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4章934(2/2)
游牧部落奉行幼子继承制度,又称幼子守灶。</p>
这项制度和游牧部落的习性有关。</p>
一个游牧家庭大儿子出生早,成家也早。</p>
在他成家时,家里会分给他几只牛羊去放牧。</p>
二儿子成家后也分走几只牛羊。</p>
游牧部落一直是游走放牧,等家里的老人快不行的时候,大儿子和二儿子已经赶着牛羊去了很远的地方,或者彻底失去了联络。</p>
所以老人只能把家产留给幼子。</p>
时间久了,幼子继承家产的习俗便形成了制度。</p>
其实不止游牧部落奉行幼子守灶,很多少数民族,甚至明代时期的关中地区也有类似的制度。</p>
蒙古人施行幼子继承,而中原王朝施行嫡长子继承。</p>
两种制度有冲突。</p>
想到这,崇祯看向俄木布。</p>
俄木布的父亲是第四代顺义王,这四任顺义王都是按照嫡长子制度进行传承。</p>
也就是说,在蒙古内部施行嫡长子继承制度是没问题的。</p>
崇祯坐在龙椅上开口道:“大明朝奉行嫡长子继承,对外所封的爵位称号也应遵循嫡长子继承制度。所以,诸位要把嫡长子留在京师学习生活。”</p>
“臣遵旨。”俄木布率先令旨。</p>
额璘臣反应稍慢,紧跟着接旨。</p>
等他们起身后,崇祯问:“两位首领对留在京师的孩子有什么要求吗?”</p>
“要求?”额璘臣和俄木布同时一愣。</p>
俄木布施礼问道:“臣不明白陛下所说的要求是什么,请陛下明示。”</p>
“这些孩子在京师的花费皆由朝廷负责,另外朕已命翰林院和五军都督府新建了一所学堂,翰林院教文,五军都督府教武!其他的朕还没想好,你们是孩子的长辈,想让他们学什么可以告诉朕,朕回头就派专人教导。”</p>
额璘臣和俄木布同时一怔。</p>
他们本以为把孩子送到京师后会像囚犯一样被关在某个地方,足不出户。</p>
没想到崇祯不但建了学校,还还教他们知识和武艺。</p>
等等...</p>
额璘臣率先意识到不对,在他卡看来这是崇祯的毒计。</p>
在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回到蒙古后,还有几分蒙古人的血性?</p>
不等额璘臣做出反应,崇祯迅速补充道:“你们是孩子的长辈,让他们学什么你们自己定!也可以什么都不学,只学骑射!”</p>
听到崇祯这么说,额璘臣稍稍放下戒心,低着头与俄木布开始商议。</p>
商议了一会,二人都觉得有必要学习一些汉人的知识,但也不能忘记蒙古人的文字和语言。</p>
“臣请陛下给蒙古的孩子们派遣两位老师,一位教汉语,学汉字;另一位教蒙古语,学蒙古字。”俄木布和额璘臣同时叩首道。</p>
“准了。”崇祯毫不犹豫答应下来。</p>
安排完质子的事情后,崇祯忽然岔开了话题,在朝堂上谈一些无关紧要的事。</p>
闲聊了一会后,额璘臣和俄木布退到旁边。</p>
朝会按照流程进行下一环节。</p>
等所有环节都进行完毕,王承恩宣布退朝。</p>
其他人先后离开。</p>
崇祯没走,一起留下的还有内阁成员。</p>
额璘臣和俄木布也被太监留了下来。</p>
确定殿内没有其他人后,范景文站出来朝额璘臣和俄木布拱手:“两位都是部落的首领,掌管数万牧民!请问两位在治理过程中是否遇到了麻烦?”</p>
&lt;/p&g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