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395节(1/2)

好书推荐:

耶律佛奴沉默不语。他正是这个意思,只是不好说出来。现在大势已去,宋军重围中,这一支军队已无生路。军队没了,自己可不想陪葬。至于回涿州之后会如何,先回去了再说。</p>

郭逵骑在马上,看着南边不时传来的火光,沉默不语。自己这次的任务是堵住契丹军队,并不需要参与战斗。派出几千骑兵,只是为了不让契丹军队成建制冲到河边来。</p>

天色渐渐暗下来,南边的炮声开始稀疏,火光少了很多。贾逵道:“契丹大军看来已不成气候,吩咐各军,严守防线!若有契丹人跑过北岸,重惩不贷!”</p>

身边的亲兵应诺,骑着马快速奔过防线,命各军紧守。</p>

太阳的余晕终于退去,满天的繁星露了出来,布满广袤的夜空。月亮还没有升起来,星光下看不清楚,一切都显得模糊。</p>

正在这时,一骑快马过来,向郭逵叉手:“太尉,前方有数十骑,绕过大军向西边约五六里外冲过去。看他们的样子,像是要乘夜色过河!”</p>

郭逵沉声道:“派二百骑兵,把他们堵住!记住,一个也不要放走!”</p>

耶律佛奴前方夜色苍茫,出了口气:“甚好,终是绕过了宋军的战阵。你们跑得快一点,尽早过了拒马河,才算安全。宋军如此用尽心机,看来是不想过河!”</p>

话音未落,就见听远处传来马蹄声。一阵慌乱间,就见到夜色中闪出一两百骑兵。</p>

亲兵道:“不好,是宋军的骑兵追来了!将军快快过河,我们挡住他们!”</p>

耶律佛奴再顾不得客气,一提马缰,带了身边几人,向前冲去。正冲锋间,听见身后传来枪响,显然宋军骑兵带着火枪,也不知道断后的人怎么样了。</p>

跑了约有一里路,就见到前方火把亮成一条线,光影中宋军举着火枪,瞄着自己。</p>

耶律佛奴只觉得一口血涌上来,骂道:“怎么回事?这里竟然已完全守住,岂非绝了我生路!”</p>

正说话间,就听见身后传来马蹄声。转身一看,宋军骑兵正追了过来。</p>

看看身边的骑兵,耶律佛奴长叹了一口气:“已经无路可逃了。你们随我多年,没有必要把命留在这里。有我在,宋人不会赶尽杀绝。”</p>

说完,取了头盔,向赶来的宋军骑兵道:“北朝大将耶律佛奴,愿降!”</p>

张岊与前来会面的陈锐一起,走过尸首狼籍的战场,不时问一边打扫战场的士卒,有没有发现契丹的主将。万人大军,契丹主将不是平常人物,哪怕是尸首也可以看出来。这一场大战,契丹战死了四千多人,还有数千人俘虏。俘虏已经问过,并没有主将的身影。</p>

正在这时,一百余骑兵急驰而来。到了张岊身边翻身下马,将领上前叉手道:“末将是郭副都指挥使之下周豹,前方截住契丹主将耶律佛奴!郭太尉有令,押了来见太尉!”</p>

张岊听了大喜,道:“好,好了,捉住了这个契丹主将,这一战就算完胜!命令各军,仔细搜索周围,不要放一个契丹人走了!还有,郭太尉再辛苦一些,全军未撤之前,让他一直守住拒马河!”</p>

周豹领令,命人把耶律佛奴等人送来,自己带人转身而去。</p>

张岊看着耶律佛奴,笑道:“将军率大军远道而来,若是安然回去,我如何交差?过两日我送你去开封府,见过圣上,这次才算大功告成!”</p>

第193章 分岐</p>

枢密院里,杜中宵放下手中公文,道:“雄州一战打完了,刘几和张岊报来,俘契丹主将耶律佛奴以下,一共一千三百余人。另外,此战中毙契丹人近八千人,可谓大获全胜。”</p>

田况道:“击毙近八千人,才俘一千多人,怎么俘虏这么少?”</p>

杜中宵道:“此战是在晚上,必然是死的人多,也不奇怪。”</p>

富弼道:“一战被消灭了近万人,契丹必不肯善罢干休。接下来的日子,可有的忙了。”</p>

其实正常来说,契丹即使过境,宋军也只要早做防备,吓唬一下契丹人就好了。此次杜中宵刻意让刘几早做准备,把契丹军队全歼,有故意挑起事端的嫌疑。</p>

禁军整训到现在,杜中宵受到的压力不小。灭掉党项之后,实际宋朝已经没有个部的军事威胁,朝臣中要求稳定的声音很大。收复燕云,虽然是天下一统的大义,虽然有皇帝支持,却不能说服整个朝廷一直到处战争准备中。想消灭分岐,最好的办法就是战争。</p>

