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1章 大战前夕(1/2)

好书推荐:

送走谢廖尔科夫不久,索科夫就接到了科涅夫的电话。

方面军司令员在电话里告诉索科夫:“索科夫同志,我有两个好消息要告诉你。”

“好消息?!”索科夫很久都没有听到科涅夫说好消息这个单词了,连忙追问道:“方面军司令员同志,是什么好消息啊?”

“我刚接到南方面军的通报,白天的时候,顿巴斯的德军出动了一个装甲师和三个步兵师,试图增援哈尔科夫,加强该地区的防御力量。但是他们在行军途中,被友军察觉,随后便向他们展开了全面的进攻。”

“敌人从顿巴斯出兵增援哈尔科夫?”索科夫在脑子里快速地搜索了自己所掌握的历史,发现好像没有关于敌人从顿巴斯出兵的内容,便好奇地问:“方面军司令员同志,不知最后的战果如何?”

“南方面军出动了第8、第2、第5和第17集团军,对增援哈尔科夫的德军展开了前堵后截,激战一天之后,逃回顿巴斯的敌人不超过三千人。”

“这真是了不起的战果啊。”索科夫虽然不知道德军增援部队每个师的兵力情况,但只有不超过三千人逃回了顿巴斯,就意味着南方面军今天的这一战,至少消灭了德军两三万人。“德国人吃了这次亏之后,我相信他们短时间内不会再增援哈尔科夫。”

一口气说完这番话之后,索科夫停顿了片刻,又接着问:“方面军司令员同志,不知我们什么时候展开对哈尔科夫的进攻?”

“索科夫同志,这正是我要告诉你的第二个好消息。”科涅夫说道:“如今我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都运动到了指定位置,将在明天清晨六点,向哈尔科夫的守军发起进攻。”

“太好了,这真是太好了。”别看这两天的仗打得挺顺利的,但索科夫的心里始终不踏实,若是主力部队迟迟不采取行动的话,德国人完全有可能抽调力量,来收复被自己部队占领的卡扎奇亚罗盘镇和十月镇,恢复原有的防线。“我们一直等着这天呢。”

“你那里的情况如何?”科涅夫在电话里关切地问:“据我所知,敌人好像还一直不停地攻击卡扎奇亚罗盘镇,你的部队能守住吗?”

“能守住,方面军司令员同志。”索科夫连忙回答说:“只要主力在正面的进攻一展开,敌人就不得不抽调兵力去进行防御,我们所承受的压力就能大大减轻。”

“我记得你好像告诉我,说你打算派一支部队深入了敌人的防御纵深。”科涅夫等索科夫说完后,谨慎地问:“他们到达指定位置了吗?”

索科夫连忙用手捂住了话筒,问站在一旁的萨梅科:“参谋长同志,近卫第98师的部队,如今在什么位置?”

“司令员同志,”萨梅科把地图推到了索科夫的面前,向他介绍说:“丘瓦绍夫上校不久前给我发来电报,说他的两个近卫团如今已经楔入德军的防线纵深,只等我们的总攻一开始,他就立即采取行动,夺取乌德河上的桥梁。”

“他们不会被德军发现吧?”

“不会的。”萨梅科笑着回答说:“丘瓦绍夫的鬼点子不少,他命令部队占领了德军结合部的防御阵地,并冒充德军在那里部署防御,敌人一点都没有察觉。”

得到了确切的消息后,索科夫才把捂住话筒的手移开,向科涅夫报告说:“方面军司令员同志,我的近卫第98师的两个团,如今已经潜伏在德军防线的结合部,只等主力的进攻一开始,他们就将同时发起进攻,夺取乌德河上的桥梁,让我集团军能顺利地渡过乌德河。”

得知近卫第98师正潜伏在德军的结合部,科涅夫有些担心地问:“索科夫同志,我们进攻是在明天,他们在敌人的结合部潜伏这么长的时间,不会暴露目标吧?”

“放心吧,方面军司令员同志。”索科夫回答说:“我们的战士都化妆成德国人,他们大摇大摆地占领了空无一人的阵地,还摆出了一副准备防守的态势,从而起到了迷惑敌人的效果。我想就算敌人发现这里驻扎有一支部队,还会以为是他们的友军,压根不会想到是我军化妆的。”

科涅夫欣慰地笑着说:“索科夫同志,看来你考虑得很周到嘛。让我们的部队冒充德军大摇大摆地进驻无人的阵地,这样敌人做梦都想不到,在他们结合部的部队,居然是由我军伪装的。”

科涅夫说完这番话之后,低头看了看面前的地图,问索科夫:“索科夫同志,你们的部队如今都在什么位置?”

索科夫对各师的具体位置是了如指掌,听到科涅夫这么问,连忙向他进行了详细地汇报,最后说道:“等明天主力向哈尔科夫发起攻击时,我打算命令坚守在卡扎奇亚罗盘镇的部队出击,去夺取杰尔加奇,并将那里作为我们的进攻出发点。”

从顿巴斯出发,去增援哈尔科夫的德军部队,在苏军四个集团军部队的围攻下伤亡惨重,让曼斯坦因欲哭无泪。他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的增援部队刚出动,居然会蒙受如此惨重的损失。

见曼斯坦因一副愁眉不展的样子,参谋长连忙安慰他说:“元帅阁下,别担心,虽然从顿巴斯出发的部队,遭受了俄国人的重创,但最高统帅部答应我们,还可以从中央集团军群抽调部队,去加强哈尔科夫的防线。”

“参谋长,你太乐观了。”曼斯坦因苦笑着摇摇头:“既然他们今天能攻击我们从顿巴斯出发的部队,那么明天他们同样可以攻击来自中央集团军群的增援部队。看来,霍特和肯夫将军是无法得到援助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