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341节(1/2)

好书推荐:

杜中宵捧笏谢恩,从怀中取出一本册子,道:“微臣这几日思索,军中的教材,是以当年在随州练兵时为本,原是为了选拔带兵将领所用。对于大的战略原则,其实所讲不多。臣天资愚钝,想来想去,编了这一本小册子,作为讲时所用。”</p>

赵祯吩咐小黄门取来,道:“明日朝中抄印几本,让在这里听的人使用。”</p>

杜中宵捧笏:“匆匆写就,必然有许多不对的地方,将定看罢了。谁有意见,可以提出来,我回去改正。此事以前没有过,只有凭借众人智慧,才能慢慢完善。”</p>

赵祯翻了翻小册子,道:“倒是与兵书有些像。”</p>

杜中宵道:“讲兵略,本就是兵书所写。只是现在战争打法一样子,随之改变而已。”</p>

说完,杜中宵看着桌子上的地图道:“军事战略,包括的内容,第一当然是朝政。包括本朝朝政和敌人朝政,战前应该清楚认识。臣是统兵之将,对于朝政知之不多,便就不讲了。第二是国家利益,打这一场仗,对朝廷有什么好处,不打对朝廷有什么坏处。第三是战争的兵力。敌方兵力如何,战力如何,要想打胜需出多少兵力。抽调这么多兵力,对于国家有什么影响。第四,就是地缘。依据地理我方要如何进攻,敌方如何防守。除了敌我双方,周边还有哪些势力会影响战局,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p>

赵祯听了,看看身边周围的官员,道:“听中丞如此讲,事情便就清楚许多。可惜,定对党项战略的时候,中丞不在朝廷,倒是没有想这么多事情。”</p>

欧阳修道:“无妨,党项小国,纵然战事有波折,结果不会改变。正好以此战为例,让中丞讲一讲仗到底应该怎么打。陛下和众臣学得会了,以后再有战事当更容易。”</p>

众人都知道,以后战事,就是对契丹。只要灭了党项,宋朝就掌握了对契丹的绝对优势,有充足的信心击败契丹。对党项战事,很大程度上是对契丹战事的预演,使宋朝君臣知道军事对比。</p>

杜中宵看着地图,道:“为什么一定要进攻党项?不说君臣之义,朝政上的事情我所知不多。单从地缘上论,党项位于关中以北,向西一直到兰州、河西之地。其东侧,不论河曲路,隔横山威胁关中。其西面,以兰州为中心,威胁秦凤路。河西隔断了西域商路。有党项在那里,朝廷与西域诸多不便。而且一旦朝廷与契丹有事,党项在背后,不得不派兵防御。如果灭了党项,朝廷在西北再无强敌,与西域连成一体。契丹有事,可以倾全国之兵相向。”</p>

赵祯点了点头:“党项不灭,朝廷终被牵制。”</p>

杜中宵道:“不错。所以在地缘上,朝廷攻灭党项是不得已之举。不灭党项,终不能浑一宇内。此是大略,相信陛下知之甚明,不需多言。那么,要攻灭党项,要从哪里着手呢?”</p>

听了这话,赵祯和众臣都认真起来。现在的安排,是杜中宵回朝之前已经定好了的,利弊如何,其实朝臣的心中大多没数。让狄青从镇戎军主攻,韩琦辅助,自然有无数理由,但是不是符合军事原则就说不清了。杜中宵说起党项战事,一直没有对此评论,今日倒是可以听一听。</p>

杜中宵道:“党项全国可以分为三部。东部为横山,是党项的起家之地,人口密集,山路崎岖。中部兴灵两州,位于贺兰山和黄河之间,土地肥沃,有黄河水灌溉,最是富庶,山河夹峙。西部则为河西数郡,祁连山下,是到西域的走廓。攻党项,针对这三个地方,有三个方案。”</p>

说完,指着横山地区道:“一是攻横山。西线坚守保安军,东线南北对进。南路自绥德军,沿无定河北上。北路自胜州南下,沿明堂川,与南路会攻银、石、夏三州。以朝廷的军力,党项纵然全国来援也无法抵挡。二是攻河西。西路自星星峡取瓜州,北路自居延取甘州、肃州,两军会合取凉州。第三就是直取兴灵,就是现在朝廷用的打法。之所以直取兴灵两州,最主要的原因为两个。一是两朝国力,相差实在太大,没必要取党项两翼,直攻击其要害即可。没有了兴灵两州,党项实际就无法支撑。还有一点,就是铁路修到镇戎军,朝廷有能力直攻灵州。”</p>

