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炎国夏都天下将乱(1/1)
炎国,祁国东方最边缘的封国,曾经是东夷人的土地。 后来东夷臣服,其中部分氏族归入祁国,也就有了最早的炎国。 再后来,炎国继续开拓东方的荒芜土地,降服了许多东夷人,渐渐有了现在的炎国。 炎国国土虽广,但在祁国的实力却算不得顶尖,甚至连第一梯队都称不上。 但就是这样的炎国,却有着祁国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夏。 炎国虽然多山地,但同样多铜矿,铁矿,盐矿。 盐铁乃是生活必需品,谁也离不开盐铁。 而炎国的盐铁以物美价廉享誉天下,自然受到各国商人的追捧。 炎国有人口百万。 其中都城夏就汇聚了三十万人口! 一国人口的三分之一。 可见其繁荣。 这么多人口汇聚一处,普通百姓自然需要一个讨生活的营生。 在炎国的夏都,可见大片大片的盐铁工坊,金银首饰作坊,铜器加工作坊等等,延绵十数里。 夏都的格局同样是仿照祁国曾经的国都,分成王城,内城,外城,近郊,三个部分。 王城是炎国王族所居。 内城是达官显贵的居所。 外城,呵,那也不是给普通人居住的地方。 能在外城居住的人,要么是豪商,要么也得是士人之流。 至于普通百姓,或者落魄的士人,只能住在近郊区域。 荀虞就住在这里。 他住在夏都西郊的霖坊,平日里以卖酒为生。 当然,这并不是荀虞的产业,而是他老婆杨梓的产业。 荀虞是一个赘婿。 早年荀虞无房无地无业,混迹于夏都的近郊。 因为讲义气,豪迈,荀虞在近郊的流氓中算是小有名气的人物。 他二十二岁时,机缘巧合救下初到夏都发展的杨梓父女,因此结缘。 再后来,杨梓的父亲开了家酒坊,双方打交道的地方就更多了。 在这个粮食非常金贵的时代,酒可是一个奢侈品。 寻常百姓平常哪里喝得起这东西。 最多也就是祭祖的时候浅尝一二。 而想要在夏都混迹酿酒行业,自然少不了与混迹江湖的流氓打交道。 一来二去,荀虞便和杨梓好上了。 再后来,两人结了婚,荀虞入赘杨家。 自从荀虞入赘杨家以来,酒坊的事情依旧是杨梓打理。 荀虞主要负责管理卖酒的酒肆。 酒肆叫醉春秋。 面积不算小,仅仅前面接待客人的地方就有一百多平方米,摆了十数张小方桌。 除了卖酒,店里还卖一些下酒的小菜。 不多,价格公道。 也因为如此,醉春秋的生意向来不错。 按理来说,这样一家酒坊,一家酒肆,荀虞的日子应该过得比较富足。 只是荀虞豪迈惯了。 平日道上兄弟若是过来浅酌,要么免单,要么仅以成本价招待。 要是遇到落魄的外地豪侠,更是多有接济。 这样一来,钱来得快,去得更快,若非杨家本身就比较富足,还未必经得起这样折腾。 不过对于荀虞的豪迈,杨梓倒是看得比较开。 不仅没有阻拦,反而非常支持。 有人在她面前说三道四,她更是直接泼辣骂道:“我家郎君救济豪杰,乃是仁义之举,要你这碎嘴的婆娘说三道四。” 杨梓豪迈的性格与荀虞同出一辙,也颇受夏都近郊的流氓们敬重。 有了这些流氓的关照,杨家的生意自然也就顺风顺水,从未出现过什么大问题。 就算是官府下来检查,也早早就有流氓送来消息,让他们早有准备。 太昊1551年5月6日,天气晴。 时值五月,正值盛夏。 太阳肆无忌惮地挥洒着光与热,好似要将大地焚烧殆尽。 醉春秋的酒肆内,宾客满堂,生意极好。 要说醉春秋的生意之所以兴盛,有两件法宝。 一:童叟无欺,价格公道。 杨家在此地卖酒十数年,从未干过兑水的事情。 不论是要一碗酒,还是要一车酒,品质都是相同的。 二:醉春秋内有说书人。 所谓说书人,有些是游走四方的落魄士人,有些是专门的说书人。 他们从民间各地收集传说,民俗,时事等等信息,讲与听众。 在这个时代,这个地方,说书人几乎相当于人肉广播,肩负着信息流通,向百姓传播信息的重要作用。 也是普通百姓了解外地情况最重要的渠道之一。 其中更是有很多各国野史。 这东西,百姓最是喜欢。 真不真不重要,重要的是够野,带劲。 醉春秋的说书人是专业的说书人,一位年过四十的中年文士。 他一身灰色长袍,身形消瘦,留着一抹山羊须,看起来文绉绉。 说书人手中拿着折扇。 他猛地用折扇拍打桌子,引得众人纷纷看过来,高声道:“要说当今天下,豪杰万千。” 说书人正说着,一行三人自门外走了进来。 两男一女。 正是张良三人。 小二赶忙迎上来,为三人安排了一个比较偏僻的桌子。 房间的角落。 这也是最后一张空闲的桌子。 三人落座后,并未引起满堂宾客的注意,只有少数几人看了一眼,也就不再关注。 倒是说书人目光微凝,在几人身上打量片刻,显得颇为关注。 不过他并没有太多时间关注三人。 短暂的停顿后,说书人继续道:“我炎国有豪杰两人,享誉天下。” “一人乃是东南惠城的邱先生。” “一人乃是西北徐山的刘先生。” “这两位豪杰的事迹,诸位应该或多或少都有所耳闻。” 听到这话,店内宾客纷纷开口。 “那邱先生确实了得,门下弟子数百人,乃是东南一霸。” “西北的刘先生差了点,但门下弟子百余人,没有弱者。” “邱先生擅长利剑,一手快剑泼水不进,据说早年曾寻仙问道,可惜没有仙缘,这才折返了回来。但运道不错,在仙山修行数年,颇有长进。” “刘先生擅用弓,据说他的弓术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可以同发三箭,同时命中三个目标,真乃神人也。” “刘先生的弓术我亲眼见过,当真是神乎其神。” “他们的故事咱们耳朵都听出茧子了,你倒是说些我们没有听说过的事情啊。” “就是,谁不知道邱先生和刘先生啊。” “你要是说不出新鲜东西,今天的赏钱可就没了。” 说书人闻言,拱手笑道:“哈哈,诸位莫急,莫急。” “我今日要说的,定是诸位没有听说过的事情。” “诸位可知,天下将乱。” 这话一出,满堂宾客无不变色。 天下将乱! 这话可不兴说啊。 文曲星君饶有兴致地看了说书人一眼,而后看向张良,微笑道:“却是不知这人有真本事,还是胡诌。” 张良微笑着没有说话。 是与不是,不重要。 因为这天下确实要乱了。 而这也是张良的目的。 天庭情报发达,对凡间的事情不能说了如指掌,但毕竟要收集各地有名望者的亡魂,故而对各地颇有名望的人都有关注。 炎国荀虞! 这个人就在天庭的关注名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