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燕州风云录》(1/1)
腊月二十二。 杨枫一行回到雒阳,住进了燕郡王府。 刘狗儿一家,被杨枫留在了蓟城,所以这雒阳燕郡王府的管家,暂时还是由太监王大景担任。 这个王大景,是独孤皇后的人。 所以,虽然杨枫基本上大部分时间都在蓟城,王大景守着空落落的雒阳燕郡王府,但因为独孤皇后的缘故,雒阳城没人敢欺负他,更不敢打他的主意。 杨枫一行来到,饶是王大景已经准备了好几天,仍然是忙了个不亦乐乎。 半天的时间,燕郡王府才算是诸事安定。 燕州十八卫和燕州十六虎,自然是住在燕郡王府的外院中。 其余,二百燕州甲卫,分成两拨,轮流在燕郡王府值哨。 刚刚安顿下来,独孤皇后的懿旨就到了,召司徒倩和萧月琴进宫。 二女不敢怠慢,立即换上郡王妃朝服,跟着传旨太监进宫去了。 懿旨中没有提到杨枫,杨枫自然就不方便跟着去。 杨枫也不是没事干,派人在燕郡王府门口支了个摊,开始售卖《燕州风云录》。 书摊,其实也很简单,就在燕郡王府的门口。 大门左右两侧,张贴了几张海报,上面有图有文字,对《燕州风云录》进行了一些简单的介绍,以及杨枫签名售书的时间。 今天下午,以及明天一整天,都是杨枫签名售书的时间。 《燕州风云录》当然是杨枫捣鼓出来的,算是一部小说,准确说是演义类小说。 这一次,杨枫在燕郡王府门前售卖的,是《燕州风云录》的的章节名,叫做欠条还是贺礼?。 只看章节名,就足以能让人产生浓浓的阅读兴趣。 杨枫基本上没有夸大,将当时的经过进行了还原,只是在写作手法上进行了妙用,代入感极强,让人看得热血澎湃。 当然,杨枫去皇宫没见到杨显,去东宫跟杨钦发生不快的情节,直接就删掉了。 这部书的定价,不算低,足足二两银子。 雒阳是大楚国的都城,各种价格基本上都是大楚国最贵的。 就说那些出力气活的工人吧,搬砖一个月,就是二两银子的收入。 普通的市井小贩,辛苦一个月,比力气活收益要多一些,大概是三两到五两之间。 其实呢,二两银子,基本上是大楚国的最低生活保障了。 因为大楚国的物价,一两银子可以买到一石粮食,也就是一百斤。 而普通成年人的饭量,一天大概需要一斤七两。 再加上女人和孩子,基本上就所剩无几了。 当然了,会持家的女人,养一些鸡鸭鹅什么的,再做一些女红,也是能贴补家用的。 所以啊,花二两银子买一本书,普通老百姓是绝对不会干这样的蠢事。 而杨枫卖书的客户群体,也根本没有把这些普通百姓包含进去,毕竟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认字不多的。 雒阳城的老百姓,素质还算是比较高的,毕竟是天子脚下。 可雒阳城外,那些真正老实巴交的农民,可就真是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得了。 所以,再精彩的书,跟他们都没关系。 当然了,如果变成评书的方式,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两个铜板一碗茶,听一段《燕州风云录》的评书,激情荡漾,热血澎湃,绝对是他们很愿意干的事。 海报张贴出去之后,杨枫坐镇府门口,案几上摆放着好几摞《方洪谷大捷》,立即就将附近的人都吸引过来了。 更不要说,书案的左右,还有四个美女。 左边是云媚儿和阿依娜,右边是杜氏和桑鹿儿。 尤其是,阿依娜和桑鹿儿都穿了匈奴服饰。 云媚儿更是大声喊着:“《燕州风云录》乃是燕郡王殿下亲笔之作,是燕郡王殿下受封之后的燕州实录,其中有燕州击败匈奴的战争,有燕郡王殿下整治吏治的手腕,有燕郡王殿下平定山贼的谋略等等。” “二两银子,或许不算少,但这本书的精彩价值,绝对要远超这本书。” “如果大家有所迟疑,可以兑钱卖书,轮流翻阅。” “不过呢,因为燕郡王殿下此番回京过春节,时间有限,只有今明两天时间签名售书。” “签名售书,并不加价,依然还是二两银子一本书,还请大家踊跃购买,机会不容错过。” 雕版印刷术的时代,应用范围并不广,一般经营佛经道本印刷,经史子集印刷,诗词书籍印刷等等。 而对于小说这方面,不曾有过,杨枫的这部《燕州风云录》绝对是头一遭,估计能开启大楚国小说市场的序幕。 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小说太灵活,不像佛经、经史子集等等,都是固定的,雕一个版能用一辈子。 如果用雕版的方式印刷小说,就说这本《方洪谷大捷》,十万字,估计单单雕版就得花去至少半年的时间。 而且,半年的时间,雕刻活会很糙,字体大小不一,歪歪扭扭什么的,都是有可能的。 所以杨枫就让活字印刷术提前问世了。 经过大概半年的字模雕刻,杨枫储备了大量的字模,终于可以进行活字印刷了,这本《方洪谷大捷》,自然也就横空出世。 挣钱? 铁定的,因为《燕州风云录》也算是燕货之一。 上次,杨枫回京,给杨显送了一部《方洪谷大捷》。 然后,杨显看完之后,绝对是龙颜大悦,直接同意了二两银子的定价。 价格虽然贵了点,但这是小说,跟货物不一样,成本难界定,因为是脑力劳动。 再说,就算卖贵了,买不买就是黄盖想不想让周瑜打的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