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谋略深处(1/2)

好书推荐:

朝廷内部的稳定和边疆的安定让张宇感到欣慰,但他始终清楚,局势再平稳也会有暗流涌动。即便边疆新政初显成效,朝中反对之声仍旧不绝于耳,一些官员认为边疆之地“鸟不拉屎”,耗费精力与财力不值一提。</p>

这日早朝,几位保守派大臣再次进谏,带头的是刑部尚书梁庆龄。他年过五十,思维深沉而古板,站在朝堂上,带着一丝不满地奏道:“陛下,臣等深知陛下心系天下,胸怀大志,然而边疆新政需耗巨资。臣以为,应将资源集中于中原腹地,方能事半功倍。”</p>

张宇眼神微微一冷,面上却未显怒色,平静地答道:“梁大人,边疆百姓亦为我大清子民。若只顾及中原繁盛,而忽视边疆,长此以往,边疆如何效忠朝廷?百姓之心又如何归附?”</p>

梁庆龄拱手不卑不亢地回道:“陛下所言极是,但臣仍担忧此举会动摇国本,若资源有限,恐怕中原的安定也会受到影响。”</p>

一旁的沈清言见状,轻咳一声,接着奏道:“梁大人之言虽有理,但边疆安定乃国家之根本。若边疆百姓拥护朝廷,则可消除内外威胁。更何况,边疆的商道日益畅通,早已开始为国库贡献收入。正是因为边疆的日渐繁荣,中原才能更加稳固。”</p>

张宇赞许地点了点头,沉声道:“正如沈大人所言。边疆稳定不仅不会耗费国力,反而会成为国库收入的源泉。况且,新政初见成效,岂能一朝之事而随意改变?”</p>

梁庆龄见陛下态度坚决,只得拱手退下,心中却不免生出一丝不甘。他暗暗思忖着,看来今日之事只能暂且作罢,待日后寻机再议。</p>

朝堂议事结束后,张宇召见沈清言和几位亲近的大臣商讨,商议如何进一步巩固边疆的成效,以及提升国库收入。</p>

“梁庆龄这等官员,保守僵化,实在令人头疼。”张宇轻叹道,心中却充满坚定。</p>

沈清言从容劝慰道:“陛下勿忧,国家自古便需平衡变革与保守。梁尚书虽保守,但他在刑部多年,为朝廷治理不无功劳,只是他的思维受限。臣以为,陛下可适时推动文武官员之间的交流,令边疆政策得以顺利施行,避免官员因偏见而对新政产生不满。”</p>

张宇赞许地点头道:“清言之言确实高明,既如此,朕便按你之策行事。此外,还需有一套制度,确保边疆商道的收入能够源源不断充实国库,令其成为我大清稳定的支柱。”</p>

楚玉堂正色说道:“陛下,臣有一策,既可充实国库,又可消除保守派官员的疑虑。臣建议在边疆推行‘市税法’,令边疆商人缴纳合理的税收。商税所得,既可供给边疆防御,又能流入国库。这既可充裕边疆财力,也可让百姓明白朝廷的恩德。”</p>

张宇闻言露出满意的笑意,“好!此策甚好。税法制定时,务必要确保公平,不可扰民过度,以免百姓怨声载道。”</p>

经过几月的推行,新税法逐渐在边疆各地实行开来,百姓们一开始有些疑惑,担心此举会让自己负担加重。然而,随着官府的细致讲解和保障措施的落实,百姓们逐渐理解并接受了这一新法。</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