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天人三问——董仲舒(1/1)

好书推荐:

董仲舒,广川人,西汉思想家、学者。景帝时为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武帝下诏征求治国之策,经历汉初黄老之治,汉武帝不得不迁徙富豪,打击豪强,董仲舒上《举贤良对策》,主张教化民众,唯贤是举。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之说,并进言“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先后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十年,任胶西王刘端国相,辞官回乡,闭门着书,朝廷每有大事,仍令使者与廷尉前来问询。一生历经三朝,度过了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病故,享年75岁,死后得武帝眷顾,被赐葬于长安下马陵。

董仲舒,出生于家有大批藏书的大地主阶级家庭,在30岁时开始招收了大批学生,精心讲授。他讲学,在课堂上挂上一副帷幔,他在帷幔里面讲,学生在帷幔外面听。同时,他还经常叫他的得意门生吕步舒等转相传授,很多人跟他学了多年,甚至没有跟他见过面。通过讲学,董仲舒为汉王朝培养了一批人才,他的学生后来有的当了诸侯王国的国相,有的成了长史。由于董仲舒广招门生,宣扬儒家经典,他的声誉也日益扩大,在汉景帝时当了博士,掌管经学讲授。

汉景帝时,他曾走出家门,设坛教授,课讲得十分精彩,弟子很多,弟子再教弟子,一些再传弟子甚至只是听说过他的大名,但没见过他的面。他一门心思教学和研究,甚至三年都没回家看一下。他的行为举止,都遵循礼节,很多读书人都尊他为师。

汉武帝继位后,让各地推荐贤良文学之士,董仲舒被推举参加策问,汉武帝连续对董仲舒进行了三次策问,基本内容是天人关系问题,所以称为“天人三策“。,以两次火灾说明上天已经对汉武帝发怒。结果奏章还没上,正巧主父偃到董仲舒家做客,看见奏章,因嫉妒董仲舒之才,就把奏章草稿偷走,交给了汉武帝。武帝看后大怒,决定将董仲舒斩首,后怜其才,又下诏赦免,但江都王相却被罢免。从此,董仲舒不敢再说灾异之事,而是干起了老本行,从事教学活动,又教了十年的《公羊春秋》。

公孙弘推荐董仲舒做胶西王刘端的国相,刘端也是汉武帝的哥哥,他比刘非更凶残、蛮横,过去不少做过他国相的人都被杀掉,或毒死。因董仲舒是知名的大儒,刘端对他还比较尊重。董仲舒一直提心吊胆,小心谨慎,唯恐时间长了遭到不测,遂以年老有病为由,辞职回家。从此以后,也就结束了他的仕禄生涯,董仲舒晚年对什么事情都不过问,只是埋头读书、着作。

虽然辞去了官职,但朝廷有大事,还常派人到他家向他请教,董仲舒都有很明确的看法。后来,张汤把询问董仲舒的部分材料,整理为《春秋决狱》一书。董仲舒虽然养病在家,但仍十分关心朝政大事,甚至在临终之前,还写奏章给汉武帝,坚决反对盐铁官营的政策。

董仲舒于家中病卒,葬于西汉京师长安西郊,有一次汉武帝经过他的墓地,为了表彰其对汉王朝的贡献,特下马致意。由此,董仲舒的墓地,又名为“下马陵“。

喜欢史事讲将1三国明请大家收藏:(20)史事讲将1三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