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首创《诊籍》——淳于意(1/2)

好书推荐:

淳于意,古代医家名,西汉临淄人,曾任齐太仓令,精医道,辨证审脉,治病多验。从公孙光学医,并从公乘阳庆学黄帝、扁鹊脉书,后因故获罪当刑,其女缇萦上书文帝,愿以身代得免。司马迁在《史记》中,把他与扁鹊合并立传,即《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了他的二十五例医案,称为“诊籍”,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病史记录。</p>

淳于意,从小就爱好医学,拜淄川人公孙光为师,向他学习医术。公孙光见他十分好学,见解高明,夸奖他日后能成为国医,公孙光把自己的医术和收藏的药方全部传授给淳于意,又推荐他给临淄名医公乘阳庆做了徒弟。</p>

当时,阳庆已经八十多岁了,他家里很富有,虽然医术高明,但很少看病,也不收徒弟。淳于意聪明好学,殷勤懂事,对老师侍奉得很周到,阳庆就把黄帝和扁鹤的脉书,以及药剂理论全部教给了淳于意。</p>

第一年:学习了老师传授给他的《脉书》、《上经》、《下经》,对脸色诊病术、听诊术、揆度阴阳术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在实践中反复琢磨,不断得出自己的见解;第二年:开始试着给人看病,虽然有了效果,但效果还不精到;第三年:开始独立为人治病、判断病人的愈后效果,达到了灵验、精确的程度。</p>

临淄,一个叫簿吾的女子,病得很厉害,找了许多医生都认为她得的是寒热病,没法治。病家去请来了淳于意,只见病人肚子鼓得很大,肚皮黄粗,用手轻轻一按,病人就痛苦地呻吟。淳于意诊脉后,确诊是蛲瘕病。就是蛲虫在病人肚子里多了结成了块,于是取来一撮莞花,用水让她冲服,结果被药打出的虫子多达几升,病人感觉立时就轻松许多,过了三十天就完全康复了。</p>

齐国,有个姓淳于的司马病了,找淳于意去看,淳于意切脉后告诉他,这是洞风痛。症状是:吃了喝了刚咽下去,马上就拉下来,得这种病的原因是刚吃饱了就跑引起的。病人马上回答说:“昨天我到君王家吃马肝,吃得很饱,正好家中有急事,我就赶紧骑快马跑回家,结果就拉开了肚子,到现在已经几十次了。”淳于意告诉他,你只要喝点稻草烧的米汁,七八天就会好的,结果病人按淳于意的话去做,真的七八天就痊愈了。</p>

淄川王病了,他头疼高烧,心情烦躁,召淳于意去医治,淳于意诊脉后告诉他这是严重的蹶病,是因为洗完头发,没有擦干就睡觉,热气逆行侵入上部的头和肩引起的。于是,就用毛巾冷敷他的头部,用针刺他的足阳明经脉,左右各刺了三针,病很快就好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