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繁荣的背后(一)(1/2)

好书推荐:

朱棣的目光中带着几分探究与不解,他缓缓说道:“我想听听你究竟能够给这个百货大楼带来什么样的巨大利益,这背后定有它的独特之处。”</p>

商人感受到朱棣话语中的威严与好奇,心中暗自斟酌,知道自己或许无意间触及了某些敏感之处,于是连忙调整姿态,用一种更为谦卑且恭敬的语气回应:“这位贵人,我不过是个普通的生意人,所做的无非是买卖之事。但这次的交易,确实非同小可。”</p>

他咽了咽口水,继续说道:“我长期在云贵川一带经商,对这一带的需求了如指掌。之前也曾多次从松江采购货物,每一次的数量都在递增。而这一次,更是倾尽所有,进行了一场巨额交易。”</p>

朱棣眉头微皱,好奇地问道:“哦?那你说说,究竟是何等货物,竟能让你如此兴师动众?”</p>

商人连忙解释道:“陛下有所不知,云贵川地区地势险峻,物产虽丰,但农具却相对匮乏。尤其是即将进入春耕之际,那边的百姓急需大量的农具来耕种。我此次前来松江,正是为了采购这些农具。”</p>

他顿了顿,补充道:“而且,我所需要的数量极大,绝非一般的小商贩所能满足。松江这里的冶炼技术和工艺在天下间都享有盛名,所打造的农具不仅耐用,而且价格相对合理。因此,我才不远千里,特地赶来此地采购。”</p>

朱棣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恍然,但随即又露出了几分疑惑:“农具虽重要,但为何云贵川的百姓偏偏要依赖松江的农具?难道其他地方就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吗?”</p>

商人摇了摇头,神色中带着几分无奈:“唉,您有所不知。云贵川地区多山,交通不便,加之当地工匠技艺有限,所打造的农具往往质量参差不齐。而松江的农具,不仅工艺精湛,而且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地形和气候,因此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p>

他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这次我所采购的农具数量之大,足以装备整个云贵川地区数万户人家的春耕所需。我深知此事非同小可,因此才特地赶来松江,希望能够尽快完成这笔交易,将农具运回云贵川,以解当地百姓之急。”</p>

朱棣听后眼中尽是疑惑之色。他微微前倾身体,双手自然地交叠于身前,那姿态中透露出一种既专注又期待的神情,仿佛在等待着对方能够给出更为详尽、具体的解释。他轻声开口道:“此事实在有些模糊不清,还望能说得更具体些。”话语间,那语气中蕴含着淡淡的思索与探寻之意,似乎想要从对方的话语中挖掘出更多关键的信息。</p>

商人满脸诚挚,进一步详细阐述道:“松江之所以成为我们云贵川商贾心中的圣地,皆因这里有一座闻名遐迩的铁厂高炉。这座高炉所产出的铁,质地坚韧,远超我们云贵川那些小铁匠铺所能锻造出的铁器。这不仅是因为松江铁厂的技术先进,更在于其原料的精挑细选与冶炼工艺的炉火纯青。”</p>

“再者,松江的工厂不仅仅是生产铁器那么简单,它们还专注于农具的制造。这些农具设计精巧,既考虑了实用性,又兼顾了耐用性,真正做到了物尽其用。从犁耙到镰刀,从锄头到耙子,种类繁多,应有尽有,满足了不同地域、不同作物种植的需求。”</p>

商人说到这里,眼中闪烁着对松江制造的热切向往:“自从陛下登基以来,推行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鼓励耕作,减轻百姓的粮食税赋,又大力兴修水利,使得四川这个自古以来的天府之国焕发了新的生机。百姓们的生活日益富足,对农耕的热情也日益高涨。特别是今年,气候宜人,正是播种的好时节,大家都想趁着这难得的好年景,多开垦几亩田地,多种几季作物。”</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