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庐阳5(1/1)
半晌之后,朱由检理顺气息,将肺腑间的燥热压下。 “诸位爱卿,灵液义体等物告急,可有良策。” 朱由检朝下望去,大臣们分作两列,左文右武。 他们躬身站立,垂首没人回答。 议事大厅内静的可怕,只有朱由检浓重的呼吸声一下下响起。 武将一列站在首位的袁修,眉头紧锁,眼角余光看向左侧。 他们一群武将都是跟着信王由北到南,渡江而来。 身家产业都丢在京城了。 可这帮东林党文臣,在江南经营数千年,和土皇帝一样。 怎么在这个时候默不出声。 “咳咳……” 朱由检轻咳一声,牙根咬动,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 “国难当头,庐阳始终不破,朕心忧虑。” “而,灵液等物资紧缺,岌岌可危。” “故……朕希望诸位爱卿能募捐一部分粮饷,振奋军心,一鼓作气破了庐阳。” 此话一出,袁修面色涨红,胸膛起伏。 他随信王初到江南的时候,一群士族热情至极,灵液等各种物资从不克扣。 但是…… 随着战事胶着,他们被困在庐阳一个月之久,江南士族的态度明显发生了变化。 灵液义体等物资,以各种理由拖延。 如今,逼得朱由检不得不舍弃帝王面子,问百官募捐粮饷。 “臣愿意倾尽所有,助圣上得登大宝。”袁修拱手下跪,沉声下跪。 有他带头,一众武将都是拱手下跪,说辞和袁修一样。 都是愿意捐出全部身家。 朱由检欣慰的点点头,随后将目光看向左侧,看向顾成为首的江南文臣。 顾成看上去六十年纪,面容清瘦,蓄着三缕灰白的胡须。 他知道再不表态不行了。 “臣倾尽所有,募捐1型灵液一万支。”顾成跪倒,头颅埋在地上。 在他身后,文臣们有样学样。 七千支,五千支灵液一一报出。 待到全部人都跪倒在地,大厅中又安静起来。 “顾爱卿,顾家久居江南,三千年不倒的世家。” “只有一万支1型灵液吗?”朱由检阴沉着脸,问道。 1型灵液相当于下品灵石,一万支也就是一百颗上品灵石。 只够前线大军一天的消耗。 再加上余下人募捐的总和,最多维持五六天。 “圣上!” 顾成颤抖着身子,再度叩首:“我等都是文人,不是富商巨贾。” “两袖清风,唯有一颗拳拳报国之心。” 在顾成身后,一众江南士族跟着附和,都说已经倾尽所有,家里穷的都快揭不开锅了。 “哼!” 袁修冷哼一声,站起身子望去: “顾成,难道要等到我等兵败,你才肯拿出家产吗?” 跪趴在地上的顾成,垂首间眸光闪动,不知在计较些什么。 “朕决定,御驾亲征,毕其功于一役!” 忽的,朱由检抛出重磅消息。 一众武将没什么意外, 文臣们一阵骚动,顾不上跪拜的姿势,互相之间眼神交流。 顾成微微点头,是该如此。 庐阳战场两侧,几乎汇聚了双方全部人马。 任何一方只要突破了庐阳,后续都是一片坦途。 “顾爱卿,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朱由检沉声问道。 大厅中, 所有人都将目光汇聚到顾成身上。 其中,袁修等一众武将杀气腾腾,若是顾成再死咬着不松口,怕是当场会打起来。 “臣 家财已尽,唯有子嗣一人实力尚可,愿跟随袁将军帐下,助其攻破庐阳。” 顾成站起身子,拱手说道。 “顾礼化?”袁修扬眉问道。 “正是。” 顾成点头。 作为盘踞江南数千年的大族,靠一群文人舌绽莲花是守不住家业的。 顾礼化,是一名真身境武者。 随后,文臣们有样学样。 仅次于顾家的高家也派出一名真身境武者。 余下的,各自派出家臣,有武圣有阴仙。 这一下,信王军的高端战力骤然翻倍,袁修暗自点头,心中生出十足底气来。 “我等众志成城,何愁大事不成啊。” 龙椅上,朱由检露出笑容。 顾成等人又跪拜下去,口中说着许多颂赞的话。 朱由检也是大肆许诺,为众人描绘出美好景象。 一番君臣相欢之后,臣子们告退。 “袁将军留下。”朱由检说道。 “遵旨。” 袁修躬身拱手。 直到其他人都退出大厅,他才抬头望去。 龙椅上,朱由检瘫软的靠着椅背,如同一块腐木。 “圣上,御驾亲征之事,还请三思。”袁修说道。 “袁将军……” 朱由检强撑起身子,苦笑说道:“你能看出的事情,顾成那个老狐狸看不出来?” “我必须御驾亲征,否则……” “不说我那大哥,就是这帮江南士族,都不会放过我。” 袁修眸光闪动,口中嗫嚅半响后,只化作一声叹息。 清君侧,诛阉党,挽救大明末世…… 这些大义凛然背后,都是一桩桩生意。 生意,有利可图才会去做。 如果明知要亏,那么就要及时止损,或者贱卖货物。 一千年前的东林党乱便是如此。 信王先是和东林党站在一起,企图削减天启帝的权力。 但是…… 当他看到东林党将会失败之后,朱由检先行反水,带头诛杀东林党。 千年后, 这帮江南士族也是如此。 如果朱由检必败无疑,顾成他们必会生出别样心思。 绑了他和天启帝投诚,都有可能。 “袁将军,这是我们最后一次机会。”朱由检沉声说道。 “微臣明白。” 袁修单膝下跪,拱手低喝:“破釜沉舟,臣愿效万死!” 一众江南士族自认为有退路,袁修等武将可没有。 他们跟着信王从京城逃到江南,除了些许家眷财物,原先的家产都在京城。 唯有攻破庐阳前线,重回京城。 才能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 四天后, 铛铛铛!鸣金收兵。 正在厮杀的双方像是两股潮水,各自回到自己这一方。 北部大明军要塞, 士兵们鱼贯而入,同时交谈着。 “这两天轻松了许多。” “是啊,每次都是对面早早撤退。” “我看信王军要败退江南了。” “是吗?我也听到些许传闻,说对面的灵液都不能足量供给。” “好,打了个把月,是该结束了。” 大明军洋溢着轻松的氛围,许多人觉得,战事很快就能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