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夫妻坦白明心志(1/1)

好书推荐:

朱棣离开了皇宫,朝着福记茶餐店走去。长时间的回忆让他感到腹中空空,不仅仅是生理上的饥饿,更是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感慨。 他回想起十年前的自己,那时他还未被封为燕王,享受着皇宫的种种优待。每当未到饭点,便有小太监送来精致的点心。他可以自由地前往马秀英和朱元璋的寝宫,随心所欲地挑选自己喜欢的食物。 如今,自己已成为朱元璋眼中的臣子,昔日的兄长成了自己的主子。这种身份和地位的转变,让朱棣心中涌起一股苍凉之感。 他望着身后的皇宫大门,那座金碧辉煌的建筑如今在他眼中却显得那么遥远。他知道,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个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朱棣,而是一位肩负重任、身不由己的藩王。这真的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然而,生活就是这样,充满了变数和挑战。朱棣深吸一口气,收起心中的感慨,继续前行。他需要去福记茶餐店填饱肚子,更需要面对未来的挑战,为自己的目标奋斗。 朱棣去了福记茶餐店,进去了专门为自己设置的贵宾间,主要是隔音。里面的谈话不会被外人所听见。朱棣去了后,来福随即进来,朱棣说,你先给外面说整点吃的进来,我都快饿昏了。这个朝会真的太久,以后我要是当了皇帝第一个改的就是这个制度。来福愣了下,看了下门外,确定没有人,且门是关上的才放心,他知道自己这位燕王殿下志向远大。今天还是第一次听他这么说。来福随即也去了门外,要厨房马上准备餐食和茶水进来。 朱棣坐在餐桌旁,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听着来福的报告。来福满脸忧虑地汇报着钱庄的近况,他告诉朱棣,钱庄已经按照他的指示,将地下通道挖到了指定的小屋,但由于王妃的存在,他们不敢有进一步的行动。 朱棣淡定地放下手中的筷子,沉稳地回应道:“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今晚我会和王妃好好谈谈,她是个值得信赖的人。”来福听到这话,紧皱的眉头稍微舒展开,他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接着,来福又汇报了钱庄的经营状况。他叹了口气说:“目前钱庄的经营情况并不理想。自开业以来,我们只发放了一笔贷款,就是给一个绸缎庄的。年前他们需要备货,在我们这里借了三百两,现在已经还清了。这笔交易的利息收入甚至还不够支付我们的人工费用。而且,现在来存钱的人也很少,除了之前与福记糕点和福记百货有往来的客户外,只有一些小人物的熟人。目前,钱庄还没有太大的起色。” 听到这里,朱棣放下了手中的茶杯,他的眼神变得深邃起来。他深深地叹了口气,缓缓地说:“其实,我对钱庄的具体运营也不是很熟悉,只是根据一些古籍的记载来构建的。我需要它来帮助我实现一些计划。我明白借钱出去在当前的情况下不能单纯追求利润,有些利润是延后体现的,有些甚至没有利润,但这只是我们撬动发展的。” 朱棣看着来福,察觉到他似乎对钱庄的事情有些困惑。于是,他决定用更简单明了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的想法。 “来福,我要你去杭州、苏州、泉州等地,还有成都、北平、洛阳、西安等地,设立福记钱庄的分支。”朱棣说,“这些地方都是商业繁荣、交通便利的地方,开设分支可以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商机和影响力。” 他继续解释道:“同时,我们也要在其他城市开设我们的酒楼和产品销售点。这些业务可以相互支持,通过钱庄的贷款,我们可以帮助这些店家扩大经营,推动他们的发展。” 朱棣看到来福还是有些不解,于是进一步解释道:“来福,你要明白,钱庄的生意和其他生意不一样。它需要长期的积累和耕耘,口碑和信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不能急于求成,要慢慢来,逐步积累这些宝贵的资源。” “此外,人才也是我们目前最需要的东西。我们要培养和选拔一些有潜力的年轻人,让他们在钱庄中担任重要的职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朱棣微笑着拍了拍来福的肩膀,似乎看出了他内心的疑惑。他走到窗前,指着窗外繁华的街道说:“来福,你记住,一个成功的钱庄不仅仅依赖于金融操作,更重要的是对市场的洞察和布局。你看,杭州是江南的商业重镇,苏州则以丝绸业闻名,泉州则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 “成都、北平、洛阳、西安这些地方,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这些地方设立分支,不仅可以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商机,还能提升福记钱庄的品牌影响力。” 朱棣转过身来,继续说道:“当然,开设分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我要你不仅要在这些地方找到合适的地点,还要与当地的商人和官员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样,我们的钱庄才能在这些地方生根发芽。”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中透露出一种坚定:“来福,你要记住,钱庄的生意就像是一场马拉松,需要持久的耐力和毅力。