来,那可就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了。</p>
再咬文嚼字纯属给自己找不痛快。</p>
你文绉绉的说一大堆。</p>
又是引经据典,又是博古通今的。</p>
有用吗?</p>
就算是陈琳讨伐曹操的战斗檄文,那也是给有文化的人看的,写的再好,没文化的人也看不懂。</p>
所以,先不说那些身为大老粗的武将能否听懂,就是听懂了,人家甩出一句“你母亲很润”之类的话,即便粗鄙,不比你这杀伤力极低的嘴炮强?</p>
脸皮这种东西啊。</p>
在骂战中就是盾牌。</p>
嘴巴这种东西啊。</p>
在骂战中就是长矛。</p>
任何骂战的本质,都是用长矛刺穿对手的盾牌,让对手破防,故此,话语是否粗糙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对手从心底升起愤怒或恼怒的情绪,并保持自己的清醒,把对手拉到同一个层次,然后,再用丰富的经验击败他们!</p>
武将这边就是如此做的。</p>
把文官那边气的不成样子。</p>
伱骂了半天,人家还笑呵呵的,因为人家听不懂那些典故,而人家随口骂你一句话就能让你破防,这还怎么打?</p>
正因如此。</p>
也就有越来越多的文官加入其中。</p>
放弃文绉绉的话。</p>
骂的也是越来越露骨。</p>
想用鱼死网破的办法保证杀伤力。</p>
最后,在以四王八公为首的武将勋爵那边一阵“快看,急了、急了、他急了”的嬉笑声中,通通破防,以礼部尚书为首,不跟武将这边玩了,直接请示崇平帝,这次,用上了正经谏言的古文:“我泱泱大国,自古以来便是礼仪之邦,从不曾暴虐欺人,亦不曾恃强凌弱,古语有云:故国虽大,好战必亡;今有外使来访我国,欲与我国结秦晋之好,何至于妄动刀兵,且,于理不合,于情难容,师出有名方能无往不利,师出无名只会劳民伤财,望圣上为边疆子民考虑,不可听信一时激愤之言,而不顾边疆百姓,致使生灵涂炭!”</p>
翻译过来啥意思?</p>
就是说:咱们都是礼数周全的人,不能失礼,人家千里迢迢的拜访我们,只为了登门求亲,我们总不能因为人家求亲就发兵攻打人家,这个理由也站不住脚,而且,皇帝你也要考虑到士气问题,这可不是什么保家卫国,长途跋涉之下,劳民伤财是可以料到的,那些武将只会打打杀杀,你让他们打仗还行,全听他们那热血一上头的谏言,打着打着,咱们这个国可就容易没了,而且一但开打,草原轻骑来去如风,自太上皇当年战败,咱们后汉一朝修养了几十年,才勉强恢复元气,现如今,先别说文恬武嬉,就算武将那边都是出类拔萃的英才,你没有卫青和霍去病这种大将,想打草原,也不可能取得比较大的战果,轻率、狂妄的动兵,动了也就动了,可动完了之后,遭到报复的是边疆的子民啊!</p>
潜台词:风险太大,后果您想好没?</p>
对此,崇平帝也是心知肚明。</p>
为啥后汉一朝从他没登基开始,直至今日,边疆战事一直处于防守的姿态,从没见过反击?</p>
就是因为草原轻骑来去如风。</p>
没有城池。</p>
没有坐标。</p>
甚至没有地图。</p>
茫茫无际的大草原,本就需要民夫源源不断往前线送粮食的粮道,极其容易在战线拉长后,被草原轻骑绕后切断,古往今来多少名将都败在了这套战术下,这和派兵前往某地镇压叛军还不一样,这可是在草原人的地盘上打,没有城池,也没有民众基础,对补给的考验极其苛刻。</p>
所以,反击可以打。</p>
却永远只能取得小胜。</p>
想要根治草原上的问题,太难太难。</p>
就说汉武帝。</p>
真正打垮匈奴,还是要看霍去病。</p>
卫青代表的就是正。</p>
霍去病代表的才是奇。</p>
正奇相合,方为领兵之道。</p>
可是,纵观千古,又有几人能在正奇相合上胜过卫青与霍去病?</p>
韩信算一个。</p>
白起算一个。</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