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368节(2/2)
韩琦叹了口气:“若是如此,这几年朝中最重大的事情,就是此事了。”</p>
包拯道:“两湖多沼泽,河流纵横,禁军去了,不知能不能习惯?”</p>
富弼道:“此事就不必考虑了。数年前狄太尉平侬智高,许多军兵留驻广南,并没有什么不妥。”</p>
杜中宵道:“是啊,国家大政面前,纵有不妥,也只能委屈了。这一次不完全整训禁军,再留下什么隐患,数年之后怎么与契丹作战?契丹地方万里,带甲百万,可不是党项可比。”</p>
说完,举起杯来,与众人饮了一杯酒。一时之间,几个人都觉默,思索着此事。</p>
杜中宵曾经在京西路营田,而且大部分时间以襄州为中心,两湖已经有了开发的基础。此次把拣汰的禁军发往那里营田,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最稳妥的做法。</p>
在后世,两湖地区人口稠密,物产丰饶,这个时候却还没有开发。杜中宵在襄州的时候,附近便有大量闲地,安置许多人口。再向南的两湖地区,由于湖泊河流众多,沼泽遍布,人口更少。此时两湖地区最大的问题是蛮乱,尤以潭州附近的梅山蛮和辰州蛮族为众,时常作乱。要开发两湖,就必须要平定那里的蛮乱。裁汰的禁军,虽然不合要求,平定蛮乱还是合格。</p>
想了一会,韩琦道:“若要营田两湖,就必须要平定蛮乱。太尉以为,谁去合适?”</p>
杜中宵道:“狄青军中,名将众多,选几个不适合整训后的禁军的人去就是了。蛮乱难平,主要是地势险要,不方便朝廷大军长时间驻记。对于营田来说,这些都没有什么。”</p>
几个人点了点头,感觉是这个道理。蛮乱跟北方的契丹没法比,人数本来就少,又没有基地,没有纵深,只要朝廷狠下一条心,不难平定。多派将领,正适合那里。</p>
第122章 新的时代</p>
韩琦三人听杜中宵话里的意思,未来禁军整训的大局已定,都出乎意料。本来今天,三人只是想着来叙一叙别情,说些闲话,没想到有这么重要的消息。</p>
富弼道:“其他一切好说,只是狄太尉此番回京,后续任何职,倒是难办。”</p>
韩琦道:“京城之中,位高禄厚的闲职,又不是没有。”</p>
杜中宵摇了摇头:“狄太尉以后如何,是圣上宰相关心的事情,我们初任新职,不必费心。”</p>
狄青此番是获胜归来,虽然不再是数年之前,平了侬智高回京的风光,还是大胜回京。以后高官厚禄少不了,但短时间内,不会再让他掌军权了。</p>
喝了几杯酒,包拯道:“却不想,此次回京城,觉得一切都变了。”话语间甚是感慨。</p>
韩琦道:“中丞在河曲路数年,难道还看不出来吗?杜中宵自救唐龙镇,拓地万里,兵马无敌,朝中自然是应该变的。这些年,河曲路集中许多优秀将领,将来都是要大用的。”</p>
几个人一起笑。这话说得不错,此次人事变动,河曲路的官员都得到了重用。富弼和包拯,一个是枢密副使,一个是御史中丞。韩琦刚好赶上杜中宵立功的时候,也升为宰相。一切都很明显,将来不同了。</p>
杜中宵看着旁边的花草,看着蝴蝶在花从中飞舞,一时间竟然有些恍然。庄周梦蝶,自己竟一时间分不表这是真是假。来到这个世界十几年,现在是真正大成的时候。</p>
韩琦道:“接下来的几年,就是营田两湖,整训禁军。除了此事,朝中好似没有大事了。”</p>
杜中宵道:“怎么会没有大事?对于枢密院来说,自是如此,本来变管军吗。但对政事堂来说,朝中大事还多得很呢。去年我初入京城没多久,任御史中丞的时候,接到了状子,去叶县查看。后来派王安石为叶州知州,整顿地方。到现在半年过去了,虽然不能说诸事顺遂,却大致平稳。去年叶州的商税,超过了开封府,这可是一等一的大事。”</p>
韩琦吃了一惊:“叶州地方狭小,商税竟然超过了开封府?”</p>
杜中宵点头:“不错,而且超的数额还不小。开封府是什么地方?商税被叶州超过,可见天下钱粮多有,只是收不上来罢了。有了叶州的例子,天下地方,只怕也要跟着变了。”</p>
听了此事,韩琦只觉得甚是魔幻,怎么也想不明白这种事情是怎么发生的。</p>
开封府是天下首善之地,有朝廷众官在这里,有数十万大军,仅仅这些一年就有多少钱粮?与开封府比起来,叶州什么都没有,人口也少得多,商税怎么收上来的?</p>
