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美人计秦王永不空军(1/2)

好书推荐:

“秦王,居然开始选秀女了?”</p>

准提神色中满是激动到:“我佛教入主秦国的机会,终于来了!”</p>

“师弟,我须弥山之中,似乎没有女弟子吧?”</p>

接引提醒了一句。</p>

“找个绝世美人,将其渡化入我佛门,不就行了?”</p>

准提毫不在意道:“多宝佛教能迅速发展壮大,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不强求剃度,俗家弟子一视同仁,女子也有专门的尼姑庵,我须弥山也可以效仿一番。</p>

再不济,让门下弟子,转世为女儿身就行了!”</p>

“第二个已经来不及;</p>

第一个,倒是可以考虑!”</p>

接引开口道:“不过几次交锋之后,人族祖地对我须弥佛教格外警惕,必须小心行事!”</p>

“师兄放心,不过是一个尚未大成的人皇而已,而且此次我们用的可是最正经的人族男女阴阳之道,胜算至少有九成九,绝对稳了!”</p>

准提拍着胸脯道。</p>

“如果你不说九成九,师兄我还能多点信心!”</p>

接引本能感受到有些不对劲,不过看着信心十足的准提,也不好打击其信心。</p>

</p>

齐都,</p>

临淄,</p>

“大王你看,那秦王也是贪花恋色之主,大业未成就开始广选秀女,扩充宫殿,我齐国只要多送点钱财美人,绝对是稳如泰山!”</p>

齐王建舅舅,国相后胜笑容满满道。</p>

“可是秦国也在同时修筑灵渠,一看就是在为伐楚做准备!”</p>

宗室田儋提醒道。</p>

“那是因为楚国多次参与五国联盟,才迎来了秦国的报复!”</p>

后胜反驳道:“而我齐国与秦国向来交好,秦国又怎么会冒天下之大不韪,来攻伐盟友呢?”</p>

“其实我听说,秦国之所以修筑灵渠,是为了争取一条入海的通道,想要打通到南瞻部洲和西牛贺洲的海贸路线,只要楚国肯割让部分土地,秦国就愿意重修旧好!”</p>

大司马韩聂附和道:“依我之见,我们应该和秦国加强关系,参与到这利益丰厚的海贸之中!”</p>

自管仲实行“官山海”政策起,王公贵族就从垄断贸易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p>

秦国贩卖的琼浆、琉璃、绫罗绸缎等奢侈品,也大多是齐国购买或者转售他国,朝野内外都以享乐为追求,和秦国各大商队合作紧密,自然不会去破坏自己的财路。</p>

“大王,秦王来函要求,说是要求我齐国,进贡美人八百,珍珠十车,还要求开放大河的入海口,由秦军和齐军一起护卫!”</p>

一位宦官捧着信函,快步走入大殿道。</p>

“岂有此理,这分明是要羞辱我齐国!”</p>

田儋怒气冲冲道。</p>

“其实,这反而是好事,说明秦国并无对我齐国动兵之意!”</p>

后胜拱手道:“大王,肯定是之前有人参与刺秦之事泄露,秦国警告我们来了!”</p>

“美女和钱财,都可以答应,至于大河入海口,可以允许秦国商队通过,但每艘船上的秦兵,不得超过十人,而且不能有弩箭等器械!”</p>

齐王建思索许久,也觉得能花点代价平息秦国怒火,继续营商共赢更赚,开口道。</p>

“大王,秦军如狼似虎,不可不防啊!”</p>

田儋越发着急。</p>

“不是我真不想打,而是真和秦军对上,田将军你真有胜算?”</p>

后胜冷笑道:“既然打不过,那就安分一点,如同之前那样贸然挑衅秦国,才会给我齐国招来灭顶之灾!”</p>

“竖子不足与谋!”</p>

田儋气急而去,并没有注意到后胜看死人的眼神。</p>

两日半后,</p>

后胜以田儋密谋自立为名将其抄家,男丁全数斩杀,族中女子,年老色衰者打入浣衣坊,年少貌美者,和其余秀女一起,送往秦国。</p>

</p>

楚都寿春,</p>

“秦王修筑灵渠和索要城池之事,诸位如何看待?”</p>

楚王眉头也是十分紧锁,</p>

曾经攻伐函谷关的五国联军,如今只剩下楚国,每次想到也曾盛极一时的四国,却在短短数年内被秦国横扫吞噬,楚王就不由有些不寒而栗。</p>

“秦国用的,明显就是蚕食之策!”</p>

大将军项燕开口道:“臣斗胆,请大王下令,召集全国兵马,趁着秦国如今尚未完全消化韩魏赵燕之地,与秦国决一死战!”</p>

“能打过的话,我等何须在此地商讨?”</p>

屈氏出身的楚相冷笑一声道。</p>

虽说迫于秦国压力,四家暂时合力,但话语权之争,还是不能放松的。</p>

尤其项燕如今兵权在握,若是不进行相应制衡,到时候直接王袍加身,谁又能阻挡?</p>

屈景昭再内斗,也终究都是王室,和项氏一族,还是有着亲疏的区别。</p>

“再拖几年,胜算只会更低!”</p>

项燕急切道。</p>

“让本王先想想吧!”</p>

苦思冥想,楚王本就虚弱的身子越发难以支撑,无力地摆了摆手。</p>

“大王明显是时日无多了,若是他一去,只怕屈景昭三族,又会和我项氏一族翻脸,</p>

</p>

但若是直接起事,胜算也是极低!”</p>

回到府邸之后,项燕在心里反复斟酌了许久,忽然想起了远在咸阳城的昌平君和昌文君,</p>

这两位兄弟,可是楚考烈王之子,正经的王族血脉!</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