赵祯道:“中丞说的有道理。初时议对党项方略时,就有大臣建议,可以先攻横山。以河曲路常胜之军南下,鄜延路沿无穷河北上,取银、夏两州。此是党项兴起之地,取了两州,就断党项一臂。诸大臣集议,认为断党项一臂,不如直取其腹心。”</p>

杜中宵道:“不错,现在的党项根本无法与朝廷为敌,没必要一点一点削弱。而且有铁路通镇戎军后,天下财力物力可以支撑直攻兴灵两州。对兴灵两州,北边朝廷有河州,南边有镇戎军,是可以南北对进的。为什么不呢?因为南边镇戎军到灵州间,适合大军展开,实际上也朝廷布置三十万大军。南线要突破的是天都山,北边要突破的是山河关。山河关是要地,突破之后,依然有近百里山路。贺兰山是党项重地,山中许多宫楼,又多兵马,实际进军不便。与南路相比,等南路打下兴府府,北路未必能出山。是以韩太尉放弃了山河关,而从西边取河西,是明智之举。”</p>

赵祯看着地图,想了一会,道:“中丞说的有道理。不过,镇戎军狄太尉,预计明年出天都山,下年才攻灵州,倒是能与北路破山河关配合起来。”</p>

杜中宵道:“陛下,实不相瞒,臣一直以为,狄太尉的军略太保守了。天都山党项兵马不多,而且地形并不险要,三十万大军一个月即可横扫。党项布置,也没有想在天都山与本朝大战,而是集中兵马于灵州周围。看其想法,应该是知道兵力不及本朝,想退守灵州,利用灵州后方的后勤补给过长,拖垮本朝进攻的大军。其实,从镇戎军到灵州,路程五百里,仅用人背也能把物资运到灵州城下。”</p>

欧阳修道:“依党项兵力,不与本朝决战于灵州,也没其他办法了。”</p>

杜中宵道:“内翰说的是。小规模作战,党项可以借助天都山迟滞本朝兵马。大规模作战,天都山就不合适了。山中道路大部分都开阔,没有大规模作战的合适地方。战于灵州,尽量拉长本朝兵马的补给线路,依托坚城,还可以坚持。”</p>

赵祯道:“依中丞所说,狄太尉在镇戎军,过于拖延。是不是让朝廷逼其进攻?”</p>

杜中宵摇头:“陛下,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狄太尉是前方主帅,要么换人,要么就要依着他的方略作战。不然,一旦出了差子,就可能招致大败。”</p>

这是原则,要么相信前方将帅,要么就直接换人,千万不要针对具体方略逼迫。不然导致前方布置出了差错,最后追悔莫及。杜中宵是觉得狄青保守,但反对朝廷逼其进攻。</p>

说到这里,杜中宵叹了口气:“狄太尉进攻保守,现在可能会出现两个意外。一是韩太尉自星星峡出兵后,已经占了瓜州。战报从瓜州传到朝廷,要半月之久。到了现在,说不定已取肃州。如果韩太尉占了凉州的时候,狄太尉刚出天都山,前方战情就复杂了。再有一个,契丹两帝并立数年,耶律洪基已经反守为攻。如果契丹有了结果,党项战事未结束,河曲路就显空虚。”</p>

第50章 没有展开</p>

对于西北战事,杜中宵认为最理想的,是灭了党项之后,契丹依然两帝并立。灭党项的主力分布河曲路和河东路,在耶律重元败北的时候,不管用什么理由,先取西京道。幽云两地互为表里,只要取了云州,后边取幽州就容易许多。</p>

狄青在镇戎军采取的稳扎稳打的策略,最大问题,就是没有考虑契丹形势的紧迫性。或者说,缺少全局性的战略思维。对于宋军,要求他们有这样的全局性思想,或许要求高了些。</p>

讲过了大的战略局势,十三郎和姚守信分别讲解骑兵和步兵的战术思想。杜中宵建营田厢军时,不是依照现在的战争形势,而是靠着记忆建起来的。一个特点,就是特别注重火力运用,重视炮兵。在这个年代,炮兵占到总兵力的近三分之一,让其他人都感觉到太多了些。</p>

姚守信道:“从河曲路几次作战来看,现在炮兵的数量,对于轻装急进的时候来说,确实是过于多了。运输艰难,炮兵无法跟上轻步兵的快速前进,只能让一部分轻炮跟随。但对于大兵团作战来说,特别是双方对峙,炮兵则可充分发挥威力。依靠铁路前进,以铁路为中心,炮兵威力无穷。”</p>

