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83节(1/2)

好书推荐:

“鞣制毛皮,需经浸水、削里、洗、鞣制、回潮、刮软等步骤,其中只有鞣制、刮软等少数几步需熟手匠人,其余不过配制药水、出力而已。匠人自己鞣皮,都要亲力亲为,大多时候徒耗力气。我们在货场鞣皮,则可把人力集中在那几个关键步骤上,其余用厢军即可。如此做不只是节省人力,而且用的水池更大,药水配得更好,鞣出来的皮子也比发前不知多了多少。”</p>

夏竦听杜中宵讲得有道理,连连点头。杜中宵讲的办法,其实就是用工厂化代替小手工作业,哪怕是同样的人力,生产效率也不可同日而语。特别是浸水、鞣制等环节,规模大了生产率立即就提升上去。</p>

听杜中宵讲完,夏竦道:“此事关键,还是在那些匠人身上。他们到货场轮差,自家生意必然受到影响,若是补偿不多,转运使必然说我们苛待小民。再一个,鞣皮生意都移到货场那里去了,就相当于夺了这些人的衣食,也要想办法才好。”</p>

杜中宵拱手:“相公所说极是,卑职已经想了办法。匠人到货场轮差,便用从毛皮商人那里赚的钱给他们发钱粮,不让其吃亏就是。至于以后,并州城真成了毛皮生意的集散地,只有生意做不过来,并不会夺哪些人的衣食。说不定对这些匠人来说,以后的生意会更好。”</p>

夏竦点了点头:“你既已考虑妥当,此事尽管去做就是。河东养兵近十万,处处需要钱粮,你能想办法赚到钱,便是大功一件。”</p>

杜中宵拱手应诺,见夏竦没有再谈的意思,便起身告辞。</p>

回到自己的住处,杜中宵把冯原三人找来,对他们道:“你们已经看见,并州这里的毛皮货场,不几日就能建起来。现在缺的,就是你们这些毛皮商人。左右你们的毛皮已经熟制了,不如便返回雁门寨那里卖掉,再进些生皮来。顺便知会熟悉的货商,向这里贩货。”</p>

冯原有些犹豫,道:“官人虽然安排得妥当,但那里现在还是一片空地,八字没有一撇,我如何说服别人来做生意?贩运毛皮不是小事,生意人担不起风险。”</p>

杜中宵道:“员外何其痴也!你们以前贩运皮毛,从雁门寨到中原,往来千里,一年也只能做一两趟生意。现在只需把毛皮贩来并州,数日之间就可以来回。同样的本钱,现在有数倍利息。这个时候不赶紧多做生意,占住先机,瞻前顾后,白白浪费了机缘。若不是不许官府回易,我便着州衙吏人,自己拿本钱去贩毛皮了。员外,你们助我成事,以后必有好处。”</p>

冯原与其余几人商量了一会,咬牙道:“好,便依官人,我们明日便动身!”</p>

看着冯原等人离去,杜中宵发了一会怔,才转身坐下。说实话,杜中宵很讨厌做这种无本生意。因为没拿出本钱,时间赶得又急,明明是为别人做好事,反倒成了自己求别人。要不是官员在辖区内经商有限制,杜中宵都想让陶十七和十三郎带着钱,到雁门寨自己做生意了。自己官小位卑,在朝中又没有靠得住的人脉,轻易不敢犯禁。现在的转运使施昌言,便就是因为在庆州犯禁,被朝廷知道之后,怀疑是通判陈湜告发,互相攻讦,以致被贬。又过了多年,才重又做到转运使的位子。</p>

晶晶端了盏茶进来,行个礼,放到桌上。</p>

杜中宵见晶晶瑟瑟缩缩,问道:“你莫不病了?身子怎么有些发抖?”</p>

晶晶道:“哪里病了,是没想到并州如此寒冷。这才八月,晚上便冻煞个人,全不似我们在江南的时候。虽然行礼带的有袄,却不是这个时候穿的。”</p>

杜中宵笑道:“冷了便就穿袄,还要看日子么?等到城里的毛皮货场建起来,我也给你买件裘皮穿在身上。到了北地,衣着和习惯自然就该中原不同才是。”</p>

晶晶摇头:“我一个女使,若是穿裘皮,岂不是让人笑话?”</p>

说着,转身出了房门。</p>

看着晶晶的背影,杜中宵摇了摇头。自己可没有这个时代人的主仆观念,晶晶和小青在自己家里虽然做着奴仆的事,却不是奴仆的待遇。不但吃饭衣着没亏待了她们,每月还有零花钱。</p>

站起身来,杜中宵到了门口,看着夜色。自己其实有许多在这个年代赚钱的办法,可受法规限制自己置办不了产业,为朝廷赚钱又处处受到掣肘,其实有些郁闷。好在有夏竦这个知州支持自己,不然事情更加难做。杜中宵现在的地位,也只有赚钱攒政绩这一条路,其他的更加艰难。</p>

从自己中进士到现在已经三年了,从选人推官到京官签判,杜中宵升官之快,让许多人羡慕。但在杜中宵自己看来,现在还只是一个幕职官,升到知州还不知何年何月,难免有些丧气。自己拥有的知识和见识,注定了只有独当一面才能更好地的发挥出来,为别人打下手能有什么出息呢?</p>

