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巡田(1/1)

好书推荐:

洗洗刷刷的水,用单独的大缸来装的。 次日,一早,扎完马步,吃完早饭。 沈如意带着家里年轻“小伙们”、仝管事,开始看那些田地。 每走一处,带着大家,看看土质,看看地形。 看看怎么灌溉的问题,再看看周边有没有肥可呕,再看看这边的佃户都怎么样。 边走边说,什么教育,也没亲自体验来的管用。 沈如意给大家说的同时,还会标记一下,哪块地适合种什么。 凡是自己不知道的,或者讲解的不清楚的地方,就让仝管事来补充。 边走边看边说,顺便让仝管事,给大家讲了讲。 当下的短工和长工的工钱,分别是多少?某些作物的每亩的产量是多少? 种这些庄稼,大概需要投入多少银两?需要交多少税?最后结余多少? 看到老百姓大多住的茅草房和泥土房,很少有砖瓦房。 沈如意还会讲,为什么他们奋斗了很多年,还盖不起一座像样的房子。 得让他们有恻隐之心,知道老百姓生活的不易。 可以不同情或者怜悯对方,但一定不能主动去欺负伤害对方。 当然,普通的老百姓也不全是善良的。 还有那些特别不讲武德,特别不要脸的人,也说了说,若不幸遇上这样的人,手腕一定要硬,行事一定要狠。 否则,他们会反欺负过来。 一看大家,想象不来,一个人能有多坏。 仝管事就接过话头,就讲了几例,他曾经亲自遇到的事儿。 讲有些人,如何颠倒黑白,倚老卖老,在村里胡搅蛮缠的。 或者有些人,凭着家里男劳力多,如何在村里横行霸道的。 还有一些村落,民风不正,族长联合里长一起,欺负人孤儿寡母,吃绝户的。 霸占人家的土地或者房屋、财产的。 甚至还有那些霸道的宗族,见地主家的人没后台,势力单薄,反欺压过去。 勾结上面的人,侵吞霸占人家的土地和财产的。 听得这些温室里的小花朵们,一阵唏嘘。 不知长乐真正听懂了多少。 但唏嘘声,属他和大圣的最大,大圣还边唏嘘边比划,也不知道嘀咕了个啥? 总之,很捧场! 玛瑙借此机会,接着讲了讲,商场上,对家是如何官商勾结,做局下套的,等着人去钻的。 还讲了讲,有些小官吏是如何欺下媚上,盘剥老百姓的。 最后的最后,沈如意总结着强调了下,“ 还是那句话,碰到普通善良的人,不论对方身份地位的高低,能帮的就帮。 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情况下,能让的也可以让让。 但对那些居心不良,本身人品有问题的人,一定不要姑息,该出手收拾的就要收拾。 这种手段,也适合对刁奴的处理。 能处理的处理,处理不了,直接远离。 很多坏人,他不一定有本事助你成事,但坏你事,却很容易,稍不留神,就把你拉入了地狱。 当然,处理的前提是,自己能力得够,自身安全没问题,才行。 切记,不可把自己立于危墙之下。 能当场收拾的当场收拾,当场收拾不了的,记得要学会搬救兵,借力他人去完成。 千万别在乎什么面子问题,这玩意,很多时候,它不值钱。 事情办成才是本事,能搬来救兵,本身也是有能力的一种体现。 还有,遇到自己不明白的事儿,或者解决不了的事儿,记得一定要多跟家里人说或者商量,一人计短,二人计长。 千万别有,怕对方担心什么的,不想让对方操心这种想法。 这是一种非常蠢,且自以为是的想法。 亲人和朋友之间,就是你来我往,今天你帮帮我,明天我帮帮你。 人与人的感情,都是互相麻烦着渐长的。 若你不麻烦我,我不麻烦你,日子久了,慢慢的连互相走动,都赖的走动了。 最后,只能以断掉联系结束。 尤其是羲和姐姐和南曦姐姐,你们俩将来嫁人后。 若夫家的某些人或者某些事儿,惹到你们了,该发的脾气要发呢。 否则,别人会以为你没脾气,以为你默认了这种行为。 有了第一次,肯定会有第二次,甚至无数次。 还有,受了委屈,该回娘家搬救兵的,一定要搬呢,搬救兵不丢人。 相反,说明你有坚实的后盾可依靠,这是种幸福。 千万别怕麻烦娘家,甚至怕让娘家面子不好看之类的。 切记,把这些想法,通通的扔掉并忘掉。 你们之前学的东西和接受的教育,基本都是教你们,如何做个善良、有修养、有才学、有孝心的好女儿、好妻子、好儿媳的。 而未来的一段日子,我会慢慢的教你们,如何做个对的起自个良心的坏人的。 记住了,太善良的人,不长命。只有好坏参半,阴阳才能调和,才符合大“道。” 还有,人性本贱,人都是欺怂怕狠的。只有你手腕硬了,别人才会软下来。 还有句话,你们一定要记住了,回头自己多琢磨琢磨,那就是: 怂的怕愣的,愣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记住了,狭路相逢勇者胜! 这句话,适用于任何场合,任何关系。” 羲和和南曦俩人听完沈如意的话,久久回不过神儿。 怎么跟自己之前学的完全南辕北辙,根本不一样,但又觉得好像,听着有点道理。 好像给听迷糊了。 沈如意看着,先是脸色泛红不好意思,接着一脸迷茫的俩人,问道, “是不是听迷糊了?跟你之前学的完全不一样?” “是。” “不一样就对了。你们之前学的所有东西,都是教你自己一人的时候,如何自娱自乐的。 教你们如何跟自己过日子的。可唯独没说,如何跟其他人相处的。” “不对啊,如意,讲了的,书上不是说,让我们贤惠善良,端庄大气,温柔敦厚,宜家宜室,上孝顺公婆,下教导子女。”羲和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