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新世界大门(1/2)

好书推荐: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p>

其实,李青又何尝不是?</p>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三好青年,他本该是皇权的对抗者,结果却成了皇权的坚定拥护者。</p>

非是他想这般,而是不这么做,他根本无从施展胸中抱负,大明亦不会有今日。</p>

自下而上,除了被和光同尘同化,根本改变不了封建王朝的格局。</p>

基于此,他走了一条跟所有人截然相反的路。</p>

——自上而下!</p>

先保障皇帝的利益,再借助自上而下的权力去改变。</p>

本质上,李青这条路更腐旧,不过,效果却很好。</p>

而如李东阳这些人,却无法做到李青这般,不是能力原因,而是环境所致。</p>

一来,他们没有李青的见识;二来,他们是自下往上走,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和一些人形成利益共同体;三来,他们不似李青,孑然一身,无欲无求。</p>

封妻荫子,光耀门楣,青史留名……这些是追求,也是羁绊。</p>

谢迁深吸一口气,道:“皇上,老臣有直言陈奏。”</p>

“说!”</p>

“皇上,纵观中原王朝千年来的历史,除了建国之初,随着王朝发展,终以文官治国为主旋律,何也?”</p>

他自问自答:“国家稳定之下,文治才是保国安邦的不二之选,臣非抨击武备,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个道理谁都明白,可总要结合现实不是?</p>

犹以大明这个阶段为甚!</p>

眼下说四海承平,却有些夸大,然,关外之患并不能动摇我大明根基,宪宗皇帝改土归流之下,土司亦安稳下来,今大明农耕方面有高产作物,工商业亦发展兴旺,甚至……国家在缓步转型,文官治世的政治格局非人力所能改变,哪怕皇上您……也不行。”</p>

朱厚照没有生气,道:“所以呢?”</p>

“不能太伤了文人士子的心。”谢迁道,“臣认可开办京卫武学有利于社稷,可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大;</p>

皇上贵为天子,可大明如此之大,许多时候,天子亦鞭长莫及;</p>

既得利益者早已固定,若强行……”</p>

“若坐视不理,会越来越固化,直至腐朽。”李青打断他。</p>

谢迁不否认,道:“富绅,商绅,官绅,地方官,京官,这庞杂的关系网,庞大的能量……”</p>

“还敢造反不成?”朱厚照冷笑。</p>

“造反倒不会,不过,皇帝的权力行使会变得困难重重。”李东阳叹道,“皇上,臣等几人当然可以支持您,可我们也只能代表自己,仅此而已。”</p>

刘健拱手道:“老臣老矣,若皇上坚持,老臣愿出最后一把力,配合皇上演一出苦肉计。”</p>

“……朕没赶你们几个走的意思。”朱厚照说。</p>

谢迁道:“这件事没有任何可商量的余地,更没可能在大多数人的拥护下推行,唯有以帝王之势孤注一掷,强制推行,此情况下,必须有人做出牺牲。”</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