可此时与党项和谈,契丹更是数十年未有冲突,一个和平的年代,想立大功都没办法。</p>

第13章 不知道自己干吗的</p>

寿宁坊的空地上,洪福通和崔立言袖着手,看着不远处指挥厢军挖池子的柳进,面色阴沉。</p>

杜中宵让齐孔目从本城鞣皮匠人中选了些手艺高超的,自己一一谈过,最后选了柳进,让他当这处货场鞣皮的主管。凡是在这里当差的鞣皮匠人,皆归柳进所管,包括工场布置,也是他说了算。</p>

看柳进在秋风中忙个不停,崔立言恨恨地道:“衙门在这里建这处场务,不是夺我们生意?可恨柳进这厮,竟然帮着衙门做事!就连我们几个行首一起去劝他,也是不听!”</p>

洪福通道:“衙门给他一个月五贯钱,还有三石米,他如何不卖命?就柳进那处铺子,一个月也没几个客人,赚不到什么钱。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衙门肯掏钱,自然就有人做事。”</p>

崔立言冷笑道:“哼,等到场务建起来,匠人轮差,柳进也没用处了。到那时我们再看!”</p>

洪福通摇了摇头,没有说话。他是祖传这门手艺的,从柳进指挥着建的场务格局来看,这事情只怕不简单。现在这里挖大池,还办齐了各种器具,明摆着是个大型工场,可不是自己店里那样的小作坊。突破小作坊的格局,做大了赚更多的钱,洪福通不是没有想过。不过他一个平民,在这个年代做那样的事情可不容易,资金、雇人、货源、市场,都有解决不了的难题。但衙门出面,那就不一样了。</p>

柳进是并州城里手艺最好的鞣皮匠人之一,只是这人脾气不好,生意一直做不大。特别是跟几任行首的关系一直不好,衙门科配重差总是落到他头上,好处一丝没有,生意做得艰难。本来崔立言还跟以前一样,杜中宵一说派差,便摊他家里。却没想到被杜中宵相中了,成了这里的主管,一下翻身。</p>

这么个人,有衙门做靠山,几位行首一点办法没有。齐孔目日日在一边盯着,只要来当差的工匠敢耍一点花样,轻则鞭笞,重则罚金。所有人只能按照柳进的吩咐,老老实实干活。</p>

看了一会,崔立言心烦,对洪福通道:“洪员外,这样干下去可是不成!等这处场务建起来,谁还到我们店里去?我们都唯你马首是瞻,想个办法才是。”</p>

洪福通叹口气:“有什么办法可想?衙门决心要做这件事,我们哪里阻挡得了。”</p>

崔立言想了想,跺脚道:“衙门要做生意,可不能光靠人力。要不,我们把城里的芒硝买光,让他们把场务建起来,也开不了工,如何?”</p>

洪福通摇了摇头:“芒硝这些东西,衙门的库里想来是存不少的。再说这本就是药材,药铺里都有卖的,你怎么可能买光?崔员外,还是不要动这些脑筋了。”</p>

崔立言无奈,但终究不甘心,突然灵光一闪,道:“员外虽然说得有道理,可有一样,城里芒硝就那么多,突然多了这么硝皮的,芒硝必然紧俏。员外以为,会不会涨价?”</p>

洪福通猛地转过身来,看着崔立言道:“你这话有些意思。我们买不断芒硝,但多存一些,静等涨价总是行的。那位杜官人一心想着建什么货场,我可没听说他储存芒硝。嘿嘿,等他这里开张,市面上的芒硝不够的时候,我们提前存下的货,涨价不是天经地义的么——”</p>

崔立言连连点头,顿觉心情舒畅了许多。柳进是他那里的行户,现在货场里风光无限,让他觉得无限憋屈。能够给这件事添些堵,崔立言便觉得舒服,赚钱倒还在其次。</p>

与齐孔目一起坐在棚子下面监工的是厢军梁都头,懒洋洋地靠在交椅上,看着柳进带人忙碌。</p>

齐孔目看调来的厢军做事懒散,不时还有人打骂轮差的匠人,对梁都头道:“都头,这些差来的匠人都是良民,官人吩咐发钱粮的。你吩咐一下军士,不要动辄打骂。”</p>

梁都头满不在乎地道:“不严加管束,这些人如何肯用心做事?孔目不要担心,这些事情我是做惯了的,断然不会出乱子。你只要一边看着,我定会把事情做好。”</p>

都头好歹是军官,不是齐孔目管得了的,听梁都头如此说,只好暗暗叹气。其实从杜中宵吩咐自己的话推测,调这一百厢军来是做事的,并不是监督工匠,应该是他们听从柳进指挥才是。可梁都头带了自己的一百人来,可不是这样想,做事懒懒散散,对来服役的工匠倒是盯得紧。</p>

柳进更加搞不清楚自己跟厢军的关系,还得处处陪着小心,指挥工匠做事。</p>

杜中宵料理了衙门的公务,到了下午无事,带了陶十七和十三郎,到了寿宁坊。</p>

一到工地,便就见到一个厢军小军官,手里拿条鞭子,打一个挖池的工匠,口中骂道:“天杀的贱坯,一时不打,你们便就偷奸耍滑!似你们这般做事,官人的差事怎么完得成!”</p>

看到这一幕,杜中宵的脸刷地就沉了下来,带着陶十七和十三郎快步到了棚子下现。</p>

齐孔目一眼见到杜中宵过来,急忙起身行礼。一边的梁都头正在喝酒,却没看到杜中宵来。</p>

杜中宵扫了一眼梁都头,指着那边举着鞭子的小军官,对齐孔目道:“孔目,那是怎么回事?匠户前来当差,说得的发钱管饭,好生招待,哪个让你又打又骂?”</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