我们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因为一时的困难而放弃。我们要有耐心,有信心,逐步积累我们的口碑和信任。” 朱棣走到书架前,取出一本古籍,翻到某一页后递给来福:“这是我儿时读过的一本书,上面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欲速则不达。’ 这句话的意思是,过于急躁反而达不到目的。我希望你能明白这个道理。” 来福接过书,认真地点点头:“殿下,我明白了。我会按照您的指示去做,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进。 朱棣又转向另一个话题:“来福,镖局那边的情况如何?尤其是关于武士的培养。” 来福面露喜色,回答道:“陛下,镖局的生意非常红火。如今天下太平,商贸繁荣,货物和银钱的往来频繁。许多客商为了确保货物安全,愿意花钱请我们护送。因此,镖局的生意不仅没有亏损,反而每月都有可观的利润。”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此外,我们以镖局的名义招募了许多武士。经过严格的筛选,一些精锐的武士留了下来,而一些稍显逊色的则被淘汰。这样一来,我们的镖局不仅是一个安全的运输机构,也成为了一个培养优秀武士的平台。” 朱棣听后满意地点点头:“很好,我要你马上选拔一些人,送他们去投军。”他的语气变得庄重起来,“这些人将成为我们近卫护军的核心力量。告诉他们要低调行事,不可张扬。不久后,我会亲自去选兵,到时候让他们到我麾下报名。” 他郑重地应道:“殿下放心,我会精心选拔,确保所选之人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他们必将成为您的左膀右臂,为您的皇图霸业贡献力量。” 朱朱棣嘱咐来福:“除了之前所说的任务,你还要帮我办一件事。我要你立刻派人去寻找一个名叫姚广孝的人。他是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人,目前可能在外游学。你一定要找到他,并且带他来见我。不管你用什么方法,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把他带到我身边。” 来福听到这里,心中不禁一凛。他明白,这个姚广孝对朱棣来说非常重要。虽然不知道这个人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来福知道,朱棣的决定一定有他的道理。 于是,他立刻应道:“殿下放心,我一定会尽全力去寻找这个人。不惜一切代价,一定会把他带到您的身边。” 朱朱棣此时觉得肚子也不那么饿了,于是告诉来福:“你为我准备明天的食物,我先回家。今晚注定是个不眠之夜。” 朱棣回到家后,首先与徐妙云抱怨了早朝的事情,也提到了朱元璋对他们三个藩王所说的话。徐妙云淡淡地笑道:“你应该感到满足。我父亲去上朝时,还没有福记呢。当时条件远不如现在,他只能揣着几个饼子去,在宫里厚着脸皮要杯茶就着吃,回来后总是喊饿。父皇和母后真是太吝啬了,也不曾想到留臣属们用膳。” 朱棣笑了笑,然后拉着徐妙云的手说:“我们新婚不久,我就要去凤阳,你会不会不高兴?”徐妙云坚定地回答:“大丈夫志在四方,怎能蜗居于王府呢?那不是我徐妙云的风格。”朱棣感到十分欣慰,点了点头。 朱棣看着徐妙云,认真地说:“妙云,我有话想和你说。你之前不是一直有很多疑问吗?我今天就为你一一解答。” “首先,在我们成婚之前,我每次去你家都能带给你很多福记的糕点,而且是最新款式的。你知道为什么吗?”朱棣停顿了一下,看着徐妙云疑惑的表情,然后缓缓地说:“因为福记的幕后老板就是我。” 徐妙云瞪大了眼睛,朱棣接着说:“不仅仅福记糕点,福记人力车行、福记百货店、镖局,甚至是隔壁的钱庄,都是我的。” 徐妙云听到这里,美目圆睁,她用手捂住自己的嘴,生怕自己会惊呼出声。她的心中充满了惊讶和敬佩,她从未想到朱棣竟然拥有如此庞大的产业。 徐妙云勉强稳住情绪,问:“那个小屋下面的地道是通向福记钱庄的吗?”朱棣点了点头。她忽然站了起来,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心中思绪万千。 她走近朱棣,严肃地问:“殿下,我想问你一句话,你要如实回答我,你是不是很早就筹备要造反?”朱棣感叹徐妙云的聪慧,也认真地说:“不是筹谋已久,而是为将来有一天造反做准备。” 徐妙云听完这句话,几乎要晕过去。她稳住心神,问:“那这是为什么?难道以前那些传言说你准备和太子争夺皇位是真的吗?那你为什么和太子许下诺言,在他和雄英有生之年,绝不对太子和皇位产生一丝念想?” 朱棣语气坚定地说:“造反是肯定要造反的,但绝不是现在。我并不是为了和太子争夺皇位才要造反,而是要实现我心中的计划。”他深吸一口气,认真地说:“我有厚实的记忆,我知道后世的大明王朝会分崩离析,华夏儿女会再次陷入百年的黑暗之中。身为国之栋梁,我绝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他看着徐妙云的眼睛,深情地说:“正是因为有前世的记忆,我才会对你一见倾心,认定你是我这一生最爱的妻子。我绝不愿意看到后世的一切悲剧发生,我要尽我所能去改变这一切。” 朱棣向徐妙云详细讲解了朱雄英早夭,太子的去世、朱元璋的遗诏、建文的削藩政策以及后世的一些历史事件。他强调自己举兵的必要性,以及这一切对后世造成的影响和制度的变革。他没有告诉徐妙云自己拥有后世的灵魂,只是说自己得到天人所授,为的是不让后世遭受战乱的祸害。 两人聊了很久,徐妙云虽然心中仍有疑惑和担忧,但她也明白朱棣的苦衷和决心。她选择相信他,也愿意陪他一起面对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