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95节(1/2)
杜中宵怔了一下,才拱手道:“谢相公赏识!只是下官年轻资浅,只怕——”</p>
郑戬摆了摆手:“火山军虽同下州,其实不过一县之地,你做过一任知县,无所谓资浅。只是火山军与契丹接壤,向来是用武将做知军,换你去,当用心军事。”</p>
杜中宵实在不知道是该怨郑戬,还是谢他。自己的性格,为政风格,跟他格格不入,勉强做下去确实对两人不好。郑戬是边路大帅,职权不是一般知州可比,他也不想将就,有话直接说出来。不过虽然与杜中宵做事风格不同,倒也没有难为他,去做知军,实际是升官了。</p>
看着郑戬面色严肃,没有什么表情,杜中宵实在摸不透这是个什么样的人。</p>
郑戬淡淡地道:“我看过你为官履历,其实做得最好的,是在永城知县任上。到此地为签判,多是处理各种疑难,可见夏相公也是这样看你的。与其在这里诸事不顺,不如去任一地主官,于你,于朝廷都是好事。最近契丹与党项交恶,连番大战,契丹吃了不少败仗。沿边各路,多留意契丹事务,以为这是本朝的机会,我却不这么认为。正是因为契丹在党项那里吃了苦头,对本朝反不会示弱。难就难在,本朝也没有什么办法对付契丹,在边境展示军力又有什么用?又不能去打。你到火山军之后,切记留意民生,让边境百姓安居乐业,不要与契丹人争一时之气。”</p>
杜中宵拱手称是。郑戬的话已经讲得很明白,不赞同夏竦年初边境巡兵的做法。自宋立国,对契丹几乎没有胜绩,展示兵力人家也不会怕你。他们败于党项,大宋败得更惨,心理依然处于优势。对契丹示威的结果,是契丹对大同府一线更加重视,布置更多兵力,对河东路的压力更大。</p>
夏竦和郑戬谁对谁错?杜中宵说不上来。这其间的关键,就是宋敢不敢与契丹开战,哪怕是小规模的战役,哪怕是小冲突。如果敢,夏竦就是对的,不敢,郑戬的做法才合适。杜中宵一个幕职小官,对时局判断怎么比得上一路大帅。他既不知道朝中的情况,对河东路的军事实力也不了解,更加不清楚契丹那边的兵力,这种事情,只能够听上面吩咐。</p>
第48章 邀赏</p>
火山军位于黄河岸边,境内沟壑纵横,地形破碎,除了河谷地带,几无平地。所属三千余户,一万多人,比以前杜中宵任知县的永城还要小一些。北边黄河对岸,便是契丹新设的宁边州。</p>
这里是对镇契丹的最前沿,只不过地形崎岖,不利于大军行动,驻军并不多,共有隶属马军司的禁军骑兵一指挥,另有厢军步军三指挥,不足两千人马。但对于一个三千户的小地方来说,养这两千兵马已是不易,更不要说还有大量的乡兵。</p>
杜中宵离了并州,沿汾河而上,到岢岚军转向西北。一出了太原周边谷地,便就进入群山之中,再难见到平地。出了大山,便就是黄土弥漫,丘陵连绵,沟壑纵横,往往走一日都不见人烟。</p>
这是黄土高原的腹地,地形破碎,如果不是沿着设驿站的古道,走不多远就要迷路。</p>
直走了一个多月,才从群山连绵中进入黄河谷地,人烟一下子稠密起来。</p>
走在前面的十三郎打马返回,兴奋对杜中宵叉手道:“官人,前方就是火山军来迎我们的人。且在这里稍歇,他们前来拜见。”</p>
杜中宵出了口气,吩咐大队人马停下,对身边保德军的田都头拱手:“多谢都头相送,且在这里暂歇,饮一杯酒。若是没有急务,便随我入城,盘桓几日。”</p>
田都头叉手:“知军好意心领,下官须回去缴了军令,不敢耽搁。”</p>
杜中宵不好挽留,看前面河边一棵大树,便与田都头一起到了树下下马。</p>
保德军在火山军的南面,与火山军相邻,杜中宵进入河谷,首先到了保德军境内。按照惯例官员上任,经过的州军要派军队吏人迎送。这里地势复杂,又与契丹相邻,军队也多,保德军派了田都头带了一都厢军送杜中宵。现在进了火山军境内,田都头任务完成,要回保德军去。</p>
在树下等不多久,就见到前方一队人马急急奔来,足有数百人,声势不小。离着一百余步,那些人见到杜中宵旗帜,纷纷下马,有十几人快步向这里走来。</p>
不多时,到了近前,纷纷向杜中宵见礼。</p>
这是火山军的主要官员,推官程文礼,录事参军潘振,兵马巡检孙丹,及几个指挥和寨主。</p>
火山军是个小地方,官员不齐,与永城相比,也就多了几个武将。</p>
众人唱诺毕,取了酒来,属下官员敬毕,杜中宵向田都头敬了一杯酒,就此作别。</p>
