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名利双收(2/2)

好书推荐:

那些退役球员成立的青训营算青训吗?

按照俱乐部的想法,只要不是俱乐部培养的都不算青训。不过,这个贪婪的想法立刻就被专家们驳回了。

想什么好事呢?你俱乐部能从12岁管到23岁就不错了。还想把12岁以前都管了?

“我们还是要走体教结合路线的。如果你把学校抛出去,后面的路就要难走咯。”有识之士发言。

最后,大家在这方面达成共识:只要是在当地足协注册开办的青少年训练班、训练营都属于青训。

那些与足协共建的足球中小学,也属于青训。但是如果是中小学又纳入到了某些俱乐部的梯队中,从俱乐部拿培养经费,那就要算俱乐部的人了。

这一举措,可以想见的是,不管是兴趣班也好,个人青训公司也好,都会到当地足协注册挂号。他们会成为球员的)。他可以培养成就了很多球员。人心好的,有时间回去看看他,带点或轻或重的礼物,但大部分人恐怕从走出足校那天起,便已经成了路人。

青训教练不应该这样。

魏长缨说完,让在座的专家也不仅有些动容。他们还从没见过一个足协的官员能够设身处地的为青训教练考虑。

暂且不说是否能够落实,就这个出发点,就能超过全国99的足协官员。

“这个积分最终能兑换什么?”一个专家问道。

魏长缨沉吟了片刻:“我的想法还不成熟,大家可以一起来讨论。我准备以中足基金的名义建立一个中国青训名人堂。刚才说到的积分,首先是为入选名人堂起到一个参考的作用。

另外,积分可以换到相应的资金补贴。这个补贴分为一次性的补贴和持续补贴。一次性补贴就是按照从事青训的时间,一次性的补贴给教练。另一个持续性的则是按照积分评级,然后以津贴的形式发放。这个大家放心,中足基金不缺钱。”

众人心中暗叹一声:中国人讲究的是名利双收。魏长缨的第一步就是给名,让那些在青训一线的教练进入名人堂,让全国都知道他的事迹。第二步则是给利,有钱好办事,现在魏长缨最不被掣肘的就是钱的问题。

相信只要有这两方面针对青训的制度,才会有更多的教练走向青训。

丁兆成突然想起有一次上课,曾经有个学生问他:我国体育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突,到底是什么?那个问问题的年轻脸庞似乎与眼前这个足协的处长重叠的起来。

青训补偿方案则相对简单了。

专家们在参考了国际足联的青训补偿机制,制定了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机制。那就是,按照俱乐部的级别进行补偿。

第一类别(中超俱乐部)50万\/年,第二、三、四类(中甲、中乙、中丙俱乐部,8-11岁按照第四类机构计算,12-15岁按照三类机构算)分别是25万、10万和2万\/年。

魏长缨问道:“这是大家的意见吗?”

丁兆成接过话头:“我们也是参考了国际足联的政策,按照他们的规则去划定的俱乐部类别。一般欧洲的三类俱乐部要3万欧\/年,我们算是收的比较少的了。”

魏长缨点点头,说道:“那就落实一点,我们按照今年的转会窗球员,做个计算,看看这个政策合理不合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