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来了来了(1/1)

好书推荐:

吴学礼两人走后,张县令看着赵策,满意道:“小三元。” 赵策拱手道:“幸好不负大人厚爱。” 张县令笑眯眯道:“本官虽是个监生,但是亲自点的案首,也必定是实至名归的。” “你如今被拨进了府学,当要继续努力,不懈进取才是。” “争取明年乡试之时,可以一鼓作气,一举高中!” 这话说的,对赵策可谓是期待满满。 赵策如今也不谦虚,直接说道:“学生必会全力以赴。” 张县令满意的端起茶杯,先问道:“学政大人点你这个案首,可有对你说了什么训诫?” 赵策把徐大人说的话,简单说了一遍。 随后,他又说道:“学政大人不止教了学生不少功课的事情,还给学生取了字。” 张县令刚想喝一口茶水,闻言手中的茶杯抖动了一下。 茶水没有溢出来,但是他也没有再喝。 直接把茶杯放下,他讶异道:“学政大人给你取了字?” 赵策说:“是的,承蒙学政大人厚爱,在入泮当日,便给学生赐了字。” 张县令是监生出身,又只是个七品的地方官。 如今听说来自京城的提督学政,亲自给赵策取字,他岂能不惊讶? 他问道:“学政大人给你取了什么字?” 赵策回道:“学政大人给学生取字临之,取自《马说》中‘执策而临之’一句。” 张县令听后,琢磨了一阵,才问道:“你可知道此次朝廷下派到我们府城的提督学政,是何人?” 赵策有些莫名的看着他,但还是老实的说:“学生的先生曾经说过,此次的学政大人姓徐,名博之。” 张县令听到赵策的回答,便知道李秀才估计没有把打听清楚的事情全部告诉他们。 张县令说道:“此次的学政大人,姓徐,乃是前首辅徐公的本家之人。” “你既能得了他亲自赐的字,那日后也不要与徐大人断了联系才是。” “逢年过节,或是得了功勋,都得写个信给徐大人,告知一声。” 张县令都不知道,赵策去考了道试,居然还有这样的造化在。 不过想想,这几十年难遇的小三元,学政大人也免不了一时起了爱才之心。 先前赵策连学堂都没有找到的时候,自己就已经莫名的笃定这是个人才了已经。 张县令一番话说完,这次是换成赵策惊讶了。 他想到那天徐大人说的,说以后自己到了京城,他也可以照顾一二。 原来这个“一二”的含金量,是这么高的? 这么说来,老冯给自己的文章,其实也确实是一份大礼了。 这大礼比起自己帮他们看账本的功夫来说,那必定是远超自己的劳动所值了。 赵策回过神来,赶紧拱手道:“多谢县尊大人教导。” 等赵策从县衙走出来的时候,脚步都不禁有些飘飘然了。 前首辅 赵策迄今为止,见过的最大的官,就是知府大人。 他是个正五品的文官。 老冯虽然是正三品的武将,但是他是驻军,一般无意外的话,一辈子都是守在这个地方的了。 而且武将一般官衔都是虚高的,也对当地的民生也无权插手。 至于学政大人,他是朝廷指派的提督官,这个是没有品级的。 徐大人说他明年卸了提督之职后,要留京代办,那便是要等新的职位了。 众所周知,在古代做官,那是“一分靠能力,九分靠关系”。 所以张县令才这般殷切的叮嘱,要赵策一定不要断了和徐大人的联系。 赵策不禁心中感叹道了一句。 虽然说徐大人的品级不高,但是这背景实在让人震惊。 这在古代能做官的,个个都是不简单的 回过神来,想到要迎接的喜报,赵策赶紧加快脚步走回到店铺那边。 赵文生早已经带着全家人一起,换上了崭新的衣裳,候在了店里。 看到赵策回来,他脸带喜庆的说道:“我们家的秀才老爷回来了!” 说完,便让自己的一对儿女上前,对着赵策正经作了一揖。 “恭喜策叔叔连中小三元,高中秀才。” 赵策看着自己的侄子和侄女这憨态可掬的样子,脸上也带了高兴的笑。 随后,店里的伙计和赵策买回来的仆人们,个个都带着喜气洋洋的笑,对着赵策作揖恭喜。 赵策笑着,从身上摸出苏彩儿给他包好的红封,一个个派了出去。 赵策还说道:“东家有喜,今日早点收店,这个月每人都多领一个月月钱!” 这话一出,大家脸上都露出了欣喜若狂的笑。 他们东家一家人都很是随和,对他们这些下人从来不会随意打骂。 而且在店里帮忙,月钱也是按照城里伙计开的。 如今他们东家科举还取得了这样的好成绩,所以赵策店里的下人们,那是个个脸上的笑都是真情实意的。 赵文生一家人,也一同上了牛车。 一行人,喜气洋洋的往村里回。 还没回到村口,已经看到路边上站满了人了。 不止他们村的,四岸村的村民,几乎都齐齐出动。 大家都站在自己的村口,朝着大路那边翘首以盼。 牛车在人群中,艰难穿梭。 回到村口后,便看到赵有才已经带着几乎整个村子的人,都候在了村口。 赵策等人在这里下了车,朝着赵有才走去。 赵有才看到赵策,说道:“算着上次的时辰,这送喜报的也快到了。” “策儿回去等去,到时候我带着官差们到你家。” 赵策点点头,笑着对大家说:“县尊大人说了,午时之前应当会送到,劳烦大家了。” 水桥村的人,个个都换上了过年才穿的好衣裳,脸上都带着喜庆的笑。 “这有什么麻烦的,这是你家的喜事,也是我们全村的喜事。” “可不是吗?我们县里第一个小三元就出在我们村,我们多有面子啊!” 大家吱吱喳喳的说了两句,赵有才便赶紧制止了大家,让赵策回家候着。 赵策走后不久,不远处就响起了敲锣打鼓的声音。 赵有才眼前一亮:“这是来了?” 身后的人,讨论声愈加的热烈。 上次送喜报的时候,并没有这么大的阵仗。 这次骑马走在前头的两个官差,后面跟着一群打扮喜庆的仪仗队。 到了附近后,便开始敲锣打鼓,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外面路边的人,都纷纷跟在这一群队伍后面走着,个个脸上都带着羡慕。 骑马走在前面的官差进了村后,便下马,高声说道:“此处可是水桥村?” 赵有才赶紧站出来,说道:“回官爷的话,正是。” 这官差笑道:“我等奉提督直隶学政徐大人之命,特来贵村送喜报。” “今高文县水桥村学子赵策,取中为癸亥年岁试第一名秀才。” “还请这位村正带路,让我等前往赵秀才家中。” 赵有才喜不胜收的笑着:“诸位请随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