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静等大戏(1/1)

好书推荐:

韦西风的心愿是:三国覆灭,晋朝建立后,逼迫中原朝廷承认交州独立。 因为中原更大的混战会接踵而至,延续几百年。交州只有与中原切割,才能保证岭南百姓不受北方战乱影响。 至于交州是独立成王国,还是保持现状,那是士燮大人与八大家族要考虑的事。韦西风不想操心。 他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晰:辅助士家和八大家族保护岭南和平,而不是大难临世力挽狂澜。 如果无人在乎岭南安宁,自己则保护好家人即可。 别动队以前接受的任务,韦西风无意去打听,更不想干涉。 左护军府里,继续培训着90名队员。早就可以结业了。 但都督大人士壹没有下达指令。韦西风也不催问。 与魏、蜀、吴地百姓相比,岭南本地人确实算是幸运的。 三国政权中,韦西风最厌恶的是刘备蜀汉,鸠占鹊巢、鱼肉本地人。 天下13州,魏占其10,吴有2州,蜀国独处益州。在没有丝毫可能颠覆曹魏政权的情况下,诸葛亮五出祁山,纯粹是为战争而战争,以战争借口实施军管政策。实为益州祸害,后期三国首贼,其罪当诛十族。 其次可恶的是孙吴政权。 但孙权有自知之明,多次想向曹魏称臣,结束战争。 可是刘备在诸葛亮怂恿下,坚决不与孙权同步。这使孙权受到来自江东士族和淮泗集团攻伐派的巨大压力。只得放弃归顺计划。 这个时代,曹魏势力是另外两国的数倍。魏国统一中原,是相对最优选择。 之所以说是相对最优,是因为韦西风觉得:如果三国加上交州,四方坐下来协商,放弃统一,和平共处、互通有无——这才是最佳方案。 民族、信仰、习惯、文明程度…都存在巨大差距,为什么执着于天下统一呢? 少数野心家为了自己的信念、欲望,举统一大旗,把天下百姓拉进杀戮战场。统一之后,以天下人为刍狗,满足自己个人权力私欲。 当然,他们都编造了完美理论和伟大口号。 韦西风知道中原统一不可阻挡。但是历史走向是:统一之后,有更大灾难接踵而至。 站在岭南立场,交州置身事外,是唯一避免战乱的办法。 他也只能是这样想了。 令他十分安慰的是,岭南八大家族和210万百姓,都深明事理,心愿都差不多如此。 魏国王凌谋反给平定了。 王凌死了,司马懿也死了。 这是魏国政权里,最顶层天花板级的塌陷。 作为司马懿长子,司马师接手了他的大部分关键权力。 王凌死了,东部战区司令员的位置不能空着。司马师让哥们、扬州刺史诸葛诞就任镇东将军。 同时调任文钦担任扬州刺史。 他们二人是面对吴国防务的一、二把手。 这年5月,吴国皇帝孙权病死,10岁太子孙亮即位。 吴国的一干老臣,均已凋零。陆逊、顾雍、张昭、诸葛瑾…都先后去世。 诸葛恪之前因为太子孙登之死,受到牵连,被贬为县令。但很快就启复重用了。 其父诸葛瑾死后,他一路高升,成为太傅。 孙权临死前,任命他为大将军,指定他为首席托孤大臣。 诸葛恪手握了吴国军、政大权。 司马师刚从父亲手里接过权力,得到来自吴国信息后,觉得应该趁此机会进攻吴国,树立威望。 于是,他下令出动三路大军,南下攻打吴国南郡、武昌、东兴。 其中东路军7万人,由司马师弟弟司马昭率领,直扑东兴。 而吴国方面,大将军诸葛恪率4万军队,在东线出迎司马昭。另外两线坚守城池不出战。 结果,司马昭的东路魏军大败,损兵5万,向北方溃逃。 魏国另外两路攻城军也没什么收获。 司马师一怒之下,下令削去司马昭爵位。 同时,他认为东部战区司令诸葛诞也有嫌疑,于是把他与北部战区司令毋丘俭对调。 诸葛诞任镇北将军。毋丘俭任镇东将军。 之前,王凌任镇东将军时,文钦任庐江太守。他是曹爽派来监视王凌的,自然与王凌不同调。 诸葛诞任镇东将军时,文钦任扬州刺史。他忌恨诸葛诞当年协助司马懿算计老东家曹爽,于是计划与诸葛诞不相往来。 现在,毋丘俭来到东部战区了,文钦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变,积极靠拢上级。作为东区二把手,表示唯老大马首是瞻。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这是因为二人是老熟人,都是在曹家荫庇下发迹的。 文钦之父文稷,是曹操手下得力干将。文稷死后,文钦犯罪当诛,是曹操特赦了他。曹叡登基时,委任他为庐江太守。 毋丘俭的第一个官职是曹叡王府中的文学橼。后来被曹叡一路提拔,幽州刺史、度辽将军、护乌桓校尉、镇北将军,掌控着魏国北方军政大权。 毋丘俭虽然深受曹家恩惠,却有自己的是非观。 他对司马懿诛灭曹爽的态度,是表示支持的。因为他也认为曹爽欺霸皇帝曹芳,僭越体制,祛除在理。 司马懿诛杀了王凌,却并没有连坐王凌余党太多人。毋丘俭对此也持肯定态度。 所以司马师上台开始后,毋丘俭表示支持。 但司马师接下来的一番操作,刺激到了毋丘俭,让他起了反叛之心。 司马师指责皇帝曹芳,说他伙同夏侯玄、李丰密谋“清君侧”,直接诛杀了夏侯玄、李丰三族,废了曹芳,立曹髦为皇帝。 毋丘俭对曹爽架空皇帝曹芳尚且不能赞同,对司马师擅权废旧皇立新帝,他更加不能容忍。于是准备造反。 北部战区司令诸葛诞、西部战区司令邓艾,都是毋丘俭的老友。毋丘俭便写信给二人,请求他们与自己一起起事,清君侧、正朝纲。 哪知二人都斩杀了毋丘俭派去的使者。 最后结局是:司马师、邓艾、诸葛诞、王基四路大军包抄寿春,将毋丘俭团团围住。 毋丘俭死于乱军之中。 文钦之子文鸯十分勇猛,他带着老父突出重围,投奔吴国。 投奔吴国前,文鸯到司马师帐前挑杀一通,如入无人之境。 司马师眼疾发作,正在休养。听到文鸯叫骂却不敢出去召集人手砍杀他,怒火攻心,一只眼珠爆裂。 魏国的第二次战区司令造反失败。 但是,司马师因为疾病加重,不久后死去。 第一次王凌谋反,司马懿平定。但自己随即身死。 第二次毋丘俭谋反,司马师平定。也是损失惨重,司马师跟着殒命。 看来,司马家的江山,战区司令造反的后果太严重了。 文钦投奔吴国后,被任命为吴国镇北将军。此职位正是对付魏国军。 其子文鸯,神勇无比,算得上三国后期第一战将。他在后来还有大作为。 韦西风在苍梧郡过着舒适幸福的生活。 因为,这一段时期,是魏、蜀、吴三国内乱发酵的高峰。同时他们又都在互相计算,为最后一搏积攒力量。 吴国没有精力顾及交州。其余两国就更加鞭长莫及。 交州议事会趁此良机,吸取中原三国教训,调整对老百姓管理措施,轻徭薄赋,鼓励自由经商,大力发展生产,布置对北防务。 韦西风很清楚,不久后,魏国东部战区的第三次叛乱,才是三国时代最大的战役。 他安静地等着看戏。