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回寨(1/1)
不过他还是开口道,“这件事交给三爷爷处理吧,他德高望重,又当了多年的族长。” “这点小事,还难不到他老人家。” 唐雨生想了想,点头赞同,“倒也是,有他老人家坐镇,的确没人敢闹事。” 既然有能人解决这些问题,两人便不再纠结。 “那就启程吧,早点回去,早点把事情办好。” 唐风对唐雨生挥了挥手,缓缓说道。 唐雨生此时问出了心中疑惑已久的问题, “小风,这两天城外打仗,真的是上郡投敌了吗?” 若上郡真的投敌,那自己这些老百姓又该如何处之啊! 唐风笑着拍了拍他的肩头,爽朗的说道, “这些事情,你不用担心,以后还有得打。” “等你见惯了之后,就不会觉得奇怪了。” 唐雨生见唐风这么说,没有丝毫担心的样子,也知道这些事情并非自己能够掺和。 如今回家之后,只有让老五带着人将寨子搞得固若金汤,成为小风最坚固的后盾。 他点了点头,“叔明白了,你自己好好保重。” “叔这就回去了。” 说着便坐上了板车,驱赶着耕牛,缓缓向着城外而去。 半日时间,唐雨生带着数十辆牛拉板车,回到了唐家寨。 如今的唐家寨,面貌已经焕然一新。 寨子围墙,在原有的基础上,经过吴勉找来的专业人士。 重新设计修葺,不仅加固了原来的箭楼,如今还配备了望楼和角楼。 寨子外面还清理出来了一个小广场,中间的道路尽皆铺上了石板。 浩浩荡荡的物资车队进入望楼上值守村民的视野时,就有人通知了五叔。 “怎么带了这么多东西回来?”唐家寨听到消息的众人,也跟着五叔前来寨前看热闹。 唐雨生听到五叔的询问,高兴地笑了起来,指着身后车队的物资朗声回道, “老五,车上主要是布匹和棉花,都是小风弄回来让大家过冬的东西。” “棉花!!!”众人听他说的话语之后,都忍不住惊呼起来,眼神中都充满了期待的神色。 谁都知道,棉花做成的棉衣,穿起来十分暖和。 只要有了棉衣,那就再也不用担心冬天会冻死人了。 希冀的众人,都面带喜色,纷纷夸赞起来。 “小风子可真是好样的,当了大官都没有忘本,当年我还抱了他呢。” 听着老人的话语,一个妇人用手指戳着自己身旁十来岁的孩子说道, “看到没有,好好向你疯子哥哥学习,哪天也让老娘风光风光。” 旁人听到她的话语,不少人都点头赞同。 唐风如今已经成了唐家寨所有人心中别人家的孩子。 也成了压在同龄人心坎上一座无法超越的大山。 谁都知道,疯子仅仅用了半年时间,不仅一手建立了令山匪恶霸闻风丧胆的乡勇队。 而且还成了县城里的大官,就连县令大人都对他礼遇有加。 甚至连县令的大孙子,都成了厉害疯子的弟子,还在唐家寨住了一个月。 这般令人仰望的骚操作,没有谁能够再出其左右。 妇人身旁的孩子闻言,无奈地呼出了一口气。 小声嘟囔道,“疯子能有今天,那是自幼没了父母,吃百家饭长大。” “我双亲体强力壮,又吃不上百家饭,这怎么比得上……” 妇人听到他的嘟囔,顿时取下草鞋就向着那孩子屁股上揍去, “真是反了天了,竟然咒你爹娘,看老娘不打死你这个不孝子……” 其余人见状,都忍不住捧腹大笑。 实在是,母慈子孝,孝出强大。 在众人众人的哄闹中,所有板车都从打开的寨门,缓缓驶入了以前的晒谷场。 如今的晒谷场,比以前扩大了两倍不止。 即便是整个村寨一千多人齐聚晒谷场,都不会觉得拥挤。 三爷爷在族人的搀扶下,也拄着拐杖来到了晒谷场。 在他身后,还跟着不少唐家寨的族亲,那些后面搬入唐家寨的家属,也有不少人跟在了三爷爷的身后。 “雨生,这些都是小风让带回来的吗?”三爷爷看着一车车的物资,双眼炯炯有神。 如今三爷爷的身体,经过胡郎中的调理,又吃上了唐风弄出来的炒菜。 吃食也比以前好了许多,如今整个人也容光焕发。 更有精神头,甚至有几撮白发已经变黑了。 唐雨生赶忙点头,“三叔,这些都是小风让我送回来的。” 说着他上前一步,小声说道,“车上的物资,主要是过冬用的棉花和布匹。” “棉花得给老虎寨送点过去,剩下的都是我们寨子的。” “最重要的是还有二十头耕牛。” 三爷爷听到耕牛的时候,顿时激动得抓住了唐雨生的双臂,激动问道, “耕牛?小风弄到耕牛回来了?那可是宝贝啊?他从哪里弄的?肯定不容易吧?” 唐雨生没有想到族老听到耕牛会这么激动,赶忙回答道, “老爷子,这些耕牛是安通郡送过来的,听说小风弄出来的武器,救了安通城。” “安通郡就用物资换咱们宝通县的武器。” 他顿了顿,沉声说道,“外面在打仗呢,西域在打安通郡。” “北山郡也在打宝通县。” “什么?这怎么可能?北山郡怎么可能打宝通县?”五叔听到这话的时候。脑袋顿时摇得如同拨浪鼓一般。 随即他又反应过来,咽了一口唾沫,“难道说,前段时间的谣传是真的?” “北山郡真的投敌叛国?当了西域蛮子的走狗?” 唐雨生想了想,继续开口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小风也没说。” “昨天和今天,宝通县外面就打了两仗,不过是我们宝通县赢了。” 顿了顿,他又继续说道,“小风让我们别多想,安心过日子。” “那些事情县衙自会处理。” “倒是眼下,咱们唐家寨这么多户人家,耕牛只有二十头,您老看看怎么分配合适。” “要是因为分配问题导致村寨不睦的话,寒了他的心,恐怕以后他就不会再弄东西回来了。” 说着又把县衙的耕牛数量和分配法子告诉了三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