略事修整,杜中宵带着手下上马,在火山军一众官员的簇拥下,沿着黄河东岸,一路北上。</p>
黄河在火山军境内蜿蜒曲折,冲出了一片谷地,辖下大部分的村寨,便分布在黄河谷地里。一路行去,杜中宵见经过的每个村子,村口都有兵马驻立,远远行礼,对身边的程文礼道:“推官,怎么这里每个村子都有兵马么?我看他们军容严整,非平常村民可比。”</p>
程文礼道:“回知军,这里是极边之地,与契丹紧邻,境内兵马众多。若以户数而论,几近一户养一军,非其他地方可比。除了禁厢军,境内民户多为乡兵,寨寨如此,村村如此。此地民风彪悍,不是内地可比,乡兵也多骁勇善战,是以如此。”</p>
杜中宵点了点头,明白村口看见的都是乡兵。按程文礼的说法,这里几乎是全民皆兵了,跟自己以前待的地方都不一样。这里的民户,除了汉人之外,还有许多番户,不过多年都与汉人住在一起,早已经汉化,分不出来了。不管番汉,边地之民数百年来经历战事无事,民间尚武之风极盛。</p>
行了约二十多里路,就见黄河边上一座土城,灰扑扑地趴在那里,并不起眼。城外没有人户,与内地的情形迥然不同。若是在内地,城门处大多会形成草市,很多地方比县里都繁华。原因简单,百姓进城做生意是要交税的,城门一带则是灰色地带。这里城门如此冷清,是边地特有的风情。</p>
早有快马在前面报了城内,杜中宵一行离着城还有数里之地的时候,便听鼓声雷动,从城中涌出数百兵士来,沿着城门列阵。虽然只是数百人,但军容严整,倒是颇有气势。</p>
后面的禁军广锐指挥使吴文佐催马上前,对杜中宵叉手高声道:“知军新官上任,城中儿郎们出城迎接。依例,当赐酒食衣物,还望知军成全!”</p>
杜中宵愣了一下,看着吴文佐叉着手,目光坚定地看着自己,显然不达目的不罢休。这是不是成例杜中宵可是心中没数,转头看身边的程文礼。</p>
程文礼的面色有些尴尬,道:“边地辛苦,军兵巡弋山间,时常奔波。往常知军上任,多有赏赐衣物的。此事善政,还望知军不要介意。”</p>
看了程文礼的神情,杜中宵已经心中有数。以前火山军的知军多是武将,出于笼络人心的习惯,应该是有人一到就赏赐,不过绝不是惯例。吴文佐如此做,只怕是看自己是个文官,把军队拉出来,先吓一吓,再诈点好处。当兵的眼里只认钱,是这个年代的顽疾。</p>
想了想,杜中宵道:“火山军禁厅军近两千,城中哪里会如此多的财物?此事有些难办。”</p>
吴文佐高声道:“我们禁军俱是马军,当战最先,岂是厢军可比!知军尽管赏赐禁军便了,厢军不用理会。那些泼才没半分用处,只会嚼马谷,何必管他们。”</p>
话音刚落,他的身后就有两人高声叫:“就禁军是人,厢军不是人么!”</p>
一边说着,一边催马上前,大有一言不合就拔刀的架势。</p>
杜中宵冷眼旁观,说话的是两个厢军的指挥使,很有可能他们的部下就驻在城内。火山军属下的堡寨众多,每处都有军队驻扎,禁军还相对集中,厢军就非常分散了。</p>
见三人离得近了,杜中宵咳嗽一声,高声道:“既然是惯例,我自然会照做。此事不急,等我入城之后,查过府库,再定下赏额,如何?既是在一地为兵,何必分禁军厢军。”</p>
吴文佐冷笑一声:“岂能不分?边境一乱,上前打生打死的是我们禁军,好处是拿命换来的!”</p>
杜中宵面色平淡,道:“此事都有常例,争也无益。你们吩咐下去,等我入城,再定赏格。出城迎接的军兵,由各主官严格约束,不得生事。哪个敢无故喧哗,扰乱军纪,斩!——入城!”</p>
说完,一催马,当先行去。十三郎紧随在后,手紧紧握住铁锏,随在身后。</p>
第49章 因地制宜</p>
火山军城很小,衙门在中间,南北一条大街。杜中宵自南门入城,从列阵的兵士前行过,几乎是眨眼间,就到了衙门门前。随着杜中宵一行入城,城外的军兵高声欢呼。</p>
在衙门前下马,杜中宵微出了一口气。虽然自己一到,这些军队便就炫耀武力邀赏,好在军纪还过得去,并没有任何意外发生。</p>
程文礼一众官员,簇拥着杜中宵到官厅坐定,火山军一众官员上前参拜。官员退下,又有境内几个小蕃部的首领,各自献上礼物。无非是毛皮、山羊,地方贫瘠,也没有什么好东西。</p>
官员分文武分列两旁,禁军广税指挥使吴文佐上前,叉手道:“知军新官上任,广锐指挥辖下四百马军,听凭吩咐!有我马军在此,数百里内盗贼不起,百姓夜不闭户,上官安心!”</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