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离别前夕(1/1)

好书推荐:

放榜过后,关于苏宸答卷上的内容,不断被传开,一首《卜算子-咏梅》的词,在许多青楼瓦肆被清倌人们弹唱出来。 到处都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歌声,大街小巷,画舫楼阁,都飘出这首词句。 与此同时,关于礼部侍郎徐铉大人与一些考官在贡院判卷时,下赌注关于此糊名卷是否苏宸的卷子,也引发热议,被添油加醋好几个版本,更加有助于苏宸得解元的传播速度。 一时间,整个润州城的读书人,无不讨论着苏宸的诗词和文章,算是佩服至极了。 据传徐铉事后给出极高评价:“这首词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达到了物我融一的境界,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 除了词之外,那篇《岳阳楼记》更是不得了,让人见识到了苏宸写文章的实力。 文中有些句子更是被不断传颂,府学士子,私塾学童,有事没事喜欢背上几句: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城内的读书人,谁若不知这几句,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聊天了。 但作为当事人,苏宸并没有出去显摆,而是留在家中,忙着写《梁祝》的话本,并且绘制了歌剧戏院的布局图,打算临行前,交给柳墨浓,自己才能放心离开润州,去往巴蜀。 外面的风评,他并没有收到过多影响,沉下心来,安心做自己的是! 孟玄钰在放榜后,也到苏府登门祝贺,对这一词一文表示推崇。 “苏公子大才,在下钦佩至极。” 苏宸摇头苦笑,对着孟玄钰说道:“盛世兴文,乱世兴武,我这一手写诗词文章的才能,放在太平盛世还行,但是在目前五代末的乱世,其实用处并不大。” 孟玄钰沉默下来,也明白他的话意,如今荆楚、蜀国、唐国、吴越、南汉、北汉等小国,都在受到宋国的威胁,很快就要被灭亡。 乱世还没有结束,战争将会继续持续,若是苏宸的才能,可以在治国、带军、谋算上,也能有惊人表现,那才是真正的栋梁之才,堪比凤雏卧龙了。 孟玄钰想到蜀国处境,忍不住问道:“苏公子,可想到新的退敌之策?” “宋军进攻粮草图和将帅名单,都派人收集全了吗?”苏宸反问道。 孟玄钰点头道:“情报都送来了,有最近一段时间的名单和草图!” “行,我先研究一下!”苏宸点头,让孟玄钰提供足够的蜀地情报,这样他才能结合历史走向和人物特点,分析准确。 孟玄钰拱手,保持敬重道:“有劳苏公子费心了。” 苏宸接过一叠情报内容的信笺和草图等,随口问了一句:“去巴蜀的船只,沿途的落脚点,都有安排规划了吧?” “请放心,都安排妥当了。” 苏宸知道这一行,无论如何是逃不过去了,叹息道:“那好!就待中秋过后,八月二十出发吧。” “行,以你时间为主!”孟玄钰微微点头,对苏宸提出去巴蜀的日期,表示赞同和欣喜。 ……… 金陵城,皇宫澄心堂内。 李煜坐在御椅上,手拿着从润州快马送回来的抄录的卷子,看到上面的内容,已经惊叹了好几次。 一直以来,李煜都觉得自己的才学,不亚于任何唐国的状元,甚至文学素养、诗词水平都是佼佼者,因此,他好文,而且在诗词歌赋上颇有自负。 但自从苏宸出现之后,他渐渐意识到,自己写的那些词,似乎跟苏宸的词比起来,还差上不少。 就拿《卜算子-咏梅》和《岳阳楼记》而言,他都忍不住惊叹文笔之高绝。 “这苏以轩,果然是百年难得一见的才子啊!” 内心深处,李煜还是有点受打击的。 澄心堂内,还有几个重臣陪同着,本来在讨论一些军政大事,却被送来的试卷内容打断了。 礼部侍郎韩熙载、澄心堂承旨徐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严续、中书舍人陈乔、翰林学士承旨兼门下侍郎潘佑,这几位心腹大臣暂时还没有看到词文,所以,相互看一眼,都有些好奇,试卷内容写的是什么。 尤其是韩熙载,这几日一直在等待消息,期待苏宸能够一鸣惊人。 “诸位爱卿,你们也参阅一下吧。” 韩熙载先接过了文章,把《岳阳楼记》看完之后,倒吸一口气,精神振奋,这小子还说自己不擅长写骈体和文赋,一写出来,就是惊艳了天下啊!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好,真好啊!” 其余的大臣,先后看过卜算子和楼记之后,全都露出惊容。 这般才情,可堪为江左,每一首都是流传之作。 “今年的状元,应该非他莫属了。” 这是所有人的内心的真实想法。 严续拱手道:“恭喜官家,贺喜官家,唐国出此人杰,是朝廷之福,也是百姓之福啊!” 韩熙载也拱手道:“可以振奋国民,压住北方正统自居、天朝上国的念头,趁此机会,在江南境内推行改革,祛除敝政,使江南唐国再次复兴起来,指日可待。” 二人将苏宸才华放大,引导朝政方面,促进朝廷改革,扭转目前江河日下,衰微不堪的国力,可谓用心良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