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353节(1/2)

好书推荐:

一直打到现在,党项都是被动挨打,毫无还手之力。有了铁路,大军可以方便调来,不趁着这个好时机灭党项,韩琦心有不甘。当年自己守西北的时候,军力不济,在镇戎军附近大败,韩琦这些年来一直耿耿于怀。现在有机会一雪前耻,岂能放过。</p>

刘几道:“我们五万大军在静州,围兴庆府或稍有不足,但截断兴灵两州却有余。便就先驻留在此处,看看狄太尉能不能短时间攻下灵州。灵州一破,我们两部合兵,破兴庆府何难!”</p>

静州到兴庆府五十里,不过一日路程。韩琦大军驻静州,实际就监视住了兴庆府的党项大军,让他们不敢出城。如此狄青可以放开手脚,全力进攻灵州,不必担心党项军骚扰。</p>

韩琦站起身,走到门前,看着不远处的贺兰群山。过了一会,转过身来道:“十年前朝廷与党项作战,虽有小胜,大战必败。当朝廷不堪重负,前线将士无战心,不得不与党项议和。哪里能够想到,十几年后,我们就能如入无人之地,打得党项不敢出城迎战!现在想起以前种种,恍如在梦中。”</p>

刘几道:“世间事沧桑巨变,谁能够想得完全。十几年间,党项不是十几年前的党项人,大宋也不是当年的大宋了。太尉带赵滋三万兵,纵横三千里,所向无敌,十几年前谁敢信?”</p>

韩琦摇了摇头:“说起来,赵滋是河曲路旧将,作战自有章法。此一战全是靠他,路上没有出任何差子。只能说,自杜中宵到随州编练新军,练的着实有章法,留下了这样的军队,这样的将领。”</p>

说到这里,没有再说。实际上依杜中宵在河曲路的战绩,应该是他指挥灭党项的。只是由于朝中的种种原因,让杜中宵回朝,韩琦和狄青来了而已。</p>

如果还是十几年前的样子,灭党项该是多大的军功?可现在,好似又没那么重要了。现在的宋军跟党项军队差距太大,换个人来,也只是快与慢的问题。</p>

第82章 契丹要害</p>

天章阁里,杜中宵与曾公亮、王洙、胡宿、范镇等人闲坐,说着最近西北的战事。</p>

曾公亮道:“前两日狄太尉奏报,已经命炮兵上前,与党项城头的炮兵对战。想来数日之内,就可以破掉党项城墙的防御,尝试蚁附攻城了。如果顺利,正月里说不定就可以拿下灵州城。”</p>

范镇道:“如此是朝廷之福。三十万大军,聚集在灵州城下,需要的物资可不是小数目。镇戎军以北,包括环州、庆州的民夫,都被征调一空,去运粮草。正月里攻不下灵州,就要影响春天播种。”</p>

曾公亮点头:“是啊,灵州一战,是党项最后的指望。他们的打算,想来是让狄太尉围灵州而攻不下,后勤无法支应,最后撤军。若是如此,以后再攻灵州,也会遇到一样的难题。”</p>

杜中宵道:“两军相逢,勇者胜。本朝的炮多过党项,打得比他们准,比他快,抵近与党项炮战是正确的。枪炮军中用的时间不久,到底该怎么用,还是想得太少。”</p>

王洙道:“如此说来,城头用炮岂不是没了用处?如果来攻的敌人,炮更多,城头的炮打得远又如何?只要他们拼着上前,反正双方都能互相打到,打得远并没有用处。”</p>

杜中宵道:“内翰,话不是这样说。城头的炮,首先做到的是敌人打不到,或者虽然打得到,却打不坏。如果没有防护,炮是放在城头,还是在城下,有什么区别?”</p>

曾公亮奇道:“如何防护?炮在城头,炮弹落下来,不是只能挨打?”</p>

杜中宵道:“炮为何以放在城头?为什么不能放在城墙的中间?为什么不在有炮的地方,建个堡垒守起来?作为军中重器,炮怎么能直接放在城头呢?”</p>

曾公亮一时愣住,看着杜中宵,一时间竟不知道说什么。</p>

是啊,炮为什么就直接放在城墙上?为什么都已经装了炮了,不在外面建个防护的盖子,让城外的炮伤不了?守城的炮不方便移动,如果再没有防护措施,那还有什么用处?</p>

看着众人,杜中宵暗叹了口气。很多东西,不经过大量使用,没有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人们实在很难想到怎么防守,怎么破解。这些做法其实不难,难的是没有经验。</p>

胡宿道:“军中换枪炮,不过几年时间,到底该怎么用,将帅没有经验,难免会这种事情。等到以后用得久了,自然诸事明白。前线赵滋本是河曲路将领,对怎么用炮就明白许多,想出把炮推向前,与敌对轰的策略,一下解决了守城敌军有炮的难题。”</p>

王洙摇了摇头:“也不能这样说。军政是国之大事,一个地方想不到,可能就是灭国之祸。便如此次党项,灵州只是把炮放在城墙上,便就给了狄太尉可乘之机。而如果他们在城墙上修炮位,把炮防护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纵然有了好兵器,能不能用好,便是良将与庸将的区别。”</p>

听了这话,众人一时不作声。好似自从军中用枪炮,用得最好的就是杜中宵了。自从带营田厢军北上救唐龙镇,便就无往不胜。最后取西域,几乎就是大军行军,没有什么大战。这固然是军中有枪炮,战力不是其他军队可比,但又何尝不是杜中宵指挥的功劳呢?</p>

