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1/2)

好书推荐:

知道“绿裙子”住在哪里后,牟雨就很久都没有再去中南大学了。

去了,也看不见人;见了,也没有机会。因为他还没有想好该如何“自然”地出现在她的面前。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不会出现不必要的尴尬,才不会对娇小的金丝雀造成伤害。“绿裙子”娇美文弱的样子,给他强烈的感觉就是,她需要自己全身心地呵护和怜爱,哪怕自己付出十分,她只能受益一分,也值得。其实,他根本不了解“绿裙子”,“绿裙子”比他想象的强大得多。无论是精神上,还是思想上。但是,凡事都有一个视角的问题,譬如半杯水,有的人看见的是半满,有的人看到的是半空,就是这个道理。

在众多办法中,他选出了两种看似可行的办法:第一种是街头浪人。他现在开始好好练吉他,练得差不多了,就到中南大学门口去演唱。第二种是交换学生。到中南大学去选修一门课。这个不难,汉大和国内外几百所大学都有交换学生,互相承认学分。

在旁人看来,靠这两种办法,都是笑死人的无稽之谈。牟雨也知道这些想法比较幼稚。但是人啊,从来都是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情。几乎一无所有、一无所长的牟雨,也只能想出这样一些笨办法。或许可行呢。就像寻找“绿裙子”,你说他运气也好,傻气也罢,他硬是按着自己的方法找到了。现在的任务是“自然而然”地认识“绿裙子”。虽然这也很难,可是比起找到“绿裙子”,似乎又显得容易好多。

牟雨充满信心,决定双管齐下。选课简单,一下子搞定。中南大学有特色的,比汉大强的课不多,在常老师的指点之下,他选修了中文系的品牌课程“古代汉语”。这样,他就可以合情合理、名正言顺地出现在中南大学。作街头浪人首要任务是学会弹吉他,他手上正好有点闲钱,赶紧报了一个吉他班。

说了半天,总结一下,牟雨为了实现自然而然地认识“绿裙子”的目标,做了两件事:第一,选修了中南大学的古代汉语。第二,开始学吉他。这两件看起来不着边际的事情,没想到后来都在牟雨手中化腐朽为神奇,起了关键作用。那是后话,暂且不提。

新学期开始,牟雨的经济状况有了很大改观。一学期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终于拿到了三等奖学金。对于他这样一个基础比较差的农村学生来说,在高手如云的同学中能跻身前30,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汉大的奖学金非常丰厚,加上贫困学生的补助金,牟雨的生活问题基本解决了。每周三在图书馆的勤工俭学,那就是外快。

牟雨的语文基础不错,以前文言文也读了不少,想想古代汉语不会难到哪里去,毕竟是母语嘛。后来才知道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讲课的老教授姓江,这个看似普普通通的长者,讲起课来却神采奕奕,旁征博引,指挥倜傥。特别是讲诗歌,讲得亦歌亦舞,如泣如诉,听得个牟雨如醉如痴。从第一课关关雎鸠开始,牟雨就彻底入了迷。优美的文字,醉人的意境,被江教授表达到了极致。中南大学第一文豪,果然名不虚传。江教授的一番洗礼,极大地激发了他的文学兴趣和潜质。这个山野村夫,之乎者也起来,好不痛快。

吉他课也别有一番滋味,教课的竟然是常老师。常老师是吉他高手,业余时间以教琴为乐。每期报名的同学很多,他只选最先报名的六七人以保证教学质量。牟雨报晚了,可是看到他的名字,常老师心下一动,还是把他收了。第一首教学曲子就叫“绿袖子”,和他的“绿裙子”只差一个字。这么一首简简单单的吉他曲,在常老师温温和和的手里弹得却是撩撩拨拨,滴滴点点,心弦扣着琴弦,心音连着琴音。牟雨暗自赞叹,又暗自庆幸。

就这样,牟雨迈着乌龟一样笨拙而坚定的步伐,一步一步接近他心中的“绿裙子”。他不知道究竟要走多久才能走到她的身边,然后大方而自然地伸出手,脸上带着笑,心中流着泪说:“你好,我叫牟雨。”这一幕在他脑海里反反复复练习了好多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