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洮河之变 ——张国彦(1/1)

好书推荐:

张国彦,字熙载,号弘轩,万历年间兵部、刑部尚书,直隶广平府邯郸县城内北门里人。自少魁梧颖敏,非常善于作文,考中进士,初授山西襄陵县知县,因政绩显着,升为兵科给事中,旋因父忧归家,后累升礼科都给事中,再迁山西参政、陕西右布政使、江西左布政使等职。升顺天府尹,借求雨之机,上书陈述百姓困苦,调任都察院副都御史,巡抚郧阳。不久,升顺天巡抚,迁户部侍郎,主管国库和军需物资,再升为都御史,迁兵部尚书,协理兵部尚书,设置背包军马,使军事消息畅通,逾岁,又改督仓场,晋升为兵部尚书。洮河之变时有功加封太子少保,赐给有飞鱼图绣的官服,国家一等俸禄,升任刑部尚书,到任后数日,即致仕。病逝,万历帝追封太子太保谥号,派遣高级官员主持治丧,并且丧事比别的臣子高出一等。 张国彦,幼年以孝闻名乡里,少魁梧颖敏且有文采,年仅19岁的张国彦出试郡、邑学使者,都是第一。后在顺天府乡试获取第六十二名举人,中进士授山西襄陵令,在山西襄陵知县位置上,即受到“鹰鹯不若鸾凤”之类的称赞,同僚更是佩服他对事物的处理和把握。在他做知县期间,政平讼理,吏畏民怀,治状遂为三晋之最,襄陵人立祠祠之。三年期满张国彦被征入京城,担任兵部给事中,但不久就因父亲有病,而请假归乡,到家时父亲就去世了,在家守丧三年。 宣大虏讧,督抚以互市请,当时正是内阁首辅兼吏部尚书高拱主政,力主和议。张国彦却坚持不同意和议,在朝上争论很激烈。退朝之后,又起草了《筹边八议》,上疏皇帝。高拱是张国彦参加进士考试时的主考官,此时又主持政局,所以专断得很,但张国彦不惜而辩之。除了这件事,在谏贸珠、请召对、恳训储等问题上,张国彦都有自己的看法,表达的时候论议丰采,朝内同事感到惊讶,自以为不及。尽管如此锋芒外露,引起了高拱的不快,这年冬天,被迫出京,被提拔做了山西参政,张国彦离开京城后,反而朝廷上的评价更高了。 张国彦的生母郑孺人去世,因此不得不再次告假归丧,三年守孝满后张国彦先被派为浙江参政又升为秦中按察使,到陕西不久,即被擢为陕西省右布政使。一年之中三次被提拔,这在一般人是很少有的事。进京入贺,转江西左布政,这一年正是他的三儿子张我续,参加进士会考,张国彦受命进京接受任命时,特意去看了张我续,还见到了与儿子一起参加考试的同科会试第一名萧良有。萧良有虽然考试第一,但在殿试时,张居正的儿子却被点了状元,这是因为太监冯保从中作梗。 再次入京,为顺天府尹,在任上,他以京师根本地,多一切无名之需,又岁大旱疫,脂膏日竭,于是借着因旱祷雨之际,向万历帝陈言京都百姓困苦状况,请求实行宽恤之政。当时,正是张居正主政内阁,看到张国彦的奏文,认为他是借端发难,恼怒地说:“安得此大难之端而发之?”立刻指使言官上疏弹劾张国彦“出位沽名”。一时之间,几乎遭到不测,后来皇上旨下,仅夺俸禄以示惩罚了事。 张居正去世,不久有谏官弹劾张居正,因此其家被抄,在北京的朝政大局上,太宰严清被委任出来临时主持内阁,推荐张国彦任副都御史,巡抚湖北郧阳,只是在郧阳没几个月,不久又调至顺天府尹。这是因为当时边关少数部落叛乱,进攻蓟镇黑峪关,守卫此他的抚臣因失守坐法被免职,“众议非借公不可”,于是张国彦第二次就任顺天府尹。张国彦到任后,首先是增加城垛,严守斥堠,勤于训练,奖励勇敢,从而使关外部落的进犯被抑止,严重的边关敌情得到缓解。房山县民史锦用开矿之说迷惑皇帝,张国彦多次上书竭力劝阻,万历帝终于停止了开矿之举,张国彦会同张佳胤、张文熙等人在徐流口等地派人,增修、补修、加固长城。 仅仅三个月,张国彦被提升为右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张国彦到任后,整治有方,威德惠怀,特别是平叛辽左海夷那林孛罗,边疆得到安定。按照过去的做法,常常会筑观告庙,但捷报上报后,皇帝当时仅仅给予金币之赉,这其中的奥妙,真的很难说。根据赐予张国彦的诰命碑文内,有“制胜算于师中,树奇勋于塞外”之语,即是对他的肯定,之所以得不到大张旗鼓的表彰,还是有人嫉妒作梗而已。 张国彦考三载满,升列衔兵部尚书,总督如故,受命任职协理京营戎政,奏请皇上设置背包军马,使军事消息畅通。 甘肃发生洮河之变,真相、火落赤部等少数部族围攻旧洮州等地,但兵部主政者仍然假装不知道真相,照旧让这些部族和往常一样,继续从事边关贸易并领取朝廷的奖励。当朝廷讨论此事时议论不止,总督陕西延宁甘肃军务的魏学曾主张兴兵讨伐,张国彦说:对这样的问题不及时做出决策,国体在哪里啊?上疏要求罢款主战,这样又与主持兵部事务的总督魏学曾的主张不合,发生争执。张国彦因此抑郁不安,进而想自己年岁已老,遂以年老为由,恳请告老回乡。万历帝挽留,命改任刑部尚书,仅三天张国彦再次请求退休。归后,万历帝以其以前的功劳,加封其太子少保衔,赐飞鱼官服,一等俸禄。 张国彦回乡后,杜门研究学问,不问政事,官员们过往邯郸,不是执意请见的,张国彦绝不出来见面。邯郸离北京这么近,他也不肯通消息。在家乡张国彦专意奖进后学,又常常捐俸余,帮助乡亲四邻。没事的时候登上丛台眺望远方,或者住在乡间别墅,教教子孙诗书之业,安稳地度过了十年。去世时年七十四岁,万历帝追封其太子太保衔,丧事比别的臣子高出一等。 张国彦去世后,三儿子张我续邀请萧良有撰文、南企仲书丹,为父亲作墓志铭,这二人都是张我续的同年,且萧良有还是该榜榜眼,南企仲则是张国彦的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