此次进攻党项,韩琦带着赵滋一军,纵横数千里,所向无敌,一路打兴庆府城下。而狄青带三十万大军,却行动迟缓。到了进攻灵州,还是要靠赵滋提出抵近对轰,才给了狄青快速取胜的思路。</p>

杜中宵回京为御史中丞,是为了夺其兵权。这样做到底对不对?同样是大胜,狄青就可以回朝任枢密使,而杜中宵却只能不再统兵。对朝廷来说,值不值得?</p>

正在这时,赵祯从外面进来,众臣起身行礼。</p>

礼毕,各人落座,赵祯道:“适才前线来了捷报,韩太尉在静州大破党项军兵马。”</p>

众臣急忙一起道贺。</p>

赵祯道:“狄青在灵州,命炮兵上前,与城上党项炮兵对轰,一下改变了局势。这个消息传到了兴庆府,党项异常着急,不得不派大军到灵州救援。韩琦和刘几指挥大军,一举将援军击败,斩杀无数。现在看来,今年冬天就可以攻破灵州,党项灭亡在即!”</p>

说完,摆了摆手道:“前线战事,虽然关系朝廷大政,终究大局已定,不必说它。今夜来,还是请杜中丞给诸位讲兵事。党项虽败,还有契丹。自耶律重元退回大同府,耶律洪基步步紧逼,看来重元时日无多。朝中大臣知晓兵事,对于将来有许多好处。”</p>

众臣一起称是。显然党项战事的胜利,给了赵祯很大的信心,有了一统天下的气魄。</p>

杜中宵起身,拱手道:“对于大臣来讲,不必知道战争的细节,只要知其大略,臣称其为战略。要对战略做决策,首先要判断战略形势。便以党项战争为利。未取河曲路前,要攻党项只有三路。一是从鄜延路攻横山,二是从环庆路出发,去攻灵州。三是从镇戎军出发,还是攻灵州。鄜延路和环庆路,都是山路崎岖,实际不利于大军行进,只能作为辅攻。镇戎军虽然谷道平坦,但天都山与横山一样,都是党项重地,前进并不容易。这个进候做决策,若是要进攻党项,就应该以镇戎军为主,先谋求攻占天都山。”</p>

赵祯点头:“此话不错。以前大臣议对党项作战,多以鄜延路和环庆路为主,还是太过轻敌了。只有先取天都山,平静道路,才可自镇戎军取灵州。”</p>

杜中宵点头,道:“有了河曲路,当然又自不同。对党项作战,要看我军实力,党项实力。若是要一步一步蚕食党项的土地,便当以河曲路和鄜延路为主力,先夺其横山之地。有了西域,那就应当夺其河西之地。如果灭国之战,那就要出大军,从镇戎军直攻灵州。此次进攻党项之战,以狄太尉帅大军攻灵州为主,其实就是对党项的灭国之战。韩太尉取河西,只是分党项兵势而已。”</p>

说到这里,杜中宵便就住了口,让赵祯和几位大臣思索。</p>

其实从最初的战略构想看,狄青一路还是不太合格。直等到韩琦取了凉州,才大军出天都山。狄青攻灵州,韩琦已经取了静州,逼到了兴庆府城下。本来应该是狄青攻下灵州,韩琦大军赶到,两路合攻兴庆府才对。现在事实,是狄青一路拖累了全军的进攻速度。</p>

说到这里,杜中宵不再说党项,而是转到了契丹方向。</p>

“契丹前几年两帝并立,争战数年。直到去年,耶律洪基才显出必胜之势,步步进逼。耶律重元则一步一步后退,直到退回大同府。现在这个时候,是本朝插手契丹的大好时机。因为幽燕一带,实际互为表里。幽州依燕山,控扼大片平原,自是重地。但大同府有数条道路通向其周围,可以协助防守。两国军力旗鼓相当,谁占住大同府,谁就有优势。所以幽燕之战,要害在大同府。”</p>

第83章 自相残杀</p>

兴庆府,李守贵坐在自己房中。面前桌上摆了一盘肉,几种水果,一把酒壶,两个酒杯。</p>

倒了一杯酒,李守贵想了想,又在另一个杯中也倒满了酒。举起酒杯,李守贵道:“想当年先皇在的时候,野利大王守天都山,我与太后日日欢聚,何等的快乐时光!十年过去,野利家族灭,太后因为给先皇留了骨血,现在富贵无比。只是不知还记不记得,当年那些欢乐时光。”</p>

说完,向桌子上的空杯举杯,一饮而尽。</p>

把酒杯放下,李守贵道:“前两日,因为灵州围急,兴庆府派兵去救,却被宋军杀得大败亏输。现在灵州外援已绝,还能守多少日子?灵州一失,宋军合大军三十余万,来围兴庆府,如何抵敌?国事已经糜烂至此,太后却与宝保吃多已日日欢聚,如何是个了局?”</p>

说到这里,双手抱头,痛苦不已。</p>

小国的政治,有时候很不正经,后人看起为不可思议。党项就是如此。元昊在时,靠着对外战争的不败胜绩,和狠辣果决的手段,无人敢违其心意。只是其最后的结局,却有些搞笑。夺了儿子宁令哥的媳妇,最后让儿子崩溃,手弑其父,砍了鼻子最后死掉。元昊一死,一时间朝中再无压服众人的大臣。留下的顾命大臣,政治遗言,都被没藏讹庞借着妹妹已经有身孕而且部废掉。</p>

元昊去世时,曾经有遗言,不可与宋朝为敌。可没藏讹庞因为自己私利,不断在屈野河侵耕,给了杜中宵进军党项的借口。也正是那一战,打破了党项不可战胜的神话,以至于今日。</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