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巴郡太守——董恢(1/1)

好书推荐:

董恢,字休绪,南郡襄阳人。关羽失荆州,刘备败于夷陵病逝后,董恢从襄阳进入益州,丞相诸葛亮南征四郡回来后,以费祎为昭信校尉出使吴国,恢以宣信中郎之职陪同出使。 董允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臣,董允为人非常的谦和有礼,总是平等的对待身边的人,让人很容易接近。有一年的春天,董允非常想念家乡,又因为长期不能回家,所以思乡之情更加的浓烈,于是就约了一些好朋友一起回家游玩,顺便看看家乡的秀丽美景,就在他们把所有事情准备好,准备驾车出发的时候,来了一个年轻人,这个人就是董恢。 董恢,非常仰慕董允的才能,才千里迢迢赶来的,董允立即热情的招待他,董恢能够见到董允,那是非常高兴,能够受到董允如此的款待,董恢也非常的感动,但是看到董允正要出门,而自己似乎耽误了他们的行程,非常的不安和愧疚,于是他便向董允辞行,借口说自己下次再来。 董允见状不让他走,坚持让他留下来,并说道:“我和朋友们出行是为了见面聊聊,先生不远千里来到我的府上,正是我们可以说话交流胡好时机,我怎么能错过这么一个好的机会呢?”于是,董允放弃了这次难得的回乡机会,那天晚上董允和董恢聊了整整一夜,可谓是相见恨晚。 董恢进入蜀汉政权后,曾经以宣信中郎将的身份,作为费祎的副手出使东吴。在一次宴会上,孙权喝得大醉,对费祎表示:“贵国的杨仪和魏延,虽说有过一些功绩,但不过是放牛的小人而已,却都得到了重用,权势不轻。如果有一天诸葛亮不在了,一定会成为祸根,你们这些大臣也非常昏聩,竟然都没有想到如何防备,又如何能为子孙的将来做好安排。”孙权的话令费祎非常惊讶,竟然不知道如何回答,只能无助地环顾四周。 这时,董恢看着费祎说道:“您快点回答他,就说杨仪和魏延的不和是个人恩怨,而都没有韩信、彭越那样的野心。如今我国正忙于消灭曹魏,统一中原,功业都由人力而成,事业由才学拓展,倘若抛弃这些有用之才,还要说是为了防患于未然,就等于是因为害怕风浪而先舍弃舟船,这分明不是什么好主意。”孙权听到此话,哈哈大笑。 孙权虽然是酒醉之言,但却说明了两个关键点,一是魏延和杨仪之间的不和已广为人知;二是孙权认为诸葛亮重用二人非常糊涂,虽然口中指责的是蜀汉群臣,但实际上却是在讽刺诸葛亮。对此,一向能言善辩的费祎居然哑口无言,幸好董恢机智,用“舍此不任,防其后患,是犹备有风波而逆废舟楫,非长计也”来回应,总算是化解了尴尬,也算是挽回了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