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一战功成解城困 千里奔袭救万民(三)(1/1)

好书推荐:

“义之所至,生死相随,苍天可鉴,白马为证!”檀石槐口中的公孙瓒,此时正率三千白马义从趁着夜色偷袭乌桓丘力居的大营。清一色的白马白袍,每每出战必高呼口号,但也就是这几句简单的口号似乎能给白马义从带来无穷的鸡血,战斗力倍增。 如果林俊在这里的话肯定会感叹公孙瓒的骚操作。偷营总该有偷营的样子,大晚上的还要穿白衣服,穿了就穿了吧,动手前还非要喊一喊口号,这样做还能起到偷袭的效果吗? 答案是肯定的,还真有效,毕竟,对于骑兵来说,三里地的距离战马跑起来也就是十余息的时间便已冲到。 冷月高悬,洒下银辉,白马义从的身影在月光下若隐若现。他们身披银白战袍,胯下雪白战马,恰似一道道璀璨夺目的光芒,划破这漆黑夜晚的静谧。 “敌袭,敌袭。”凄厉的惨叫声响起,很快又戛然而止。其实他喊不喊都无所谓了,毕竟,敌军震天的呼喊声早就惊醒了乌桓人,他们所在乎的只是一鼓作气击溃乌桓军。 白马义从如离弦之箭,风驰电掣般冲入敌营。他们手中的长枪闪烁着凛冽寒光,冷酷无情地收割着敌人的性命。乌桓士兵从酣眠中遽然惊醒,惊恐失措地四处奔逃。然而,白马义从的速度和灵巧使他们无处遁形。 公孙瓒一马当先,他的长枪犹如闪电般迅疾,每一次刺出都伴随着敌人的惨嚎。白马义从们相互协作,配合默契,冲在前面的人负责杀敌,跟在后面的负责放火,他们的攻击犹如汹涌潮水,火烧大营连绵不绝,战斗未够一刻钟,乌桓大营便是火光冲天,哭喊声一片,人仰马翻。 战斗在黑夜中如火如荼地进行,血腥与杀戮交织成一幅惨绝人寰的画面,将乌桓人逼入绝望的深渊。丘力居望着四处逃窜的族人与熊熊大火,无力地对左右的亲兵吩咐了一声,“快撤,快撤。” 又是一阵混乱的砍杀,乌桓骑兵终于以扔下千余尸体的代价撤离了战场,仓惶逃离。看着仓惶而逃的乌恒兵,公孙瓒哈哈大笑,“兄弟们,收缴战利品,回营。”三千白马义从欣然应诺。 对于于夫罗而言,今晚的劫营却是显得有点力不从心,汉军大营内自入夜便是人声鼎沸,更可恶的还不曾等己方集齐兵马,而对方大营中便冲出了一大群马匹,愣是一人也没看见,倒是这群马围着自己的大营奔跑了起来,愣是用这一万多匹配马把自己的一万多大军给围了起来。 看着一匹匹活蹦乱跳的战马,也有不少失去战马的士兵内心活络起来,纷纷冲出大营,希望能凭借着自己精湛的骑术捕捉一匹战马,但冲上了上百名士兵,但大部份都被疯狂的马群踏成肉泥,能爬上马背的不过廖廖十余人,这十余人在马背上却是无法控马,战马根本就不听他们的,反而是上窜下跳。仅余的马背上十余人不断地有人掉下马背,很快的,最后一个都掉了下来,被马踏成泥。 这一下,没有人再往上冲了。毕竟,虽然人都怕死,明知会死的事,还是没什么人愿意做的。 于夫罗终于还是坐不住了,望着几位收拾得利索的部落首领,“我们不能再拖了,趁现在率大军拼命往外冲,冲破这个包围圈,向北返回草原吧。”休屠王几人也无良策,只得应诺领命而去。 “勇士们,冲出重围,我们回到草原上去。”于夫罗一马当先,高举着手中的弯刀从左侧方冲击而去,““嗷唏咴,嗷唏唏”于夫罗却听到了那该死的呼雷驳讨厌的嘶鸣,他正冲备鱼死网破奋力一博的时候,却看到了那正在狂奔的战马此时却是在他们快要冲到的时候拐弯跑往了汉军方向,而汉军大营中却是冲出了一队骑兵。 天太黑了,也看不清有多少人,只听见一阵的喊杀声传来,紧跟着便是一片弓弦的声音响起,对于这声音,匈奴人可是一点都不陌生,于夫罗大声喊道:“放箭。”自己虽然在喊,但却是一点都没停,趁着马群跑开,迅速地冲了出去。一切顺利到他自己都不敢相信,毫不费力便冲了出来,估计是晚上的祈祷起到了作用,这是长生天护佑。很快他就明白了汉军的用意,这是要衔尾追杀。看着漆黑的前路,于夫罗也不敢再停,按白天认好的方向,一催马,跃进了茫茫的夜色中。 其实于夫罗如果此时拔马回来奋力一战汉军估计也是讨不到好,因为现在汉军的骑兵兵力只有区区的五百骑,而匈奴兵骑兵仍有一千五百余骑,纵是正面冲锋,这也是三倍的兵力。可惜,于夫罗没想到对方仅仅只有500人的兵力。自是不再多想,拼命往前冲,只想尽快逃离这个地方。于是,于夫罗很愉快地便错过了这个机会,也是唯一的一个机会。 跑出十数里之后,终于摆脱了后方衔尾追杀的汉军,于夫罗终于把马速降了下来站定,环视了一周,开口道,“清点人数与伤亡。” “现在只有1308人了,突围时1590匹战马,折损了将近300人了。”休屠王清点完人数后,把战损给统计了出来。于夫罗听罢,幽幽地暗叹了一口气道:“继续走吧,我们得尽快离开这个兵凶战危之地,尽快回到草原。”一行人无精打采地应了一声,队伍又开始缓缓动身了。 罗家。罗家并不是家,只是一个地名。 这里有一片大斜坡,从渔阳到上谷,这是一条必须要走的路。虽不是两山夹一沟的那种险陖之地,但斜坡的陡峭角度也呈75度,山虽不高,但也有四五百步,但若想横穿却足足有三里地,人马若想往上走,还得手脚并用,万幸的是,于夫罗并不须要登顶,只须要在半山中间那条三里地的官道穿过便可。 说是官道,但最窄的地方也仅仅容一辆马车通过,也就是两匹战马并行的样子。现在,于夫罗正静静地驻马站在这里,身边的亲兵高举火把。于夫罗对这一带并不熟悉,但并非一点印象都没有,作为带兵之人,每每走到一处比较险要的地方,他都会驻马细观。而眼前这一大片斜坡他便有所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