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127(1/2)

好书推荐:

科举取仕,侧重策问,被朱景樘一锤定音。 </p>

学子们倒还好,只有最初几天抱了几句,后面便渐渐归于平寂。。 </p>

朝廷也没说过改革科举,只不过将阅卷的重点,从第一场的八股论文,改到了第三场的策论。 </p>

朱景樘玩的这一手,不可谓不精妙绝伦,几乎完美的杜绝了精通八股的书呆子进入大明官场。 </p>

可他的一句话,却让大明礼部和翰林院的官抓破了脑袋 </p>

春闹在元宵这三日举办,来自两京十三省的举人高达万人之多。 </p>

而阅卷官要从这万份试卷中,用两天的时间,甄别出可用人才 </p>

以往他们还觉得轻松,只要看看八股文合不合规,破题准不准,几乎就能决定举子的命运。 </p>

可现在不同了。 </p>

实打实的策论摆在面前,朱景樘亲自出题:何以富国。 </p>

学子们回答的五花八门,阅卷官们批的也十分心累。 </p>

要是甄别出庸才送给了朱景樘,这些阅卷官的仕途便也要到头了 </p>

要知道,这些阅卷官大都出自翰林院的。 </p>

有明一代,非翰林不入阁,也就是说能进入内阁的,都在翰林院深造过 </p>

换言之这批翰林院的阅卷官,都有很大可能在以后入阁,他们哪里敢不认真对待此次阅卷? </p>

于是这两日,礼部贡院从早到晚,全都是翻阅试卷的声音。 </p>

翰林院的阅卷官身疲力竭,却也丝毫不敢休息。 </p>

朱佑自然不必事必行。 </p>

大明的政务太多,如朱景樘一样每日都会亲自查阅司礼监批红的,已经算是十分勤政了。 </p>

两日之后,三百二十份进土名单送到朱景樘案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