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再次当父亲(1/1)

好书推荐:

新楼房新院子全部完工有一个月了,美观简洁的建筑,园林式院子,铁艺围墙和铁艺大门,与周围九户人家对比还真是鹤立鸡群、独具一格。宋副市长微笑指示,尽量多通风一段时间,没必要急于搬进新家。 楼房和偏房呈九十度修建,搂底层为两米八高半地下车库和杂物间,可宽松停放二十四辆小汽车。顺着两米宽的五层台阶走进一楼,便是一个宽大的客厅和餐厅,两厅面积约150平米。餐厅除一长方形主餐桌外,可随意添加两张大圆桌。 一楼西边为两套卧房,北边为一个单间、洗衣房、卫生间和厨房,东边是一大间健身房。设置健身房也是曾明、熊子吟和曾成坤的要求,所有健身器材全是最好的,仅跑步机就有四台,还放置有一张乒乓球桌,皆由熊子吟购买,他现在也有点财大气粗了。 二楼为一个小客厅和五套卧房;三楼为两套卧房和六个单间。天台出口为一大间玻璃茶座厅,也是天台的进出口。整个天台为一个三百平米的花园和晒衣场,花卉、树木和草坪全部种好,灌木丛修剪整齐。在此信步闲走,确实令人赏心悦目、悠然自乐。 整个三层楼南面,皆有一长条宽度为一米八的阳台走廊,让住户有足够的休闲与观景空间。房基到围墙基之间有七米多宽的院子,前边全是灌木丛、草坪和花卉,院内东西两旁种有两棵桂花树,再对称立有两盏院灯。两扇对开的铁艺大门配上二米二高的铁艺围墙,凸显美观、时尚、简洁。虽然每套和单间房都装有空调,但统一配置的空调主机架使其井然有序,反还增添一种现代生活气息。 院子西边的一栋偏房仅有两个独立单间,院子不再像以前那样有左右通道和后院,充分利用好每一寸土地。 熊大叔依然拒绝和大家住在一起,坚持单独住在医院,大家表示理解不予勉强。分房方案随即出台,程晓曼一家为一楼两套卧房,一楼单间为曾成坤所有,其他人全部分配在二三楼。曾明宣布,今后孩子们只要成家一律住在外面,只能节假日回家团聚。四兄弟在退休前也是如此,搬家时间暂定为十二月十九日,意为让爱长久。 十月八日,住院五天的赵春苗顺利产下一男婴。赵春苗的身体素质确实好,没出现任何不测,令万分担忧的曾明终于松缓一口气,给她奖励了无数个亲吻,世上所有的甜言蜜语全被他说完。 曾明并不是陶醉,而是彻底为赵春苗放下了心。现在是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他必须要认真考虑如何正确面对生活的残酷现实。订餐厨房能否长期平稳发展?未来一切不可知因素能否影响,甚至是破坏当今的一切?他认为准备足够的应对措施应该是势在必行了。 这是杞人忧天吗?当然不是,而是一个正常人的防患于未然。虽有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之说,但没有这种先虑那将是非常可怕的。他是男人,是丈夫、也是父亲,更是众人心目中的主梁,所以他必须要考虑和行走在前。 曾明不认为这是一个沉重包袱,而是动力的源泉。他应该把所有一切当成是不同场次的游戏对待,无需过于谨小慎微,很多时候,男人的勇气与坦然才是最重要的。 订餐厨房目前有固定人员七人,除开全部费用支出,每月已接近七万纯收入。煎饼摊除开表姐的工资和年底分红,也能有个五千以上净收,两项如果能这样保持十年,加上现有的存款完全可以轻松越过千万大关。一个普通家庭能有这样的财富,也算得上是富裕了。 当前,只是表姐偶尔有点自私表现,其他几个是绝对令曾明放心。想到表姐是春苗仅有的一位亲戚,曾明也不想计较,但提防之心已油然而生。 春苗分娩很快就过去三天,老邻居刘嫂和汤姐像是她们家的喜事一样,整天喜笑颜开的忙碌着不同的炖汤、照看孩子、春苗和晓曼,什么活也轮不到曾明插手。 与赵春苗相反,以前不怎么令人担心的程晓曼则是情况突变。住院一周来,妊娠和临产前的众多不良症状频繁出现,令熊子吟焦头烂额、惶恐不安,暂停了课外补习。课余时间,基本上都是陪伴在爱妻身边。 就这样熬到十一月初,程晓曼依然只有难受不见分娩迹象,经常来检查的医生也做了决定,若是继续这样只能做剖腹产了。急得熊子吟整天提心吊胆、坐立不安,唯恐她出事。他经常汗流满面的闭目祈祷,只要母子或母女俩没事,对他割肉挖心都心甘情愿。熊大叔也是一样,整天为儿媳妇心急如焚,把能想到的众神都求了个遍。 经过多天的痛苦煎熬,程晓曼终于在十一月六日上午艰难产下一女婴,随即就进入抢救之中,把走廊里一大帮人吓得全没了呼吸声。好在中午时,医生通知家属产妇已脱离危险,熊子吟这才木然临窗坐在地上,眼泪与冷汗并流的哽咽喘息。 想起这些天可怕的经历,自己年过三十才当父亲,熊子吟给女儿起名熊楠姗,意为艰难和姗姗来迟。曾明则恰恰相反,快意给小儿子取名为曾成顺,意为顺利的来、顺利的成长和能有所成就。 十天后,任性的程晓曼就吵着要出院了,非要回曾明家和嫂子在一起坐月子。宋碧莹哪拗得过女儿?只能同意,也只能跟着过来陪伴女儿,榻榻米也成了副市长的专属。刘嫂和汤姐一直喜欢程晓曼,再次要求由她俩来照顾两个大人和两个孩子,这倒是了去晓曼妈妈心中一件大事,她正为此事发愁呢。 看着忙中有乐的两人,曾明发现刘嫂和汤姐不再是以前带坤坤那样精干了。一晃的,汤姐有了五十二,女儿两年前出嫁去了邻市,一年难得回家一趟。一家人的日子还尚可,夫妻俩有时也会过去看看女儿和半岁的小外孙女;五十九的刘嫂就差很多了,三十六岁老实本分的儿子,因离婚回家颓废了一年。夫妇俩既要宽慰他,还要帮他养育读小学四年级十岁的孙女,生活很是黯淡窘迫。 想起她俩断断续续照顾春苗有了几个月,还贴了不少钱,曾明恍然大悟。马上各给她俩五千,做为赵春苗和程晓曼的营养饮食费用,他知道不能提及工钱这个敏感名称,不然就会坏事。宋副市长却不了解这些,提出每人每月四千工资。 果然,提起给工资,两人马上生气拒绝,还善言警告:再提工资就不来了。曾明和晓曼妈只好先将此事放一放,来日方长,今后总会有办法的。 随着接触增多和汤姐与刘嫂的细心照顾,春苗和晓曼不仅和她俩更加熟悉了解,姐妹之情也在逐步加深。三周后,赵春苗悄悄提醒曾明,是不是该考虑帮刘嫂儿子一把?刘嫂每次提到儿子就伤心流泪,十分担心儿子会废掉。 刘嫂的儿子下岗前是制鞋厂的维修工,下岗后开了九年出租车,老婆有了新欢后就抛夫弃女、不知所踪。离婚一年来,已颓唐萎靡得不像个人样了。如果不是因为照顾赵春苗,曾明现在都难以知道此事。 现在广告公司无论是外面在建的广告牌工程,或是广告制作与维护方面都需要人,不如就安排他去广告公司工作。想到这里,曾明决定明天就去刘嫂家,也该去看看王大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