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刚愎自用(1/2)
秋日的襄阳城内,满眼都是金黄色的落叶,红墙黛瓦,飞檐翘角,美不胜收。</p>
自从魏国收复南郡,襄阳就不再是最前线的边郡重镇,它恢复了往日的繁华,百姓安居乐业,似乎这是一座处于太平盛世的大都市。</p>
襄阳城南的岘山南麓,有一座古朴典雅的园林,园林的中央有一汪池塘,引白马泉水而建,唤做高阳池。</p>
池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秋日的池水中,更是一片金黄,池边的树叶在秋风的吹拂下,纷纷飘落在池水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p>
据说此池是东汉时期襄阳太守习郁所修建的私人花园,故而又称“习家池”。</p>
为了与民休养,征南将军王昶并驻军城内,而是于襄阳城南屯住,襄阳水军则是驻扎东边的邓塞。</p>
站在园林的一处高坡上,放眼就能望见滚滚而流的汉水。</p>
再偏过头,一面是园林的满满秋色,一面整齐有序的军营。</p>
“丞相,荆州军报。”</p>
一名小吏拿着一封书信而来。</p>
夏侯献从他手上接过,摆了摆手,随即拆开封泥查阅,很快便露出欣慰。</p>
“王将军且看,镇南将军(王基)之荆州军已经突破夷道、猇亭防线,包围了西陵。”</p>
王昶捋须而笑:“王伯舆行事果决,是难得的将才。”</p>
“将军也不遑多让。”夏侯献赞叹,“将军不仅治军有方,还把这一方水土治理的井井有条。”</p>
“丞相过誉。”王昶谦逊道。</p>
“哎,是将军过谦了才是。”夏侯献道,“将军前日与本相提出的治国五略,本相深有感悟,待此役结束,定要再与将军细细讨教。”</p>
王昶拱手称是。</p>
就在这时,又一名甲士跑来,禀道:</p>
“禀丞相、王都督,石太守与州太守抢占兴义县后南下进军,此刻距秭归城不足六十里据探马得报,蜀军已控制了秭归、信陵二城。”</p>
夏侯献与王昶对视一眼,随即走到凉亭的石案前,目光于地图上停留。</p>
夏侯献不禁笑道:</p>
“当年刘备出蜀攻伐荆州,每东进一步都要攻城拔寨如今东吴门户大开,这建平郡像是蜀军自家地盘一样,随意进出。”</p>
“那孙仲谋若是泉下有知,岂不是要气得活过来?”</p>
王昶也是一笑:“此一时彼一时啊。”</p>
二人调侃两句,夏侯献问那甲士:</p>
“可探得敌军主将是何人?”</p>
甲士拱手回道:“姜维。”</p>
听到这个名字,夏侯献稍有警惕,原本在雍凉防线,他有邓艾、夏侯霸驻守,自是不惧姜维,但石苞、州泰二将却未必是他的对手。</p>
王昶倒是面色如常。在他眼里,姜维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降将,至今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p>
不过他还是说出了他的忧虑:“秭归、信陵二城相距不远,互为照应。石、州二将虽有郡兵六千余,但想要攻城拔寨恐非易事。”</p>
“没必要与姜维对垒。”夏侯献道,“二将的主要任务是牵制,当敌进我退,敌退我进,保持对秭归、信陵二城的压力。”</p>
“如此一来,姜维进退不得,西陵蜀军久久未得援军,迟早退去。”</p>
“也好。”王昶道,“只是万一姜维不按常理行事,硬是要支援西陵,该当如何?”</p>
夏侯献思忖一阵,道:“应当不会,如果姜维只是一员偏将,或许会冒险为之,但他已是西蜀卫将军,位高权重,做事定会慎之又慎。”</p>
王昶琢磨了一阵,觉得有理。</p>
换做是自己,哪怕此役无功而返也不会因为置全军性命于不顾而兵行险着。</p>
“丞相!”</p>
远处传来一阵急呼,是一青袍男子,二人打眼一瞧,却是相府参军裴秀。</p>
“武昌军报。”</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