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蜀道难(1/2)

好书推荐:

蜀军要西征的命令下达后,整个东州军营开始疯狂忙碌起来。</p>

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p>

任何时候远征,粮草都是稳定军心的最大保障。</p>

五月二十二日,姜崇命东州名将张兰、雷俊为先锋,领五千兵马先行岐山道扎营。</p>

随军同行的,还有六万运送粮草的辅兵和民夫。</p>

东州大营有兵马五十三万,其实真正算的上披甲的战兵只有六万人,其余都是负责辎重和维持治安的辅兵。</p>

所谓一兵三户,平均下来十五人才养的起一名战兵。</p>

古代行军打仗,粮食运输一般有两种方式,水路跟陆路。</p>

相较而言,河道运粮的成本低,只是河道条件苛刻,要对涨潮的时节把握十分准确才行,不然很容易造成事故导致粮草无法顺利运抵。</p>

可即便如此,河道依然是粮草辎重运输最优首选。</p>

毕竟,相比较陆地运输而言,成本少的不止一星半点。</p>

如果河道运输一万斤粮食,途中消耗是一千斤,那陆地运输粮草起码得四千斤左右。</p>

这还只是乐观的数字,而且路途平坦易走,要是在山地运粮,消耗七八成粮食,最后落在士兵手里不足一成都是常有的事。</p>

尤其蜀地这种以山地为主的地区,运粮更是难上加难。</p>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五次北伐之所以无法成功,除开魏国国力对另外两国形成碾压之势外,最大的问题就是粮草运输困难。</p>

其实熟读三国相关史料的书友会发现,诸葛亮每一次北伐时长都很短。</p>

五次北伐出征时间总和也不到两年时间,只有最后第五次北伐持续了半年时间。</p>

为什么,就是因为粮草运输艰难,一百斤粮食运到前线士兵手里可能就只有两三斤而已,这种情况下的北伐注定无法长时间持续。</p>

虽然最后一次北伐,蜀军在曹魏边境屯田解决了粮草不足问题,可也随着诸葛亮病逝最终失败。</p>

如今,眼下的姜崇遇到的问题跟诸葛亮北伐几乎一模一样,都是粮草运输艰难。</p>

不过,姜崇的储备粮却有不少,仅东州一地军粮就有二百八十多万石,另外其他各地也同样有粮草储备。</p>

相比之下,姜崇耗得起,除非蜀地内部发生了大的变故。</p>

看着蜀郡大街上大军开拔的场面,沈浪嘴角始终挂着一丝若隐若现的笑意。</p>

“呦,你还不回京?”</p>

姜崇一身金甲,坐在一匹战马上,一眼望去可谓是威风凛凛。</p>

“王爷,您这是做什么?”</p>

沈浪故意装作不知道,指着那来来往往的蜀军士兵问道。</p>

“这不是你这种身份的人能打听的。”</p>

姜崇斜着眼望着沈浪,脸上满是不假掩饰的傲气。</p>

“沈浪,希望本王凯旋回来的时候,你能把本王交代的事办成,不然……”</p>

他用颇具威胁的眼神瞪了沈浪一眼,随后一甩马鞭,策马扬长而去。</p>

“哼。”</p>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沈浪只是轻蔑一笑。</p>

“那就祝王爷旗开得胜了。”</p>

既然姜崇离开了蜀地首府,那沈浪决定开始施行计划了。</p>

偏在这时,吴思月出现在他身侧禀报:“镇国公,甄懿回来了,正在官轩内等您回去。”</p>

“走。”</p>

……</p>

官轩内,甄懿早已等候多时。</p>

除他之外,还有三十多名来自江南各地的粮商。</p>

“草民拜见镇国公。”</p>

见沈浪到来,众人连忙起身就要行礼。</p>

“诸位不用行此大礼,诸位肯卖沈某这面子不远千里来蜀地见我,该是沈某要感谢大家支持,都坐下说话吧,那个谁,赶紧看茶。”</p>

“多谢镇国公。”</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