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仿瓷第一人(1/2)

好书推荐:

就在此时,龙鑫倩突然沉默不语了,她心中暗自对崔栋梁钦佩不已,同时也不禁感到一阵庆幸,还好刚刚自己明智地选择了保持缄默,没有贸然发表任何反对的意见。</p>

紧接着,龙鑫倩面带微笑,语气诚恳地请求道:“崔先生,能否麻烦您再详细地跟我讲讲有关瓷器仿造方面的事情呢?”</p>

崔栋梁微微颔首,表示同意,他稍稍沉思片刻后,缓缓开口说道:“好啊,那我就简单给你说一说吧。其实人们通常所提到的仿制官窑瓷器,主要指的是自民国时期开始,由民间窑口仿制出来的那些官窑瓷器。而所谓的‘民仿官’这种现象,则是源自于更早之前的‘官仿官’。”</p>

说到这里,崔栋梁稍作停顿,端起茶杯轻抿一口,继续解释道:“在清朝康熙、雍正以及乾隆这三个朝代期间,官窑曾经大量仿烧过宋代汝窑、官窑、哥窑、钧窑等名窑的瓷器,还有明代的一些官窑瓷器。当时这种行为被古玩界戏称为‘官仿官’。”</p>

“民仿官”这种现象究竟因何会由“官仿官”演变而来呢?这其中的缘由得追溯到清朝灭亡之后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时期。当时,野心勃勃的袁世凯妄图称帝复辟帝制。</p>

众所周知,明清各个朝代的皇帝都会烧制带有年款的官窑瓷器以彰显其尊贵地位与皇家气派,袁世凯自然也想要效仿一番。</p>

于是乎,他派遣心腹郭世五前往素有瓷都美誉的景德镇负责监督窑厂烧制事宜。郭世五深知此事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怠慢,到达景德镇后立即聘请当地诸多制瓷名师,并将原本分散各地烧造官窑瓷器的能工巧匠汇聚一堂。</p>

经过长时间精心筹备以及耗费巨大人力物力,他们终于按照雍正、乾隆两朝官窑瓷器的样本,成功烧制出一批标有“居仁堂”和“觯斋”等款识的精美绝伦且价值不菲的瓷器。这些瓷器工艺精湛、品质上乘,甚至有人赞誉道:“虽非雍乾年间所产之官窑器物,但却胜似官窑之精品!”</p>

如此一来,这位郭世五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在中国陶瓷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时至今日仍然备受陶瓷鉴赏家和收藏家们的推崇与赞赏。</p>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印有“洪宪”款识的瓷器,它们在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方面均相形见绌。至于“洪宪款”瓷器是否也是由郭世五所督造而成,文物界对此一直存在着多种不同看法和争议。</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