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活捉敌将(2/2)

好书推荐:

一看活捉了敌军主将,贺霖简直高兴的不得了。

这可是贺霖第一次大规模领军作战。

战斗结束后,打扫战场,清点俘虏,这都是日常工作。

罗长平随后也被撤了回来。

乞活营压着俘虏,开始上路回覃国。

乞活营回到了铜冶县营地,俘虏都交给了地方军看管。

贺霖又派人去打探覃军主力那边的战场的情况。

几天后斥候回来报告,覃军主力始终没有找到与龙川军主力决战的机会。

谢良廷不得不分兵几路企图围剿龙川军。

哪知龙川军认准了一路死磕,然后全速行军,竟然跑回了龙川国内。

而泉陵郡那边的龙川军偏师也收到了回师的诏令,所以也撤回了龙川国内。

正当谢良廷决定是否像贺霖一样,率军攻入龙川国内时。

龙川国送来了议和的国书。

既然对方送来了议和国书,是打是和就不是谢良廷所能决定的了。

议和国书被送往朝廷。

现在覃军各部都在休整。

乞活营接到命令回南安郡与覃军主力会合。

半个月之后,朝廷下诏书宣布与龙川国的战争结束。

并嘉奖了在本次战役中表现优秀的将领和士兵。

贺霖立了首功自然得到了嘉奖。

然而令贺霖意想不到的是,本次嘉奖贺霖没有再升官,只是给了一个武骑尉的功勋。

所谓武骑尉功勋,也就是说贺霖的俸禄到了校尉一级,但官职仍然是一个曲长。

谢良廷找贺霖谈了一次话,表示这是朝廷的惯例。

如果何林还想再高升就必须得有世家大族在朝堂之上给贺霖背书。

当然了,贺林出身兵户身份低微是不可能有世家大族给贺霖背书的。

谢良廷表示愿意介绍贺霖与繁州冯家结交。

与陆衡交流过之后,贺霖得知这种情况不仅仅是在军队有,在文官当中也很普遍。

贺霖此时想到了自己认识昭王,也算是一个大人物,“难道在这方面不管用吗?”

陆衡表示,“昭王只是一介贤王。朝廷明令规定,他不能结交朝中文武权贵。所以昭王不可能站出来给贺霖背书。”

贺霖到现在也是感到郁闷无计可施。

大军现在一直休整,估计过一段时间就要回邑州了。

然而这时朝廷又下了一道诏令。

这道诏令是专门给贺霖下的。

贺霖被任命为驻南安郡南东两个卫所的指挥使(相当于校尉),要求贺霖整顿南安郡卫所,并保证卫所能够随时出兵作战的能力。

这道诏令让贺霖很吃惊,陆衡也觉得奇怪,这是朝廷要重新启动卫所制度吗?

后来经过多方打听,贺霖才得知,提拔贺霖的诏令是尚书令崔植极力向皇帝进谏讨来的。

因为覃国现在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掌管六部的尚书省尚书令,其权力相当于前朝的丞相。

这让贺霖有点不明白,我什么时候入了尚书令的法眼了。

陆衡提醒贺霖,可能崔植真的赏识贺霖或者是想把贺霖当成一颗棋子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