杜中宵道:“现在天下工厂,有一半在叶州,商税超过开封府不是天经地义么?论赚钱,还有什么比开工厂更加赚钱?王安石到了叶州后,清理了治下工厂和民户,完善税收,这个结果是很正常的。接下来,就是朝廷如何把叶州的经验推广到别处,多收钱粮。”</p>
包拯道:“有了钱粮,天下间也就没有难事了。开发两湖,更加容易。”</p>
杜中宵道:“是啊,钱粮是天下根本。只要钱粮不缺,许多事情都容易了。有人有地,开发两湖缺的不就是钱粮吗。叶州发展到今天,那么多工厂,正好支撑开发两湖。”</p>
王安石到了叶州之后,把治下的工厂全部管了起来,税收规范起来,去年商税超过了开封府。此事影响很大,今年朝政,便就是如何学习叶州的经验。叶州处于天下之中,地理位置优越,但对宋朝来说还是不够。东西南北,总要再出几个叶州才好。</p>
朝廷财政情况好转,灭了党项,有皇帝的信任,这才是杜中宵真正敢全面军改的底气。</p>
除了两府,三衙将领也即将大规模变动。只是两府官员换人,还要商量而已。当时在河曲路时,杜中宵定的军中将领,本来是流官,几年一任要换人的。后来全军整训,朝廷意见不一,此事便一直拖了下来。现在杜中宵做枢密使,主持军改,将领会大规模调任。</p>
韩琦这几年多是管军政,对于朝政不熟。今日听说叶州商税超过开封府,极是震惊,不住问杜中宵叶州的事情。有了这一个榜样,天下其他地方发展起来,那还得了。</p>
杜中宵道:“相公,叶州就是叶州,不是其他地方那么好学的。那里的一切,都是因为铁监才发展起来。其他州县,没有铁监这样的地方,就不要想了。”</p>
韩琦道:“不是这样说。叶州可以靠着铁监发展起来,别的地方,为什么不能靠别的发展起来?便如并州,有天下最大的皮毛市场,周围能不能养牲畜?两浙丝绸质优,地方能不能学着叶州养蚕?这几年广南多产蔗糖,那么地方是不是也可以学起来?”</p>
杜中宵笑道:“相公说的是,是我想得差了。天下又不是只有工厂赚钱,其他地方,都可以靠着各地特产,赚出钱来。说到底,现在有铁路,天下交通便捷,赚钱的法子多了。便如两湖地区的柑桔,因为铁路可以运到中原来卖,以前路边没人要的东西,现在都可以换成钱。”</p>
韩琦点了点头:“正是如此。依我这些年看来,有了铁路,天下可以多收一倍钱粮不止。”</p>
铁路对天下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杜中宵以前的想象。由于全国联成一个市场,商业网络形成,商税成指数增长。只是由于收税体系跟不上,对商业造成了阻碍。改革财政体系,是迫不及待的任务。</p>
说起铁路对生活的影响,几人的话题明显活跃起来。两浙两湖的货物随着铁路,源源不断地运到中原,换成银钱。中原工厂生产的商品,也运往全国各处。</p>
说了一气,富弼道:“在河曲路数年,再次回到中原,真是觉得天下变了。”</p>
韩琦道:“可不是变了。以前觉得没办法的事情,现在甚是容易。想当年我在京城为官,有江南的官员想吃鱼脍,满京城找不到会做的人。现在市场里,应有尽有。以前冬天,京城里哪有什么水果?现在两湖的柑桔之类,到处都是。百姓过得好了,官府也有税收。”</p>
包拯道:“是啊,自从通了铁路,朝廷每年收到的钱粮不知多了多少。记得以前,朝廷一年岁入一亿贯石匹两,便是极致了。去年,仅仅是钱,岁入近三亿贯。多出来这么多钱,什么事都好做了。”</p>
其实多收这么多钱,哪里只是铁路的功劳,更重要的是工商业的发展。以前钱荒,收上来的钱粮还是以实物为主,这两年发行钱引,慢慢改成了货币为主。自去年起,开始发行全国统一货币,接下来的几年收到的钱粮必然更多。现在宋朝,确实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p>
也正是有经济发展打底,杜中宵才有信心,只要皇帝支持,可以整训出一支完全不同的禁军。该试的都已经试过,该有的组织结构都有,人才从来不缺,只要有数年时间,此事就可以完成。</p>
到了那时,有五六十万正规化军队,有繁荣的经济,何愁不能打败契丹!</p>
第123章 军令军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