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启智兴学(1/2)

好书推荐:

张宇意识到,如果要让朝廷的根基更加稳固,单靠武力与政策还不够,必须让百姓们得到教育,拥有更多的见识和选择。这样,他们才会更坚定地拥护朝廷的改革。于是,他决定加速推广教育,以文化兴国,使百姓们从根本上接受新的理念。</p>

为了推动这个计划,张宇召集了几位负责教育的大臣以及沈清言,召开了一场关于教育改革的密议。张宇望着众人,缓缓开口:“诸位,如今朝廷的政令虽已初步实施,但朕深感民智未开之弊。若想真正改变天下,需以教育为本,让百姓们能够读书识字,知晓礼义廉耻,懂得朝廷的苦心。”</p>

一位年长的礼部尚书深以为然,起身恭敬地说道:“陛下英明,臣以为,推行教育应当分为两步。首先是对年轻一代的学堂教育,辅之以读书识礼之法;其次,对成年百姓进行义务讲学,向他们普及基本的道理,使他们能分辨是非。”</p>

张宇颔首道:“正是如此。朕想在京城和主要州府设立国学和学堂,以此为核心,逐步向乡野推广。但这其中难免会有诸多阻力,尤其是一些士族豪强,他们可能不会支持。清言,你怎么看?”</p>

沈清言沉吟片刻,答道:“陛下的担忧不无道理。一些士族对新政早已心存疑虑,倘若我们贸然推行教育,必会触动他们的利益。依臣之见,不如在部分地区试点,向当地士族宣扬学堂的好处,让他们的子嗣也入学,带动当地风气。”</p>

张宇对此提议十分认同,随即拍板道:“好,清言,此事由你全权负责,务必在最短时间内制定出试点方案,朕要看到成效!”</p>

沈清言领命后,立即展开行动,他亲自挑选了几个民风淳朴但士族势力较弱的地区作为试点。与此同时,张宇还拨出大量资金,用于学堂的兴建和教员的招募,并发布诏令,凡家境贫寒但天赋出众的孩童皆可免费入学,以激励百姓送子求学。</p>

国学的诞生</p>

在张宇的策划下,京城的第一座国学拔地而起。国学大殿宽阔宏伟,朱红色的柱子上挂着一幅“学为人本,教以兴邦”的匾额,展现了张宇的教育抱负。国学学堂设有四门课程,分别是读书识字、礼仪孝道、律法基础以及天下大势。这四门课程的设立,意在培养新一代忠诚、明理、勤奋的子民。</p>

开学典礼当天,张宇亲自到场,鼓励各地学子珍惜读书机会,勤学苦练,为朝廷效力。学生们无不热泪盈眶,纷纷向张宇致谢,许下为国效力的誓言。</p>

张宇看着眼前这些朝气蓬勃的学子,心中油然而生一股自豪之情。这些人将是未来的栋梁之材,而他们所受的教育,必将改变大清的命运。他转头对沈清言说道:“这才是真正的民心所向,只有当百姓有了知识,才能更好地支持朝廷的改革。”</p>

沈清言眼神坚定,恭敬地说道:“陛下所言极是。臣一定尽心竭力,让更多的百姓能够接受教育。”</p>

百姓的反应</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