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以胆魄论道(1/1)

好书推荐:

奈良樱落成功的收编了这支几万的残军,但是这些军人吃饱饭之后还会不会听话,这件事奈良樱落没有太多心思去思考这件事,因为他的夫人山中里美更擅长这件事。 该怎么让这支军队不阳奉阴违,最好的办法其实是打乱重组,但是马上要上战场了,这打乱重组之后的战斗力能不能保证?现在可没有时间练兵,在不动其原本的组织架构的情况下让这支军队归心,可不是一件容易事,这极考验一个上位者的掌控力。 奈良樱落能收编这支残军,但短时间内想完全掌控这支队伍,他做不到,但山中里美可以做到。这种极致的掌控力,说白了是极致的上克下之术,非奈良樱落所长,这是他不如她的地方。 山中里美不如奈良樱落的地方实际上就是在战略上。说战略这个词可能有点虚,说白了这两人的攻心之术有本质区别。 山中里美的术在于以人推事,她先了解这个人,然后可以预测这个人的一切行为逻辑,并掌控之从而形成权谋。而奈良樱落刚好相反,是以事推人,他让对手动起来,用各种方法逼着对手按着他预想的去走,从而掌控对手,从而形成战略。 因为两人逻辑推理的出发点不同,所以造成了两人的天赋不同,擅长不同,虽然都是攻心,但又有本质区别。 在山中里美看来收编这支残军的风险和收益不成正比,她就不会去做,这和胆量无关。 而于奈良樱落来说,他看的不是收编这件事的风险,而是对手现如今的状态,并以此状态分析风险,所以他算出的风险和山中里美是不一样的。 这其实是一种局限性,但凡深谙权谋的人都有这种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和秦王和白起看待灭赵的时机是类同的,秦王的思考方式没有问题,白起的思考方式也没问题,但是落到事上白起的视野要更开阔。因为视野更开阔,所以对的概率更大,以事实来说,白起认为的时机是对的。可惜的是白起不是决策者,他也因为算对了事情付出了生命。 这种事情落到奈良樱落上,奈良樱落算是幸运的,因为他是决策者。 事后佑助问过他:“一个人面对几万人真的不怕吗?” 奈良樱落笑了笑,他没有以往那样的长篇大论,他很直白的说:怕啊,最怕的时候是朝他们走去的时候,等真的面对那些人的时候,却不怕了。 佑助听到后笑笑,他并未听明白奈良樱落的潜台词,他只要知道奈良樱落也是怕的,他就已经心满意足了。谁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胆怯!这是佑助的局限性! 为什么奈良樱落能拥有那种面对几万人的胆量? 要想理解这件事,得追根溯源,理解奈良樱落自己的心学,那就得论一下何为胆量,为何没有胆量?要论勇气,得先论恐惧! 人为什么恐惧呢? 一件事在未做之前,人会有很多的想象,这些想象会带来恐惧,这些恐惧让人止步不前,但真的硬着头皮去做的时候,恐惧反而消失了。因为想象力接触到实物,想象消失,恐惧没有了依存的地方,恐惧落地的时候也就不恐惧了。 这并不难理解,也不难推论。但这个道理再深化一些呢,如果已经在做一件事,但因未成功,而感觉痛苦呢? 恐惧是因为想象,那么痛苦呢?痛苦也是因为想象吗?一件事已经在做了,是什么样的想象造成了痛苦呢? 如果一件事是对的,是必须要做的,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未成功从而产生痛苦,这种痛苦大多来自幻想成功时的景象从而产生了欲望与现实的反差,因为这种反差所产生的痛苦。因为这种痛苦而怀疑现在所做之事是否有意义,因为这种痛苦导致所做之事再难以投入百分百的精力,因为这种痛苦丧失了胆量,于是或许可能成功的事情,因为这种心境失败了。 如果一件事是做成了呢,做成之后功成名就,因为这些功名幻想让自己畏首畏尾,害怕身败名裂,不敢如先前那般毫无顾忌的去做事,明明能做的事情,不能去做了。 一件事,未做之前,因幻想而恐惧,失去胆量,不敢做! 一件事,在做之时,因幻想而痛苦,失去胆量,不去做! 一件事,做成之时,因幻想而胆怯,失去胆量,不能做! 当人明白了是什么让自己失去了胆量时,理所应当的人就拥有了胆量。到那时,就不是胆量控制你,而是你控制胆量了。什么是心学中的理,这就是心学中的理! 归根结底阻止你的,其实一直都是你自己,是你自己的幻想,这些幻想让人恐惧痛苦又胆怯,从而失去胆量,于是一事无成! 也是因为这些幻想,让人编织了幻想的牢笼,自己将自己关进笼子,然后一辈子被奴役,成为别人权力逻辑的一部分。 幻想是有毒的! 幻想让人失去胆量,做不成事。幻想让人盲目相信一些理论,盲目相信一些人,从而将自己的财产和生命寄托在别人身上,甚至甘愿为他人去死,甘愿为他人摇旗呐喊,甚至永生永世为奴。 幻想既然这么毒,那么是不是要完全摒弃呢? 不用也不能。 因为这是人的劣根性,没有人能完全摒弃幻想。道家一直都在教人摒弃幻想,修道。佛陀也是同理,他教人修禅。什么是仙?什么是佛?摒弃幻想,不做人了,就是仙佛了。 这就是大道吗?真的能做到吗? 这世上之事都是一体两面,幻想如此毒的东西,其实也有正面的效应。 人类如今的语言文字,乃至知识,其实都是幻想的演化。 这些幻想让人摆脱动物性,也是这些幻想让人身中剧毒。 如果否定了整个幻想,也就完全否定了现如今的自己。因为以往的知识经验演化了你的认知,否定了认知就是否定自己。 连自己都不存在了,该怎么修大道呢? 是不是忘掉了自己,不知自己是自己,不知自己是谁时,就入了大道了呢?如果这个是大道,那么人又算什么东西呢?……(到此打住!)千万不能有此思想,这是一条脱实向虚的深渊,人类中很多智者划入了这条深渊,以为大道就是虚无。 这一关难倒了无数的智者,无数的惊才绝艳之辈,想不通,做不到,于是道变的玄之又玄! 为什么这是一条错误的路呢?因为逻辑看似闭环了,但其实没有闭环。因为确实是幻想形成的知识经验形成了你当下的认知,但是这当下的认知是可变的,当认知变换的刹那,你就不是你了。不用否定自己,不用忘掉自己,在你心中道生的时刻,你每时每刻都在变,你每时每刻都在不断的逼近道。 你心中有道,你就是道,道存于心,你死则道死,你生则道生。人一旦否定了自己的存在性,那么就身死道消了。 换句话说,当你入道,道存的刹那,你就是道,道就是你,你就是佛,佛就是你,你就是圣人,圣人就是你。人人皆可成圣,人人皆可成佛就是这个意思。 换句话说,当你道失时,你不是佛,不是圣人,你就变成了你自己。你什么时候入道,道能存多久,你能多逼近道,决定者都是你自己。 万事万物都在变,你在变,道也在变。你不变,道也变。你不变,道也不变。你心中的道和大道有多近,决定了你是谁。 大道就是如此简单,又有几人相信?就算相信,就算知道,但是道能在你心中存多久呢?你能一时知道,你能一生存道吗?按心学来说,做不到就是不知道,你都不知道,怎么存道,怎么得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