此次一定要把越境的契丹人全部消不,杜中宵是故意的。契丹人不打,就会失去与宋朝打交道时的主动权,整个边境的形势都会就化。而一旦契丹准备战争,就可以借此平息对禁军整训的议论。</p>

接了前线战报,几位枢密使副一起,商量接下来的行动。</p>

张昇道:“此战过后,契丹必会派人交涉。朝廷该如何回应?”</p>

杜中宵道:“此战是在雄州,从头到尾,本朝兵马都没有越过边境。有什么好回应的?契丹人无端越境,等同入侵,该我们向契丹问罪才是。”</p>

田况摇了摇头:“事情哪里能够那么简单?终究是契丹折了近万人,不会善罢干休。”</p>

沉默一会,曾公亮道:“现在腊月,离着春天还有近两个月。你们说,此战之后,契丹会不会在幽州集中兵马,南下河北?河北路整训过的军队,只有十五万人,此时与契丹开战,还是早了些。”</p>

杜中宵道:“刘几已经河间府建起了军校,河北路的禁军,可以整训了。契丹要想大规模开战,总要等到下年。我们加紧时间,应该能编练出足够的军队来。”</p>

听了这话,其余人摇了摇头,一时没有说话。不经过足够训练,整训过后的禁军,就只能像灭党项时,狄青所部一样。虽然能打,毛病不少。而且指挥不便,对朝廷不是好事。</p>

看着众人,杜中宵叹了口气:“自全军整训,到现在半年多了。诸位看出来没有?越到后面,军校里教出来的军官越不如人意。虽然比以前严了许多,但军中风气,实在让人摇头。”</p>

田况道:“有什么办法?军校教的内容就是那些,只要用心,总能够学出来。现在军校中,多是将门子弟,或者世代从军的。这些人,总是比百姓中新招来的有更难管些。”</p>

杜中宵点了点头:“其实不是在军校中学得好了,便是良将。真正的良将,应该是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不打仗,军校也治不好禁军。自晚唐以来,兵为将有,军队不考虑天下百姓的疾苦,已经二百多年了。想靠着几所军校,把军队的面貌改过了,如何做得到?”</p>

田况听了,沉默一会,问道:“太尉的意思,是要在契丹的战事中,把军队改过来?”</p>

杜中宵点了点头:“不错,正是如此。现在天下钱粮充足,几场大胜,军队的士气正旺。不在这个是候作战,等到什么时候呢?一时不能全部整训完没有什么,到战场上去。真正的良将,总能够在战场上脱颖而出的。单靠军校,并不能选出将帅来。”</p>

田况想了一会,摇了摇头:“太尉,是因为有战事,而需要有军队。而不能够为了整训之军队,而挑起战事。如果为了整训军队而与契丹开战,恕我直言,在下不能同意。”</p>

杜中宵看着田况,一时不语。田况说的不错,没有战事,也就没有必要有军队。可问题是,话是这么说,但世间会没有战事吗?即使没有契丹,大草原上还会有其他部族。只要朝廷的军队弱,草原军队必然就会南下,没有什么侥幸可想。从这个意义上说,为了整训军队,改变军队面貌,挑起一场大国的战争是正常的。战争对杜中宵来说,没有什么军功加成,现在的军功已经足够了。</p>

一定与契丹开战,而且越快越好,是杜中宵进了枢密院后,越来越强烈的感觉。自己在随州练兵数年,练了一支三万多人的军队了来。有今天的功绩,已经是机缘巧合,非常了不起。到了现在,自己当时带的军队,正慢慢渗透进庞大的禁军中。靠这三万多人,把八十万禁军改变,是不可能的。</p>

建了军校,刚开始禁军将领都不当回事,有一段时间,哪怕不识字,也能够从军校毕业。现在皇帝重视了,枢密院管得严了,军校比以前好了一些。但也只是好了一些,而没有彻底改变。严了又如何?以前很多将领不识字,只是因为流行那样,军中识字没有用处。现在要军校毕业,要多识字,将门同样有许多这样的人。这一段时间,原来禁军的将领慢慢适应。</p>

军校在改变着进去的禁军,进去的禁军,同样在改变着军校。杜中宵估计,只要两三年的时间,自己办起来的军校,就要自己也不认识了。有什么办法呢?杜中宵知道这样不好,却没办法改变。</p>

八十多万禁军,有自己的风格,自己的习惯,不是靠着强行去教就能改变的。宋朝立国百年,如果再加上晚唐五代,有太多有家庭已经习惯了依靠军中生活。哪怕提供了其他出路,他们也不愿去,而愿意改变自己,继续留在军队中。不打仗,而且得是大仗,这种情形难以改变。</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