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池塘里有秘密(1/2)

好书推荐:

就在唐明秀与阳城师大签订合同的时候,周凯独自一人站在门前的池塘上。</p>

小时候周凯就听村里那个会做法事的老师公说过,上世纪二十年代之前,这个池塘里曾经有一口冷泉,泉水冬暖夏凉,偶尔还会从泉眼中跳出几尾鲶鱼,鲶鱼会把池塘里养殖的其它鱼儿吃掉,所以,后来的人们就把这口泉眼用几口大铁锅给盖住了!</p>

从此之后,这个池塘里就再也没有多少活水流入,而原来穿村而过、常年清潵溪水不断的那条小溪也就不复存在,加上后来日本人的侵略,烧光了毛塘村溪水两旁的房屋,从而彻底改变了原来毛塘村的雕栏玉彻、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景色。</p>

原来的毛塘,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公路还没有修通之前,千百年来就是南来北往的官道,官道从毛塘村穿村而过,所以毛塘那时候也是这里的一个商埠之地,这里盛产毛竹,雨季时间长达两个月,勤劳的毛塘人民便用毛竹配上桐油编织一些雨斗笠,用棕叶编织一些蓑衣,用便宜的价格卖给南来北往的那些需要雨具的人,久而久之,南来北往的商人也会从毛塘贩卖一些雨具运回家乡售卖,所以毛塘便逐渐成为一个雨具的生产和集散之地!</p>

当地的人民不说很是富裕,但至少能够求得混饱。</p>

毛塘那时候雕栏玉彻,两边小桥流水的繁华景象也是指那一些时光,因为这里做生意的人多了以后,就有很多的人在毛塘这里开旅店,开饭店,也有很多人带着一些漂亮的女子来这里开妓院!</p>

周家的祖先其实不是毛塘的,据说是从广西那边躲避兵祸逃难至此,因为勤劳肯干,人看起来也很老实,后来被在当地开旅馆饭店的一个老板相中,把自己家的女儿许配给了他。</p>

这在当地算是招郎入赘。</p>

后来不知何故,这老板要回老家发展,于是要把周家的祖先带走,周家祖先却趁机提出来不走,表示自己能够独立经营,再说现在旅店饭店的生意很好,这样走了也怪可惜的,这老板于是同意了周家的祖先带着妻儿老小留了下来,自己一个人带着家小回了老家。</p>

后来这老板再也没有回来过,周家祖先的妻子后来又得了重病去世了,有了钱的周家祖先于是纳了小妾,儿子们也恢复了周姓,自此,毛塘就有了周家这一脉。</p>

周凯小时候曾听老道说过,毛塘的兴旺,全赖池塘的那口泉水,泉水被封以后,毛塘不久接连迎来了华夏军阀内部的混战和日本侵略华夏,南来北往做生意的人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群又一群逃难的百姓。</p>

毛塘往日那种繁荣的景象不再,阳城和平解放之后不久便迎来了土改,接着便是国道从毛塘旁边的白洋村穿村而过,从此毛塘没落至今!</p>

毛塘若想恢复往事的荣光,就必须挖开那眼泉水,那眼泉水,就是我们毛塘人的生命之泉,幸福之泉,财富之泉啊!</p>

老道士原来不是毛塘村的人,原来是住在毛塘后面的凉山山里,华夏大炼钢铁的时候,砍光了山上的树,就连老道栖身的破庙也拆光了屋梁,老道士没法,到毛塘化缘的时候,碰到了周凯的爷爷,周老爷爷发了善心,把自己的牛棚给了老道做为栖身之地。</p>

老道士常常说一些莫名的话语,大家听不懂,都在嘲笑他。</p>

只有周凯,常常背着人去请教老道士话里的意思,老道士因而对周凯另眼相看,私底下还传授了一套拳术和功法给周凯。</p>

在华夏运动中曾被当做坏分子多次批斗,有一次还被红小兵们打断了腿,丢在牛棚里,还不准人去送吃的!</p>

是周凯,把家里的红薯蒸熟后用竹杆避过红小兵的监视送到了老道士的手上,用竹筒装了米酒用竹杆挑着送给老道士处理伤口。</p>

周凯还偷了自己奶奶的鸡蛋煮熟后丢进牛棚,奶奶做饭时倒出的米汤也被周凯留着,然后把奶奶藏在楼上坛子里的红糖偷了些出来,拌在米汤里给老道士养伤。</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