杜中宵道:“当时定这样规模的炮兵,是对主力军团。现在看来,需要的主力兵团不多,朝廷除此之外,还应该需要一些配置更多轻炮的轻装步兵。”</p>

赵祯道:“炮兵虽然缓慢,好处却着实不少。当时唐龙镇一战,全靠炮兵,才毙契丹国主。有这样功绩,一切都是值得的。”</p>

杜中宵道:“陛下,大军团作战,当然如此。如此次狄太尉进攻灵州方向,就应当多配炮兵。但如西路的韩太尉,最重要的速度,便不能带重炮。兵器依作战任务而定,不能只贪威力。”</p>

一边的欧阳修道:“现三衙分马步,却缺炮兵,以后要不要新设?”</p>

赵祯道:“此事以后再议。现在三衙欠缺官吏,一时无法改,只能暂且将就。”</p>

杜中宵心中明白,赵祯在努力保证旧的禁军不散架,同时加入新的元素。虽然很粗糙,其实已经是这个时代的极限了。杜中宵用二十万营田厢军,加上从地方选人,才练出了三万军队。禁军八十余万,能练出多少新式的军队?像营田厢军那样大的淘汰率,现在的禁军根本没有这么多人。还有一点,算是劣币驱逐良币,最后剩下的禁军,是最容易改革的。</p>

十三郎讲解骑兵,道:“现在军中,炮兵,甚至是步兵都攻击惊人,不必用骑兵冲阵。是以骑兵最重要的是轻便,易于机动。军中使用,一是战前侦察,战场遮蔽。这一点对骑兵要求甚高,必须是精锐兵源,能够小规模行动。再一个是战时掩护两翼,此时需要结成大阵,训练有素。最后是大军胜利后,追逐溃逃之兵,要求迅捷果敢。既要熟悉小规模战斗,又能列阵,要求很高。”</p>

马军司都指挥使王凯道:“这便是让禁军不习惯的地方。以前的禁军骑兵,虽然多练弓矢,最主要的却是大兵阵作战。而新的骑兵,首先要求小股作战,还能结成大阵。”</p>

十三郎道:“所以河曲路兵马中,骑兵仅次于步兵,是军中的精华所在。战前侦察,胜后追亡逐北俱是其擅长之事。禁军骑兵可以学会用枪,这些却一时之间难以如意。”</p>

杜中宵道:“这都是细节,不必深究。圣上和诸位大臣,只要知道骑兵能做什么,在军中是做什么的就好。武将军说的明白,骑兵的作用,就是侦察、追击溃兵,同时列阵时为步兵掩护侧翼。知道了骑兵的作用后,便就大致知道一支军队,临战展开,需要多大的地域。其侦骑覆盖的范围,基本就是一支军队展开的范围。以营为基本,各营之间保持紧密联系,五万人就可以控制一二百里正面宽度。”</p>

赵祯听了不由皱起眉头:“如此说来,镇戎军三十万大军,正面该当五百里到一千里之广?”</p>

杜中宵点头:“不错。现在的军队,正常说来,应该是如此。所以镇戎军兵马,最要紧的任务是迅速出葫芦川河谷,面对灵州展开。西到西寿监军司,东到盐州,俱是其作战范围。中路则以重兵,直进灵州。在这约七八百里的范围,不能出现可以威胁大军的党项兵马。”</p>

赵祯看了看其余几位大臣,一时沉默不语。他知道现在的狄青作战保守,但表现在哪里,严重到什么程度,却没有概念。听杜中宵说展开正面,才知道如此严重。</p>

现在的军队,对于指挥联系并不怎么重视。实际上,宋军的骑兵,以前没有能力前出如此之远。所以对党项作战时,经常被突然包围。狄青也正是因为怕分兵之后,各军配合不紧密,力量分散,被党项寻到可乘之机。像河曲路那样,大量出动侦骑,前进作战各部一直保持联系,是他不熟悉的。</p>

欧阳修道:“全军分布如此宽泛,岂不会留下空隙,为敌所乘?党项最擅长突然包围,如果一个不慎,被其抓住机会,可就难办。”</p>

杜中宵道:“内翰,这样的距离,就是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出现。一是侦骑广布,不允许有大股敌军进入要害区域。再一个一旦被攻,可以就地防御,旁边的军队可以快速救援。三十万大军展开,党项不管多少军队,迎面攻来,都被受数部围攻。”</p>

欧阳修点了点头,对王凯道:“太尉,现在禁军骑兵,可以做到如此吗?”</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